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对顺治的死有所隐瞒 顺治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18)25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顺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满清帝国之一位入主中原的天子顺治帝福临“告病”身亡。其子玄烨即位,就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然而不久,有关顺治帝出家的消息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演绎颇多,给顺治之死染上神秘色彩,成为迄今仍无法定案的历史之谜。《清史稿》、《顺治实录》、《清实录》等清官方的史册中,关于顺治之死仅有寥寥数字,语焉不详,给人讳莫如深之感。

清朝对顺治的死有所隐瞒 顺治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野史与民间传说最广的说法,是顺治没死,而是因一代名妓董小宛去世而遁入空门。而据史书记载,董鄂妃确有其人,却并非董小宛。董鄂妃出身于满洲世族之家,“年十八,以德选入掖廷”,备受宠爱。顺治十四年,董鄂妃诞下皇四子。次年正月此子不幸夭折,董鄂氏伤心欲绝,染病不起,不久后病逝。无论是董鄂妃还是董小宛,反正顺治帝因一个姓董的女人之死,而心灰意冷,自绝尘缘,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

与传说不同,一些非官方的史书则说顺治因病而逝。《平圃杂记》对此亦有详细记述:顺治十七年底,福临染上天花,礼部奉旨宣布免去元旦大朝庆贺礼。正月初二,顺治为祈求佛法庇佑,亲自把最宠爱的太监吴良辅送到悯忠寺剃度,作为自己的替身。正月初四,朝廷正式向文武大臣宣布皇帝患病。初五日,宫殿各门所悬的门神、对联全部撤去。接着传谕全国“毋炒豆,毋点灯,毋泼水”,并下令释放所有在牢囚犯,以祈祝皇帝康复。初七日夜,福临死于养心殿。

关于清顺治帝死因,无论哪种说法,都是疑点重重。民间一般采信五台山出家之说,而不少学者则倾向于死于天花说。

最近,一份新发现的史料为顺治之死提供了又一种说法,而且是最耸人听闻的说法:顺治被郑成功军队的火炮击中而毙于厦门。

1660年5月,郑成功在南京打了败仗,退守厦门。满清趁机派大将军达素集中广东、福建、浙江三省兵力攻打厦门郑成功的军队。经过激烈战斗,1661年2月,海门、高崎、钟宅三路清军都被郑成功击退,顺治正是在这次战役中被炮击身亡。

这份史料是一本名为《延平王起义实录》的手抄本,是泉州南安的郑成功宗亲郑梦彪从郑氏后人手中得来的。由于手抄本年代久远,内容文字晦涩难懂,郑梦彪将复印件委托郑成功研究专家、厦门郑成功博物馆原副馆长张宗洽进行研究。张宗洽在研究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两段直指顺治死于厦门的惊世之言。

这本手抄本的复印件,与顺治之死有关的两段文字赫然在目。

其一为:“有人密启藩主以高崎之战伪帝顺治实在思明港被炮击没,达素秘密而不敢宣,及京中查无下落,召达素回京,达虏惧罪自杀。至是太子即位,宣顺治于正月崩者,伪虏之伎俩也。藩曰:余亦计之,但当时恍惚未敢再信”。译为今文即:有人密报郑成功,顺治皇帝是在厦门思明港被炮轰而死的,大将军达素不敢公布这一消息。京城中查不到顺治皇帝的下落!召达素回京,达素畏罪自杀了!后太子即位,宣布顺治驾崩,这是朝廷掩盖的手段,郑成功说:“我也意识到了这点,但当时觉得恍恍惚惚,不敢相信”。

清朝对顺治的死有所隐瞒 顺治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其二为:“初太师在京屡以书谕藩招抚。藩不肯,然虏顺治亦不之罪也。至是顺治崩,执政者与太师有隙,遂对虏太子谏以藩能击崩主父,我皇岂不能杀害其父乎。虏太子纳之,至是新即位而太师遂遇害。”文中所说太师即南明太师郑芝龙降清后,初到北京时,屡次写信劝郑成功投降都以失败告终,但顺治只是将他软禁,没有治罪,顺治死后,辅臣苏克萨与郑芝龙有仇,向太子(指康熙)建议:“郑成功可以用炮击死我们的先皇,皇上难道就不能处死他的父亲吗”?太子采纳了他的意见,即位不久后,郑芝龙就被处死。

