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如果爆发瘟疫,在医疗水平有限的古代人们是如何防治的?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11-10)240

你们知道在医疗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古人们是如何控制疫情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根据《周礼》、《吕氏春秋》和《黄帝内经》等资料记载,古人从先秦时期开始便已经对瘟疫和疫病有了较深的认识,那么古人又是如何控制疫情的呢?事实上,古人由于医疗水平有限,对于治疗各种疫病能力虽然有限,但历经长期的经验积累,其实还是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

古人控制疫情的手段,防止扩散是关键

不论是瘟疫还是疫病,其更大的显著特点便是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大。因此,在医疗手段相对落后的古代,防止疫情扩散成为了古人应对疫情的重要手段。

1、隔离。这种方式古已有之,通常做法是将病人集中安置到空置房屋,然后由官府提供医药服务。例如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的记载,秦国时期便已经有了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的规定,而《汉书·平帝纪》也有载,“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后汉书·皇甫规传》则记载,汉军西征讨伐羌人时,“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于是便将感染官兵统一安置到了“庵庐”中。而到了南北朝之后,隔离已经成为了官府应对疫情的重要手段,例如南朝齐的“六疾馆”、北魏的“别坊”、唐朝的“患坊”、宋代的“病坊”和“安乐坊”、明清时期的“养济院”,都是在出现公共疫情后建立起来的。

如果爆发瘟疫,在医疗水平有限的古代人们是如何防治的?

2、掩埋尸体。由于古代医疗受限,疫情往往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因此及时处理尸体,便也成为了官府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通常做法是由朝廷或出钱、或出人负责埋葬尸体。例如《全唐文·文宗》中“拯恤疾疫诏”条有载,大和六年(832年)剑南至浙西发生大疫情,唐文宗李昂便曾下令,“有一门尽殁者,官给凶具,随事瘗藏。”又如《宋史·食货志上六·振恤》有载,宋仁宗赵祯在京中出现疫情后立即下诏,掩无主尸,赐给棺材,“一棺给钱六百,幼者半之”。再如《明宪宗实录》中有载,成化七年瘟疫爆发,宪宗皇帝下令,“崇文、宣武、安定、东直、西直、阜城六门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收瘗遗尸”。与国外大量实行火葬不同的是,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古代通常采用收敛掩埋的方式予以处理。

3、组织官方治疗。古人虽然由于医疗手段有限,对于疫情的治疗能力不强,但官府对此也并非无动于衷,不过明朝以前大多由官府组织民间郎中进行医治,直到明朝时期才开始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医疗体系。尤其是嘉靖年间以后,一旦疫情爆发,皇帝都会命令太医院的太医深入民间问诊、施药(明朝太医院医官一般有300多人),而地方上设立的惠民药局之类的官府医疗机构,也会对百姓进行救治,例如《世宗实录》有载,嘉靖二十年(1541年)京城暴发“疾疠”,明世宗朱厚熜亲自检验、制成《济疫小饮子方》,“颁下所司,遵用济民”,还命令礼部向民间散发药方。嘉靖二十四年更是直接“于朝天宫门外施药”。

4、病人衣物处理。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古人对于病人所穿过的衣物,也会进行“消毒”处理,例如明代李时珍生前便提到了用蒸汽消毒的 *** ,清代贾山亭在《仙方合集·辟瘟诸方》中则提到,“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当然,由于古代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人们对于疫病的根源认识有偏差,导致了一些无用功的出现。例如古人相信天人感应,因此瘟疫发生时,朝廷往往会向上天进行祷告,皇帝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当然,这种做法虽然对于治疗疫病没有什么用,但对于安抚民心的作用却极大。

如果爆发瘟疫,在医疗水平有限的古代人们是如何防治的?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古人防疫手段的进步

现存最早、成书于先秦战国时期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便有“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的记载,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不会等到疾病爆发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发生之前便已经开始预防,可见古人对于疾病的预防,还是相当重视的。

1、中医的发展。古代虽然医疗、医学水平无法与现代相提并论,但中医也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古代医药学家同样在不断研究开创治疗各种疫病的药方,更有不少中医著作对这些药方进行了记载,以便于后人对症下药。例如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便收录了不少防治疫病的药方,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呼吸道感染及大叶性肺炎;“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治乙型脑炎和流脑;“葛根黄芩黄连汤”,治急性肠炎及细菌性痢疾;“菌陈蒿汤”,治黄疸及传染性肝炎;“白头翁汤”,治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等等。

2、防疫习惯养成。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已经意识到了家禽、牲畜和传染病的关系,因此开始实行人畜分离,为牲畜设立单独的“圈”。此外,古人对于饮用水源的保护也极为重视,例如为井加栏、上盖,以防止虫、鼠、人掉入,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有载“幂(盖)防耗损,亦防不洁”说的便是这个意思,而在疫病爆发时,也会将药物直接撒入井中用来防疫。同时,到东汉时,人们便已经养成了不食病死牲畜的习惯,如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二十四》中便有“肉中有如朱点者,不可食之”、“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的记载。

如果爆发瘟疫,在医疗水平有限的古代人们是如何防治的?

