至死都不肯下山的三国隐士,他们是谁?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乱世为英雄搭台。在谋士方面,魏国有郭嘉、司马懿,蜀国有诸葛亮、庞统,吴国有周瑜、鲁迅。其中郭嘉、周瑜、庞统都属于英年早逝之人,他们的离世不但影响了三国的走向,更让一些原本没有发迹的谋士有了一展舞台的机会。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比如说,曹操最宠爱的谋士郭嘉,他给曹操献的计,几乎“算无遗漏”。但他在官渡之战胜利不久,在东征归来的途中病逝。也正是因为郭嘉的早死,曹操才会有赤壁之战的大败。以至于曹操在战败后,痛哭道:“若使奉孝在,不致孤于此”。
民间更有流传的说法:郭嘉不死,诸葛不出。虽然有夸大之嫌,但如果郭嘉不早逝的话,恐怕诸葛亮再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怕也很难有用武之地了。
郭嘉死后,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下山,从此,一直流离失所的刘备开始发迹,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一走一步成就了霸业。
从刘备的一穷二白,到占领蜀中称帝,诸葛亮的表现可以用神奇来形容,也正是因为这样,诸葛亮威名远扬。特别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潜心辅佐后主刘禅,晚年更是六出祁山伐魏,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超级智谋和良好军事修养却展现无疑。
鉴于诸葛亮的功绩,后人称他料事如神,甚至给他“妖人”的称号。其名声显然远盖了怀有不世之才却英年早逝的郭嘉。
同样,周瑜和庞统原本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超级谋士,但因为英年早逝,其才华还没有完全发挥就离去了,因此无论功绩还是名声显然和诸葛亮还是有差距的。而老谋子司马懿尽管以不变应万变地“熬死”了诸葛亮,但在和诸葛亮的正面交锋中,司马懿显然是处于下风的,因此,他论综合素质还是不及诸葛亮的。
其实,三国还有两个真正的牛人,他们属于世外高人,怀有旷世绝学,无敌智谋,却一直没有出山,因此,鲜为人知,他们分别是诸葛亮的师傅司马徽和司马懿的师傅胡昭。
首先,来看诸葛亮的师傅司马徽。
司马徽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其“水镜先生”的名号响遍五湖四海。司马徽身上还流传着一些传奇和典故,如司马称好、推猪与人、园中耕种、临蚕借簇等,展露出司马徽的超级才干和智慧时,也从另一个侧面隐透了其与世无争的性格。
当时坐拥荆襄之地的刘表想请司马徽下山,结果司马徽看出刘表不是个明主,因此拒绝了。于是隐居山野,并开始招收弟子。汉末名士刘廙、向朗就是司马徽的学生,就连诸葛亮和庞统也得到他的真传。
再后来,当刘备也想请他下山时,司马徽还是拒绝了,但他却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且打出了:“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惊人宣传语。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刘备为了得到了诸葛亮这条龙,自降身份,不辞辛苦,三顾茅庐把他请下了山。
刘备得了诸葛亮就如鱼得了水,最终开拓了天分天下之征程。
对于司马徽,曹操也想纳入麾下。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结果刘表的接班子人刘琮选择了不战而降,荆襄之地全部沦为曹挥的铁骑之下。于是曹操决定征诏并重用司马徽。
司马徽这时已是曹操的“人肉”,如果不应诏,只怕难逃生死劫,但如果应诏,又不是淡泊名利的司马懿想要结果,在去还是不去之间,犹豫难断的司马徽最终来了个病死。死去元知万事空,一了百了,一代隐士就此离世,令人唏嘘。
下面,来看司马徽的师傅胡昭。
胡昭,颍川人,他和诸葛亮的字是一样的,都取了“孔明”两字。胡昭从小修习三坟五典,不但学识渊博,而且精通书法,是位不可多得的超级人才。曹操还在当司空丞相的时候,就听闻胡昭的威名,多次派人请胡昭入朝为官。据悉,胡昭并无下山之意,但迫于曹操的权势,还是和曹操见了一次面。见面后,曹操表达了求贤若渴之心,而胡昭却表达了归隐山林之意,胡昭无心仕途,曹操知道强留不住,只好放任他离去。
后来,袁绍也多次请胡昭下山为官,但胡昭还是拒绝了。
之后,归隐陆浑山的胡昭和司马徽一样,开始以教书育人,招收门徒,司马懿便是胡昭的学生。司马懿在求学期间,胡昭对他另看一眼厚爱一层,毫不保留把毕生所学传授给他。据晋人皇甫谧所撰《高士传》中记载,胡昭对司马懿的评价很高,认为司马懿日后必成大器。
后来,司马懿被曹操请下山,在司马懿的辅佐,奠定大魏江山。
到了晚年,胡昭迁居宜阳县,继续过着与世无争的草原生活,直到89岁去世,一直没有下山。
司马徽和胡昭两位三国最牛的隐士,其智谋究竟有多高,我们不得而知,但他们两人各自培养出来的弟子诸葛亮和司马懿各事其主,所展现出来的无敌智谋和聪明才智令人折服。弟子都如此,其师傅司马徽和胡昭有多厉害,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