此外,除了这两段直证顺治死因的文字,还有一段相关文字,也为以往郑成功研究资料中所未见。其文为:“报伪朝顺治崩,太子即位,是为康熙。藩喜曰,伪朝大丧,且达素新败,虏必无暇南顾矣,我当速取公夷为根本地,然后再图北征。”张宗洽先生认为,这段文字解释了郑成功对攻台时机的选择,具有相当高的史学价值。

张宗洽先生用“石破天惊”来形容这两段文字的发现。他认为,以往关于顺治死因的种种说法均多可疑之处,因此其至今仍是悬案。此次新发现的史料到目前为止虽仍显单薄,但肯定是为史学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因此意义极为重大。经过对几种说法的比较,他本人觉得顺治死因的这一新说更为可信,但要完全揭开其历史真幕,还需要作大量研究工作,包括对新史料可信度的论证,对相关史实的考证。

“顺治被郑军炮毙于厦门”的新说,虽然尚无更多技术上的支持,但是从情理上推论,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其一,顺治可能亲征郑成功吗?

顺治对郑成功,一直是持拉拢态度,希望以招抚平乱。《先王实录校注》记载,顺治曾写信给郑成功,信中批评多尔衮把郑芝龙扣押的行为,并向郑成功道歉。此外,郑成功在南京吃了败仗后,曾派手下外交官蔡政到北京晋见顺治,与朝廷就招抚之事谈判。谈判未果,顺治并不为难,还遣其出京,建议他到江南和地方官员谈谈。

年轻的顺治在朝中施政难以放开手脚,主要是受到以多尔衮为首的一干朝中老臣的压力。在对待郑成功的问题上,顺治和多尔衮意见相左。顺治曾在给郑成功的信中批评多尔衮,而顺治遣蔡政出京后,蔡政遭到朝中实权人士的追杀。顺治是位有作为的皇帝,可以想象他对此的不满。随大军南下亲征,一是可以离开朝廷,充分做主,二是董妃新丧,他借机散散心,都说得过去。史书之所以没有记载,恐怕也是因为此举太过草率,顺治觉得正式提出,势必遭到朝中要臣的反对,干脆秘密从军。满人初入关内,许多皇室的规矩都未谙熟,顺治此举虽然在今天看来难以理解,但却未必无此可能。

其二,清军败退,原因蹊跷。

清朝对顺治的死有所隐瞒 顺治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顺治此次随军征讨郑成功,兵力上是占绝对优势的,而且清军有全国的大后方,郑军仅据一大陆死角死守,胜负似乎一判即明,这也是顺治敢于随军前往的前提。然而,清军从1660年7月开始,至次年春败退,连续数月未能拿下,几乎有些不可思议。一方面由于郑成功用兵有方,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顺治有政治方面的考虑。

以这样悬殊的兵力对比,清军在围攻数月之后拿下郑成功,从军事上来讲应该不算难事,但是何以却让郑军取得大捷,进而败退?应该是由于清军内部出现了重大变故所至。而这个重大变故,是不是就是顺治之死呢?由于重要人物阵亡而退兵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重演。1256年,元兵围攻合州钓鱼城,围城五月,城即破时,御驾亲征的元宪宗蒙哥被流矢击中身亡,元军遂退。

此外,清正史对这场战役的态度也非常耐人寻味。《清史稿·世祖本纪》中,对郑成功的军事行动一直记载详尽。郑成功部将每一次投降的行动都被记录在册,而顺治十六年八月那场清军得胜的江南之战,竟然用了两百余字记录。相比之下,后来战役规模更大的厦门之战除了开始“十七年秋七月,壬午,以罗为安南将军,率师征郑成功。”外,几乎全无下文。

其三,顺治为何突然淡出史册?

