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发生时,杨家将在哪里去了呢?
岳飞在诗中所说的“靖康耻”指的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靖康之变”,据《宋史》所载,北宋宣和七年,金军兵分两路,南下攻宋,危急关头,昏庸无能的宋徽宗禅位于太子赵恒,是为宋钦宗,自己则做起了甩手掌柜。
靖康元年,金军再度南下,宋钦宗又割地又赔款,好不容易“哄走了”金人,结果靖康二年,金人背信弃义,再度南下,一举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妃嫔、文武百官等共计三千余人!这便是“靖康之变”的全过程,此次事件也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一国前后两任皇帝及大量皇室宗亲、后宫嫔妃、文武百官,竟被敌国掳去,此等屈辱真是闻所未闻,前所未见,也难怪岳飞念念不忘要一雪“靖康耻”!看到这,有人要问了,闻名天下的杨家将为何会在“靖康之变”中毫无踪影呢?
很多人关于“杨家将”的印象都来自于《杨家将传》等演义小说,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杨家将一共传了五代,之一代是绰号“万人敌”的杨业,第二代是杨业的八个儿子(其中七个是亲兄弟),第三代是杨宗保与穆桂英等人,第四代与第五代是杨宗保与穆桂英的后代。例如杨金花等人,按照演义的描述,在“靖康之变”发生时,杨家还是有后人存在的,如此一来,精忠报国的杨家将竟然在“靖康耻”发生时无动于衷,这实在是太令我们失望了!
但是,以上所述都是演义小说中的描述,而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都是虚构的,《杨家将传》也不例外,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只传了三代,之一代是杨业,第二代是以杨延昭为代表的杨业六子,第三代是以杨文广为代表的杨延昭四子。也就是说,杨宗保、穆桂英等人都是小说所虚构的,并不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穆桂英挂帅”、“佘太君点兵”、“十二寡妇破阵”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都是虚构出来的!
总而言之,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虽然取材于现实,却与现实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不能将其当做正史来看,更不能将其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与真实的历史“对号入座”,否则就会产生一些“奇奇怪怪”,令人啼笑皆非的疑问,就像为何“杨家将”在“靖康之变”中不出现一样!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详解真实的“杨家将”!
杨业原名杨崇贵,其父杨信为后汉麟州刺史,杨信归附后汉时,命杨业前往太原结交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此后杨业便留在太原,刘崇非常看重杨崇贵,收其为养孙,为其改名刘继业。此后,杨业就开始了他在北汉三十余年的征战生涯,在这三十年中,杨业为北汉守边,与辽国作战,因战功彪炳,一路升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又因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杨无敌”!北汉灭亡后,北汉主降宋,杨业依然坚持战斗,后来宋太宗派北汉主刘继元亲自招降,杨业才大哭卸甲归降。
杨业威名远扬,宋太宗“仰慕已久”,因此在杨业归降后,宋太宗立即对其委以重任,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此后杨业又为北宋守边,多次重创辽国,以致后来辽军望到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逃!
雍熙三年,宋军兵分三路,征讨辽国,杨业所带一路所向披靡,接连夺取辽国四州,后因中路失利,宋太宗下令迁移杨业所破四州之百姓班师回朝,主将潘美与护军王冼等人与杨业不和,逼迫杨业出战,杨业无奈之下与辽军苦战数日,王冼在得知杨业失利后又撤走援军,致使杨业长子杨延玉战死,杨业被俘,杨业被俘后宁死不降,绝食三日而亡!
杨业的事迹与演义小说中所描述的还颇为相符,不同的是演义小说中将害死杨业的主谋由王冼“更换为”虚构人物潘仁美,大概是因为王冼分量不够,起不到戏剧效果吧!总而言之,杨家之一代还与小说描述颇为相符,但杨业之后可就截然不同了!
杨业共生七子,其中次子杨延昭是杨家二代的领军人物,值得一提的是,杨延昭就是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杨六郎”,杨六郎并非是杨业第六子而是第二子,只因辽国对其畏之如虎,又相信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辽人便认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杨延昭是杨家七子中最像杨业的,杨业多次赞到“此儿类我”,杨业绝食而亡后,杨延昭接替杨业镇守边关二十余年,立下战功无数,辽人对其敬畏异常!杨延昭生四子,其中三子杨文广是杨家第三代领军人物,曾在防御西夏一战中立下战功,当时的皇帝下令嘉奖,任命他为步军都虞侯,后来他想效仿祖辈对抗辽国,特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欲攻取幽燕的策略,可惜他还没等到朝廷的回复就因病逝世,可谓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杨文广之后,杨家便淡出了历史舞台,而杨文广逝世时是公元1074年,此时距离“靖康之变”发生还有53年,这就是“杨家将”在“靖康之变”中无动于衷的原因——实在是因为当时大名鼎鼎的“天波府杨家”已经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