3、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样是防止疫病的重要手段,而古人对此也深以为然,因此古人对于环境卫生的改善极为重视,例如城市下水道建设、城市垃圾的处理、居民排泄物的清理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均在进步。而且,很多卫生习惯都被保留在了传统节日当中,例如腊月祭灶时家家户户都会进行“除尘”,来一个彻底大扫除;又如疫病多发集结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饮洒雄黄酒、艾叶酒、挂菖蒲、焚苍术,雄黄、艾叶、菖蒲、苍术这些矿物、植物,用来杀菌等等。

在疫病的预防这块,我国古人可以说走在了世界前列,例如即使到了中世纪,欧洲人的卫生习惯仍然极为糟糕,尤其是在处理城市垃圾这方面,欧洲的起步可谓相当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1/219932.html

“如果爆发瘟疫,在医疗水平有限的古代人们是如何防治的?” 的相关文章

古代官员辞官后 古人为何非要告老还乡而不是留在京城

古代官员辞官后 古人为何非要告老还乡而不是留在京城

对古代大臣辞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大臣辞官后,为何不敢留京城享福非得告老还乡?不管是在史料中记载,还是影视剧中体现,我们都能看到京城的官员,在退休或者是辞官后都会将官服脱下,背个小包袱告老还乡。这一点可跟我们现代做法完全相反,假如一个人在北京工作一辈子,基本上...

历史上乾隆帝对汉文化是何态度?有多喜爱?

历史上乾隆帝对汉文化是何态度?有多喜爱?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乾隆对秦始皇尊崇,对汉文化喜爱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影响力可谓是深远持久,对后世君王的影响,可谓是融入到了骨髓命脉里。秦始皇是两千年封建帝制的源头及楷模。秦始皇建立完善的中央集权下的封建制度,一直被后世帝王沿...

在文化方面,周公旦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文化方面,周公旦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周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旦,亦称叔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

李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他的才能如何

李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他的才能如何

纵观历史,凡领导农民起义而最终登上帝位的君主,幕后常有几位智谋之士辅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历史上,有很多的故事在流传下来的时候都会变得不那么的真实有些故事会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样的故事在普遍认知比较低的古时候,却是能够得到众人的信任的。但是,时至今日,却有很多的古代故...

历史上真实的瓜尔佳氏是什么人?他与富恒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瓜尔佳氏是什么人?他与富恒之间的感情如何?

富恒是朝廷重臣,清朝七位获三眼花翎中的一位,这可是极大的荣誉,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延禧攻略》之中,很多人都被富察傅恒所圈粉,并且希望他能够和璎珞结成佳缘。然而,世事难料,最终璎珞被乾隆看上,并且成为了皇帝的妃子,而他却娶了一个心肠狠毒的尔晴作为福晋。尔晴,作为剧中的一大反派...

宇文化及为什么要杀隋炀帝 宇文化及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行吗

宇文化及为什么要杀隋炀帝 宇文化及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行吗

还不了解:宇文化及和隋炀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为什么宇文化及宁愿杀掉隋炀帝,也不“挟天子以令诸侯”?隋炀帝在最初还是很有雄心壮志的,但是三次远征高句丽的失败,让他彻底丧失了斗志,甚至到后来直接躲到江都当起了缩头乌龟。三征高句丽导致生灵涂炭,各地纷纷举起了反旗,...

岑文本:不仅是唐朝宰相,也是一位文学家

岑文本:不仅是唐朝宰相,也是一位文学家

岑文本,字景仁,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之孙,隋朝虞部侍郎岑之象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聪慧敏捷,博通经史。十四岁,为父申冤,辞情激切,由是知名。萧铣在荆州称帝,以为中书侍郎。武德四年,河间王李孝恭平定荆州,力劝安民,授荆州别驾。贞观元年,授秘书郎,...

在古代遗人是什么官职?主要负责什么?

在古代遗人是什么官职?主要负责什么?

自古就有。八百里加急、飞鸽传书、一骑红尘妃子笑这些说的都是古代快递。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所谓“健步”、“急脚子”、“快行子”都是古代一种职业的称呼,如现在的快递员一样。不得不说,在中国文化起源的渊源中,邮递的起源与发展同样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周礼》记载,我国在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