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征兵为什么都在北方地区 南方征兵不好吗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11-24)250

对古代征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有人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自古以来,征战不断,在古时候,战争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不少因素都会导致发生战争。

在冷兵器时代,一旦发生战争,士兵的数量是至关重要的,历史上真正能够以少胜多的例子其实相对还是比较少的,士兵数量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古代历朝历代的朝廷,都是想方设法地鼓励生育,只要人口数上来了,不仅是打仗能用得上,即使没有战争,人数多也是一件好事。

当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时候,由于士兵数不够或者战争进入白热化,朝廷便会开始征兵,如果有人仔细观察中国的历史,一些大一统的王朝,他们在征兵的时候往往不会去南方征兵,都是在北方征兵。

古代征兵为什么都在北方地区 南方征兵不好吗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人说这是南方人比较弱小,不善战,说白了对于打仗来说他们不行,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自古以来南方战斗力高的军队比比皆是,所以并没有南方打仗不行的说法,遇到战事的时候,南方兵也是非常厉害的。

既然南方士兵的战斗力也很强,怎么不从南方征兵?首先古代战争大多数都发生在北方,北方经常会发生各种冲突,包括和草原文明的冲突也是经常发生。

征兵自然是就近原则,北方发生战争去南方征兵,这自然是有点不现实,就算从南方调兵都有很多的弊端,如果去征兵那代价就大了,成本非常高,同时时间久容易耽误事。

古代征兵为什么都在北方地区 南方征兵不好吗

北方打仗的时候,骑射是很重要的,古时候南方人可不善于骑射,冷兵器时代,骑兵是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培养骑兵北方更加容易,而且北方很多地方盛产马。

南北方的气候有很大的差异,并不是说南方兵到了北方会水土不服,举个例子,到了冬天北方人相对来说要更加耐寒一点,南方人来则要给他们更多的衣物御寒,在无形之中,战争成本便增加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征兵相对北方也比较困难,假如统治阶级强行征兵,北方人的人可没地方跑,南方则不一样,随便找个山都藏了。

官府如果非要找到藏了的人,明显不合适,如果真的到了非要去找藏着的人参军的地步,估计战争也快结束了。

古代征兵为什么都在北方地区 南方征兵不好吗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南方更加重视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古时候南方比较富足,那里的人并不尚武,即使征了兵去北方训练,难度也比较大。

当然并不是说古时候南方从来不会征兵,如果是南方的政权,或者南方发生了战争,征兵的时候自然是就近原则,直接从南方征兵。

综上所述,古代朝廷不去南方征兵,并不是大家所说的南方人不善战或者弱小的缘故,南方出名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近代时也有不少。

根本原因说白了就是不合适,没有必要,如果去那征兵要付出的代价太大还不划算,统治阶级也要算账的,绝不会做赔本的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1/222385.html

“古代征兵为什么都在北方地区 南方征兵不好吗” 的相关文章

古代封狼居胥作为武将的最高荣誉 在古代有多少人能有此荣誉

古代封狼居胥作为武将的最高荣誉 在古代有多少人能有此荣誉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历史上,究竟有多少武将封狼居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出现过很多十分优秀的武将,正是他们的存在,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和平与稳定,可以说这些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功臣,我们今天之所以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情壮志,就...

钱惟演:吴越忠懿王钱俶第七子,博学能文,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

钱惟演:吴越忠懿王钱俶第七子,博学能文,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

钱惟演(977年-1034年9月3日),字希圣,杭州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大臣、外戚、文学家,秦国忠懿王钱俶第七子,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幼好学,随父归宋,历任右屯卫将军、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直秘阁、吏部司封郎中、知制诰、给事中、知...

古代功臣和忠臣相比 他们为什么大多数下场都很悲惨

古代功臣和忠臣相比 他们为什么大多数下场都很悲惨

还不知道:古代功臣和忠臣下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功臣和忠臣,为何下场都很悲惨?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何绝大多数的功臣和忠臣下场都很悲惨?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释,对于功臣,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话,那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对于忠...

王粲: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赖

王粲: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赖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征辟他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到刘...

钟绍京:唐朝宰相、书法家,晚年因罪事削爵但得以善终

钟绍京:唐朝宰相、书法家,晚年因罪事削爵但得以善终

钟绍京(659年-746年),字可大,唐朝宰相、书法家,三国时魏国太傅钟繇第17代世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钟绍京最初因擅长书法而入直凤阁,武则天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殿门榜皆其所题,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后随唐玄宗取得帝位,官至中书令...

李世民和魏征号称是君臣相得的典范 真实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李世民和魏征号称是君臣相得的典范 真实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还不了解:李世民与魏徵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李世民与魏徵真的是君臣相得的典范吗?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叫作“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而这个可以当作镜子来照人得失的大臣就是魏徵,后世也多将李世民与魏徵二人赞为君臣相得的典范...

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有多厉害?发生过哪些趣事?

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有多厉害?发生过哪些趣事?

大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在民间被称之为“神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最开始为元朝的进士,后来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并在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以及北伐元朝等等军事作战中起到了参谋的作用。在朱元璋建国之后,曾经有一次早朝时,朱元璋一边吃烧饼,一边批阅奏折,恰巧刘伯温前来通...

盘点:中国历史上3位最终下落成谜的皇帝

盘点:中国历史上3位最终下落成谜的皇帝

有数据统计,中国古代总计产生过400多位皇帝,其中绝大多数人的下落都有明确的记载,仅有3位皇帝的下落成谜,宛若“人间蒸发”一般。他们分别是:闽帝王延政,是闽太祖王审知第十三子,闽帝王延翰、闽太宗王延钧、闽康宗王延羲的弟弟,初任都教练使,后被任命为建州刺史。王延羲在位时骄淫暴虐、猜忌宗族,王延政上书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