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何唐朝的贤相辈出?张九龄的经历是缩影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30)260

说起唐代的贤相,很多人会想到房玄龄和魏征,还有接下来的杜如晦、长孙无忌、褚遂良、上官仪、狄仁杰等等;而自安史乱后,后期的大概除了那一直相互死掐的“牛李党争”中的牛僧孺和李德裕,勉强能算上的,怕也就只有一个裴度了,

唐代宰相就权力来说,含金量要比宋代高得多,宋代为了分权,那相当于宰相,或享受宰相待遇之人一大堆,而唐代的宰相又因时代的原因,一般都有着很高的文学素养,尤其在诗歌方面,比如张说、宋璟、姚崇等等,当然,那些靠裙带上位的,如杨国忠一类就算了。

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宰相是手握重权,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人,而且是不分丞相和宰相地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不对的,二者是有很大差别的。

为何唐朝的贤相辈出?张九龄的经历是缩影

丞相是王朝的具体官称,而宰相并不是具体官职,是一种俗称, 所有的丞相一般都可以称之为宰相,但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自唐玄宗始,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直至朱元璋废除丞相,而后世则将担任类似工作之人,统统俗称为宰相。

正是在这玄宗朝有个宰相,无论从政治还是文学,都是当世了得之人,他那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知迷倒了后世多少人,每到月圆之时,望月怀远之际,这句诗便涌上了亿万华人的心头,每年的中秋联欢晚会上,这肯定也是出镜率更高的诗句,这人便是大唐玄宗时的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即今广东省韶关人,进士出身,初授校书郞,后迁右补阙,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等要职,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他经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三朝,被称作“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于62岁时逝世,谥文献,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他追溯其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这个就权信之吧,他是个神童,七岁便会属文,24岁时即中进士,在这中间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更大,一是大诗人沈佺期在岭南为考功郎时,发现了他的才能,第二位更是影响了他一生,这便是他的恩师张说。

张九龄的一生其实很是传奇,他除了最后遭贬谪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京城做京官,神奇的是,他的人脉是相当的好,除了最后做宰相时,遇到了那著名的坏人李林甫被贬官,不然,他会在大唐的历史上,留下更加辉煌的业绩。

他人脉好,在朝堂上树敌不多,其实这里面有个不太被人所知的缘故,这得感谢他的父亲为他打下的基础。

张九龄的家乡在韶州,再向南便是在唐代时尚未被开发的烟瘴之地了,那儿有个大庾岭,因岭上多梅花,故也被称作梅岭,历朝在那里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地诗作,最著名的除了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外,还有就是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那一联“江静潮初落,林错瘴不开”,引后世多少人的感叹。

通过南雄的梅关古道,是去岭南的必经之路,而当时他的父亲张弘愈在韶州当官,张家为范阳张氏南迁,世代官居于韶州曲江,在当地亦是名门望族。

而当时唐代统治者对于犯官,一般都喜欢贬往岭南,无数曾经朝堂上的高官,名冠天下文士,被贬后都要过大庾岭南下,而他的父亲便在此对这些人都热情款待,广为交结,可以说,他为儿子作了其人生前程的铺垫。

潮起潮落,福祸相依,谁也不了解天上哪块云有雨,一般来说,这些被贬谪之人,都有可能官复原职,或者更加的仕途通畅,而这些来到这里,无论以前是同一阵营还是对立方,在此皆可把酒言欢,一旦北上归京后,那相互间的感觉便会亲近了许多。

张九龄是个耿介之人,在京城为官时,因以“封章直言,不协时宰”,招致了当时重臣姚崇的不满,“道不同不相为谋”,旋即他以秩满为辞,去官归养,回到了岭南,住了约有一年多时间,但他并不闲居,而是想为家乡办点实事,甫到家中,便主持修建了开凿大庾岭,修通了梅关古道。

可别小看这梅关古道,千百年来,这条道路是连接岭南与中原的重要通道,而这条道路的一个牌楼上的对联写着“不必定有梅花,聊以志将军姓氏;从此可同粤海,愿无忘宰相风流” ,这就是流传千古的“九龄风度”。

这条被后人誉之为“古代的京广线”,不仅为唐代南北交通作出巨大贡献,而且造福子孙后代。宋代大量移民南下,这条路对他们来说是最快捷便当的通衢大道。

这就是张九龄在此聚集起的人脉,当此之时,这可谓是“功在当时,利在千秋”的不世功业,也许,他是在怀念曾经在这条路上过来过往之人。

这其中所结识的贵人中,有据可查的便是沈佺期和张说,当然,肯定还有很多其他的人,这些人在后来张九龄京城为官之时,赋予他多少的帮助和支持我们不得而知,但他从中所受的益处,怕也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来的。

