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度之战前,朱文正采取了哪些措施?陈友谅为什么会失败?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洪都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洪都(今南昌),位于鄱阳湖和赣江交汇之处,自古便有“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之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元末之时,陈友谅和朱元璋都将其视为兴衰存亡之地。
如果陈友谅控制了洪都,他的兵锋就可以直指安庆,进而威胁朱元璋的都城应天(今南京);如果朱元璋控制了洪都,他的军队就可以直取陈友谅的都城江州(今江西九江)。
形势原本对陈友谅极为有利,安庆、洪都都已被他控制,朱元璋只能对此寝食难安,但是在陈友谅谋害了赵普胜和徐寿辉后,形势陡然逆转,先是赵普胜部将张志雄将安庆献给了朱元璋,接着陈友谅的江西行中书省丞相胡廷瑞又将洪都交给了朱元璋。
得到了洪都之后,朱元璋立即派遣职位仅次于自己的亲侄子大都督朱文正和邓愈等人前去镇守,以防止陈友谅为夺回洪都而随时都有可能发动的战争。
朱文正一到洪都就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城防、扫除隐患:
1、根据《新修南昌府志》中的记载,大都督朱文正“以城西南滨江,故筑于内,其新城比旧城减五之一”,使洪都城防大大加强;
2、根据《国初事迹》中的记载,大都督朱文正“招谕山寨来降,头目尽皆归顺,好讼者诛之,号令严肃,远近震慑”,杜绝了陈友谅率兵来犯时可能会发生的叛乱;
3、朱文正陆续发兵攻占了陈友谅所属的吉安、永新等地,使得洪都拥有了前沿警戒哨。
做完这些,朱文正就等着陈友谅来了,陈友谅也没让他等太久,至正二十三年(1365年),陈友谅亲率六十万大军、数百艘巨舰进攻洪都,洪都之战的大幕就此拉开。
战争一开始,陈友谅的大军就向洪都最重要的抚州门发动了猛攻。按照陈友谅的打算,六十万大军拿下洪都最多只需要一天。
然而,陈友谅还是失算了,虽然驻守抚州门的邓愈只有两千士卒,但他仍然沉着应战打退了陈友谅大军发动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这下,陈友谅急眼了,六十万大军如果连洪都都拿不下,又怎么同朱元璋的大军交战,于是他向麾下将士发出了严令:擅自后退者军法从事、迟疑不进者军法从事、动摇军心者军法从事。
在严令的逼迫下,陈友谅的大军仅凭刀枪居然将抚州门的城墙冲开了一道长达二十余丈的缺口。
一般情况下,面对这么大的缺口守将只能准备巷战,城池的陷落也将进入倒计时,但是邓愈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还有杀手锏没用。
邓愈的杀手锏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而是元代至顺三年(1332年)就已经出现的手持铜火铳。
这种手持铜火铳是在宋代突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由前膛、药室、尾銎和木柄构成,大量铜火铳一齐发射时烟火缭绕、蔚为壮观。
根据《元史·达礼麻识理传》中的记载,元军在顺帝时期就已经通过什伍相联的方式集中使用火铳。
也许是同元军作战时受到了启发,邓愈在城墙缺口处为陈友谅军准备了三百杆手持铜火铳,这也正是邓愈的杀手锏。
当陈友谅军登上城墙缺口准备同邓愈军进行巷战时,迎接他们的是三百杆火铳齐射,不明就里的陈友谅军只见一片烟火缭绕之后,身边的袍泽就倒下了一片,顿时军心大乱,退了下去。
乘此机会,邓愈赶紧令士卒修建了一道木城墙,同时琉璃、澹台两门守将牛海龙、赵国旺和朱文正先后率兵赶来,击退了陈友谅军的反扑。
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虽然陈友谅军差一点就攻破了抚州门,但在此后攻打新城门、土步门及其它洪都城门时,陈友谅军却再也没能打开任何一道缺口。
陈友谅围攻洪都的第八十五天,朱元璋率领的二十万大军逼近了洪都,陈友谅只能前去迎战,洪都之战结束,朱文正和邓愈取得了胜利。
纵观整个洪都之战,邓愈的三百杆火铳发射之时就已经注定了陈友谅要在此战中失败,因为这三百杆火铳打碎了陈友谅军的一鼓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