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爵:杨秀清麾下小兵,最后什么结局?
张朝爵,1821年出生,卒年不详,广西人,是天王洪秀全的亲族表弟,号称“国亲”。在太平天国初期斗争中为东王杨秀清麾下部卒,担任保卫杨秀清的工作。被任命为军帅,开始带领军队。先后担任中一军帅、中三巡查、土四总制、金官副将军、恩赏丞相、殿右四检点和谢天福等职务。1860年,安庆被湘军围困,他与叶芸来等部严防死守。安庆城陷,他乘小舟走脱。后回天京,被封力王。1864年天京陷落,出走后不详,一说战死,一说出逃。
1853年9月,张朝爵被授予殿右十指挥,跟随翼王石达开奔赴安庆实施怀柔抚民政策。翼王石达开在安庆确立了照旧交粮纳税等政策之后,由秦日纲接手代管安庆。张朝爵为副将,负责安徽人民编造户口、发给门牌、征收粮赋等所有民事民政。自道光以来,安徽灾害连年,洪涝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长期处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贫困交加和无法享有正常的政治权利状态。清朝封建统治者剥削榨取人民血汗,对人民生活等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却冷眼旁观熟视无睹,不管人民的死活。张朝爵体恤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水土,监管安徽地区期间,出于恢复生产生活和稳定人心以求保障太平军日常行军打仗必备物资充足的目的,他下令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改善河堤条件,开垦贫瘠荒地,引水灌溉土地,维护农民利益,拿出决心,脚踏实地为安徽人民办实事,使安徽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之后,张朝爵正式接任安徽省文将帅一职,仍然专管安徽省民政。这时候,武昌、九江都已失陷。由于太平军上游失陷,物资来源断绝,军队的食油采买发生困难。以前,太平天国对安徽省内各种手工业作坊的税额都做了严格规定。因为食油是人民每天生活所必需,所以对油榨作坊特予免税,不必缴纳。可在那时候来说,当务之急是要维持军队的正常供应,不得不拿油坊“开刀”,对油榨作坊进行征税。
张朝爵在发给榨户的榨坊照憑(凭)上说明:“国家开创之初,军需均宜充足,‘向因库帑丰盈’,对油榨作坊‘从未税及分文’。‘兹者与图未广,采辨维艰,故不得不税取若干,以资接济’,‘于民则所出无几,于国则不无小补’,军需充足了,军事就会取得胜利,人民就得到‘乐业安居’。”他慷慨激昂地向安徽民众解释其中关窍,说明原因,安徽民众哪有不遵从的道理,都欣然同意。加上这些年张朝爵的举措和行动无一不是为了安徽民众,他的号召自然而然得到民众的支持和响应,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太平天国政权的群众基础。这也一直是安庆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需粮源大后方和天京西线屏障长期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这跟清朝统治者的横征暴剑形成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
张朝爵执行太平天国的怀柔抚民政策,在安徽全境,民众安居乐业,粮食丰产丰收,到处洋溢着一片大好光景。可张朝爵和安徽民众不知,隐藏在繁荣表象下的危机,磨难已悄然降临。如果所有事物都按照上面的设定继续发展下去,张朝爵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良好形象也许就这么保持下去,他自私伪善、贪生怕死的一面可能不会被撕开,也不会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任人鞭挞。然而历史没有假设,一切事物在1860年都发生了变化。
1860年夏,正当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之际,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乘机统率湘军水陆师5万余人,自湖北大举东犯。在连续攻陷安徽太湖、潜山后,以夺取安庆为目标,命令曾国荃率领陆师和杨岳斌水师一起完成围城任务;命隆阿、李续宜率马步军2万,驻扎桐城西南挂车河、青草塥,担任围城打援任务。杨岳斌水师攻陷安庆东路要地枞阳后,合围安庆。曾国荃在城外掘长壕两道,前壕围城,后壕拒援。曾国藩、胡林翼则分别在皖南祁门和皖北太湖坐镇指挥。张朝爵听说后立即修书给太平天国统治集团,与叶芸来全副武装,严阵以待,率领万余人驻守安庆城以等待其他太平援军的支援。
但由于安庆被湘军长期围困,城中粮食紧缺,人人面黄肌瘦,憔悴不堪,甚至发生“易子相食”的现象;太平军孤军奋战支撑太久,弹尽粮绝。加上援军久久不至,敌人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最终安庆城破。城陷时,人人挥戈杀敌,太平军16000人战死安庆,全城20000人壮烈牺牲,唯独张朝爵一改往日风高霁月的模样,匆匆换上普通人装束,慌里慌张急忙乘船逃窜城外。他也成为此次安庆保卫战里惨败的太平军一方中的唯一幸存者。待湘军完全占领安庆后,在清理战场时居然发现张朝爵旧宅屋顶上私藏有五石米。
张朝爵身为安徽省更高的民政领导者,按照他的作风,本应为一代表率,誓死与城共存亡,却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私藏粮食,城陷后仓惶而逃,颇有应验民谚“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说法。当然,也不能因为安庆城破仅剩其一人幸存,以及私藏五石米而否定其相应作为。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