翻查《清实录》中有关顺治的历史,也可得到一些印证。自1660年10月份以后,顺治就未曾被正面提及,只是偶尔几笔带过“上谕……”,即皇上手谕的内容。而到了12月,已三、四年深居慈宁宫,不再过问朝政的皇太后又重新出场了,“皇太后慈谕”开始多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顺治对董鄂妃的忌日无比重视,书中数次提及他亲自派遣官员等前往祭祀,12月初皇太后还“谴公遏必隆祭端敬皇后”,不久后却表示对此事不再过问了。另外,从10月之后,书中关于这次出兵厦门的情况和结果也再无只言片语,不能不让人起疑。

其四,清史何以讳莫如深?

在清官方的史籍中,《清史稿·世祖本纪》中,光是他“幸南苑”的记载就有22次。而涉及死因,却只有“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丁巳,崩于养心殿,年二十四。”这样粗疏的记录。由此不难推断,顺治一定是非正常死亡,而且死因一定让清廷很难接受。如果顺治真是因为出天花而死,清史似乎没有太大的隐匿必要,而如果他死于一个前朝流寇手中,而且连个御驾亲征战死沙场的名声都没有,此种死法在清廷看来,绝对是丢人丢到家了。

《清实录》中,直到顺治十八年元旦,顺治也没有露面,却出现了一份来自南苑的手谕,说顺治几个月来因办理董妃的丧事停止了所有的庆典,因不忍看到众位王公大臣也跟着悲伤担忧,所以独自到郊外的南苑行宫自我解脱、寻求宽慰,到现在已经有几个月因守丧而停止操办喜事,今年元旦的庆典可以照常举行,但不必到他郊外的宫中行庆贺之礼。言下之意不想见诸位大臣,是否有不可告人的原因呢?接着未作任何顺治患病的铺垫,也没有提到所患何病,就直接转到“顺治十八年辛丑春正月辛亥朔月越七日丁巳夜子刻世祖章皇帝不豫丙辰遂大渐召原任学士麻勒去学士王熙至养心殿降旨一一自责。定皇上御名……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遗召需示天下诏曰……”从元旦到初七日仅7天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顺治突然暴病身亡,没有病因,也没有太医前来诊治,实属离奇。

顺治的遗诏也被公认为“奇特的文件”,众多史学家均认定遗诏内容经过太后的修改,现在推测,遗诏很可能不只是经过皇太后修改,而根本就是皇太后假借皇上之名下诏。

此外,据说埋葬于清东陵孝陵中的顺治棺是空棺,而没有其遗体,这也成为顺治出家说广为流传的一个原因。孝陵中埋葬的,仅是顺治遗物的衣冠冢,以及顺治的宝宫(骨灰坛)。顺治如果是死于炮火,尸体一定难看甚而残缺不全,加上要千里迢迢运输,尸体不可能保存完好,惟一体面的方式就是火化,这恰好可以解释空棺和骨灰的原因。另外,有人考证,满洲有火葬旧俗,清太宗皇太极、摄政王多尔衮都为火葬。但顺治火化却不见于官方的《清实录》记载,这是否是因为顺治并非在朝中火化,而是在南方就被火化了?

清廷如此处理对顺治之死的记录,当然是为了控制舆论,掩盖这一国耻。在当时顺治为情出家之说就已在民间流传,说不定也是清廷混淆视听的一种策略。由于郑成功军队仅在东南一隅有影响,去台湾后影响更弱。加上满清空前的舆论高压政策,民众久而不闻、不信、不知其事,是很合情理的,难怪今日仅在厦门民间还有一些零散的传说,而且居然是和一个从未被记载来到本地的皇帝有关的。

其五,达素生死清史未提。

清正史上只说,达素兵败回京,对其生死并未提及。而两部和郑成功相关的史籍都称,达素兵败畏罪自杀。其中《海上见闻录》记载更细,说他兵败后到福州吞金自尽。身为军中主将,在战斗中丢了皇上的性命,脑袋是绝对保不住的。因此达素是否自尽,若非自尽,回京后有何表现,是顺治死因新说的重要佐证。

清朝对顺治的死有所隐瞒 顺治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其六,厦门民间传说其实也有佐证。