张说是因为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被流放到岭南的,当他路过韶州时,看到了张九龄的文章,夸奖他的文章“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遂一见而厚遇之。

张说博学多才,是当时文人的领袖,又是朝中多有建树的重臣,他的激励对刚刚走上人生道路的张九龄来说,肯定是极大的鼓舞,而且,张说的门生满天下,当张九龄步入仕途之时,肯定是获益多多。

张说拜相时,张九龄也因为政绩突出被屡次提升,得以在朝廷居高位,张说重病之时多次推荐张九龄为相,玄宗终拜张九龄为相。

在张九龄任宰相期间,大唐王朝虽然处于极盛时期,但同时也隐藏着许多社会矛盾。对此,张九龄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轻徭薄赋,重视农桑水利,促进了农业发展。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秉公守则,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并整顿吏治,敢与恶势力作斗争,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他还能提拔后进,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也使得朝廷面貌焕然一新,续写了开元盛世的辉煌。

大家都了解,玄宗一朝更大的隐患在于安禄山,张九龄一直认为安禄山有谋反之相,他多次上书,请求李隆基诛杀安禄山,他曾直言道:安禄山狼子野心,有谋反的面相,臣请求因罪杀了他以此杜绝后患。

为何唐朝的贤相辈出?张九龄的经历是缩影

但惋惜的是唐玄宗没有同意,反而说“爱卿不要误害忠良”,没办法,作为宰相的张九龄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

张九龄被罢相缘自于那一肚子坏水的李林甫,当时因一个张九龄举荐的人被获罪贬官,李林甫向玄宗进谗言,说张九龄荐人不慎,理应追责其连带责任,于是,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而他被罢相后,大唐迅速走向了没落,终于爆发了 “安史之乱”,从此大唐王朝一蹶不振。

四年后,张九龄在回乡扫墓时,病逝于岭南家中,这时的唐玄宗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张九龄的话,杀掉安禄山,特遣专使前去曲江悼念张九龄,追赠其为司徒。

张九龄既是著名的宰相,也是当时的一位文学家和大诗人,他同很多著名文士都有交往,也深为他们所敬仰,如李白、王维和杜甫都对他崇敬有加,作有赞美他的诗篇。

他对这些人多有提携,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而孟浩然那首著名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名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相赠之张丞相便是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遭谗贬谪后,作了一组《感遇》诗,共有12首,这是冠首之作,诗如屈原之《离骚》,借物起兴,以兰桂自喻,抒发了作者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继而引发出与兰桂同香的山中隐者,赞美其恬淡从容、枕云听泉的超脱襟怀,而此诗的关键之处是最后两句,前面这些都是铺垫,草木的繁盛流香是它们的本色,根本不需要靠美人的折取而扬名,

他在五言古诗方面成就斐然,善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风格俊逸,意境清婉,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岭南之一人”。

对他的诗,我们最熟悉,应用最多的,当属那首《望月怀远》,这也是《感遇》组诗中的一首,结合他写作组诗的时间,可以肯定,这也是一首政治寓情的诗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想到月亮就会想到故乡,而他这首诗明面上写的是思故乡,但,令他夜不能寐的地方,其实还是他梦牵魂绕的长安。

该诗开篇即意象开阔,景象壮观,是起手高响的典范,这看似平常话的口语,虽平淡无奇,但却有着一股雄浑磅礴的气势蕴含其中,是人人心中有,个个口中无的天籁之句,展现的是诗人深刻的文化底蕴。

接下来无论是诗人的“思”还是“动”,相思的愁绪使他灭烛欲睡,但却怎么也睡不着,于是披衣而坐,冷月高悬,顿觉寒气浸人,长夜漫漫,对应着前面的一个“怨”字,使整首诗都沉浸在一片孤寂哀怨的愁思之中。

月夜相思是传统题材,但没有一首能有这首诗开篇的雄浑,诗人以幽情绝伦的笔触,将自己的深挚情感,在开阔中揉进了缠绵,寓景于情,从而凭添了许多余音袅袅的诗意,让人回味无穷,久久地难以释怀。

作为诗人,张九龄的诗受楚辞的影响较多,既劲炼质朴又情辞委婉,寄托深远,洗尽六朝铅华,可以说是兼有“ *** ”的情韵,他夙好山水清赏,喜表现风清月朗的江山与孤高清莹的襟怀。