顺治死因新说虽然尚缺乏更多相关史实的证实,但却并非孤证。一些流传在厦门民间的传说可以为其提供佐证。而在没有任何正史记载顺治到过厦门的情况下,厦门民间为何会生出这样的传说,颇值得寻味。厦门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顺治曾询问五台山的和尚,被告知自己会死在牛,顺治大惑不解。后来,郑成功领兵在厦门筼筜港岸牛家村与清兵对决。一日,部下大将军点燃大炮正要发射,郑成功突然发现对岸有一人头上闪闪发光,当即调转炮位对准发射。谁知那正是顺治皇帝冠上夜明珠发出的光芒,顺治皇帝当场被击中,死于牛家村,应验了五台山和尚的预言。

另一相关的无鳔江鱼的传说在福建民间文学丛书《郑成功的传说》和厦门文化丛书《厦门掌故》中均有记载:俗传,明末清初,郑成功据岛抗清,清帝御驾亲征。郑军沿港岸与之激战,清兵船驶入筼筜港,进退无路,成了瓮中之鳖。清帝见状大惊,急命弃船登岸,却被郑成功缺嘴炮击中,当场毙命落水,遂尊此炮“缺嘴将军”。港中鱼因食皇帝肉而形变,厦门俗语:“江仔鱼食皇帝肉,畅快无肚”即从此出。此外,在厦门不少老渔民口中,至今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即港内的文昌鱼是顺治的尸虫所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1/221292.html

“清朝对顺治的死有所隐瞒 顺治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为何要保护长安 刘武是忠于朝廷吗

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为何要保护长安 刘武是忠于朝廷吗

对七国之乱时,梁王为何拼死抵抗保护长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建立西汉,在西汉建立之初,推行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当时的西汉的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封国,随着后面的发展,实力慢慢走向强大,全能和中央对抗。汉景帝上位之后,听取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

程咬金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程咬金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程咬金,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655年:武则天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公元656年:程咬金挂帅西征,因为贻误战机,杀降取财,被罢官;虽然随后起用为岐州刺史,但程咬金上表“乞骸骨”,请求辞官;公元660年:李治重病,武则天开始替李...

历史上开疆拓土最为厉害的是哪些帝王?

历史上开疆拓土最为厉害的是哪些帝王?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时光里,有无数的帝王诞生,那么历史上开疆拓土最为厉害的是哪些帝王?历史网小编认为,分别是赵武灵王赵雍,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北魏孝文帝元宏,元世祖忽必烈和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康熙。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缓和了民族关系。在赵武灵王之前,中原王朝一直将周围的少数民族当成...

雍正上位后对好几个兄弟下手 雍正为什么要放过老十

雍正上位后对好几个兄弟下手 雍正为什么要放过老十

还不知道:雍正皇帝上台后,囚禁了好几个兄弟,为何只放过了老十?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放过老十胤?的目的,可谓是“心机重重”。康熙末年,一场声势浩大,且影响深远的“九子夺嫡”风波,让康熙皇帝的几个儿子,主动或是被迫地参与进来。最终,在经过激烈“角逐”后,皇四子胤...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有句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唐王李世民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妾,既然成了夺他李家江山的人。武则天,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正统女皇帝,在李世民之后,没有被殉葬,反而与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私通,直...

王濛:东晋外戚大臣、名士,深得司马昱的倚重

王濛:东晋外戚大臣、名士,深得司马昱的倚重

王濛(309年~347年),字仲祖,小字阿奴,太原郡晋阳县人,东晋名士、外戚大臣,新淦县令王讷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起家司徒掾,外放长山县令,迁司徒左西属。迁中书郎,深得辅政大臣、会稽王司马昱倚重,累迁司徒左长史。永和三年(347年),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刘黑闼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黑闼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隋末时期各地农民纷纷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农民大起义。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黑闼是隋末割据河北的枭雄,曾为窦建德部下。窦夏政权被唐朝消灭后,刘黑闼曾两次恢复窦夏故地,建立汉东政权同唐朝对抗。其他割据政权都是被唐朝一次消灭,那刘黑闼为何能两次兴起呢一,投靠窦夏刘...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了多少人?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了多少人?

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开国前后,明太祖朱元璋封赏的开国英烈、勋贵中,有好多兄弟伙的。朱元璋自己没有亲兄弟帮助打江山,部下中却有不少亲兄弟齐上阵,为建立明朝抛头颅、洒热血,也为自己和家族争取富贵荣华。其中有那么一部分亲兄弟们在明朝开国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