而且他的诗对王孟山水诗派也颇有影响,他写的大量的山水诗,可以说是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风气之先。

作为政治家,张九龄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他人品高洁,气度非凡,政治才能超群,足以响彻古今,正是他辅佐玄宗皇帝,续写了辉煌的“开元盛世”。

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足见张九龄的翩翩风度多么地让唐明皇念念不忘!他在李隆基心目的位置非同一般。

“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这是杜甫在《八哀诗》中赞叹张九龄的词句,张九龄正是以自己的才情和崇高的品格,在大唐中期,特别是唐玄宗开始享乐为上,作用李林甫这样的弄臣之后,他不忘初心,不趋炎附势,体现的是如后世范仲淹所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所以,他无愧于大唐一代贤相的称谓。

虽然张九龄为相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但作为一位“有猷有为有守”大臣的典范,却赢得了一个词叫“曲江风度”,这个词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而“相国遗风”和“岭南之一人”,这些褒奖之词至今依然还很鲜活……

惋惜的是,现今了解张九龄的人并不是很多,他的形象和诗歌也并不为人所熟知,加上如今郭德纲的德云社中,有个说相声的也叫这个名字,网上一查,都是他这个那个的绯闻,愈发使得至少这一代名相的声名还不如这说相声之人了,好悲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0/218008.html

“为何唐朝的贤相辈出?张九龄的经历是缩影” 的相关文章

奇氏是什么人?她逼迫元顺帝禅位的原因是什么?

奇氏是什么人?她逼迫元顺帝禅位的原因是什么?

奇皇后,一个注定成为皇帝的女人,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我们知道,古代每个嫔妃都让皇帝在位上。因为只有皇帝在位上,她们才有好日子过,生活才有保障。但是古代有个嫔妃,非常奇怪,她竟然数次试图逼迫皇帝退位。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嫔妃叫奇氏,出身于高丽贵族。她的父亲奇...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大臣,一生四任秦相,深受宣太后宠信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大臣,一生四任秦相,深受宣太后宠信

魏冉(别名:魏厓、魏焻),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拥立了秦昭王,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后被秦王罢免,“身折...

顾雍: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沉默寡言,公正无私

顾雍: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沉默寡言,公正无私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任会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

三英战吕布时刘备要是不出手 关羽和张飞能打赢吕布吗

三英战吕布时刘备要是不出手 关羽和张飞能打赢吕布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关张大战吕布的时候,刘备如果不出手,他们两个人能打败吕布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三国演义中的吕布,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刘关张三兄弟大战吕布的精彩画面,在三国演义中,可以说是相当刺激的桥段。刘关张虽然最后获得了胜利,但是在小编看来,也是胜之不武的。吕布一个人打...

凌封:东吴名将凌统次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凌封:东吴名将凌统次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凌封,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凌统次子,兄长凌烈,被孙权夸为他的虎子,后来兄长因犯事而被免职由凌封继承凌统的军队和爵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凌封是吴国名将凌统的儿子,凌统死的时候,凌封和哥哥凌烈只有几岁,孙权便把他二人接进宫进行教育,对凌封、凌烈的关爱和对自己儿子一样...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了多少人?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了多少人?

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开国前后,明太祖朱元璋封赏的开国英烈、勋贵中,有好多兄弟伙的。朱元璋自己没有亲兄弟帮助打江山,部下中却有不少亲兄弟齐上阵,为建立明朝抛头颅、洒热血,也为自己和家族争取富贵荣华。其中有那么一部分亲兄弟们在明朝开国后...

顺治去世时选择辅佐大臣的时候 顺治为何选择索尼和鳌拜等四人

顺治去世时选择辅佐大臣的时候 顺治为何选择索尼和鳌拜等四人

对顺治去世前,为何要安排索尼、鳌拜等四位辅政大臣,来扶保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顺治十八年(1661年),弥留之际的顺治皇帝选择将皇位传给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这便是历史上的康熙皇帝。与此同时,顺治皇帝还一改此前他即位时,由满洲宗室贵族担任“辅政王”的传统,任命索...

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有多传奇?

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有多传奇?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不包括南明),共有16位皇帝君临天下。其中,明朝中期的明英宗朱祁镇堪称是除明太祖朱元璋以外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当时瓦刺入侵,他御驾亲征兵败被俘,在杀人如麻的瓦刺军营中做了七...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