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匡胤是如何将权力牢牢集中在自己手中的?他用了哪些手段?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27)17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匡胤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关于“过河拆桥”有一个众人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当年刘备在长坂坡前打了败仗,刘备带着百姓以及残余势力缓慢逃遁,曹操在其身后火速追击。当曹操追至长坂坡后,见张飞只身一人立马桥上,身后尘烟滚滚,心中害怕中计,不敢近前。张飞下令将桥梁拆断,去追刘备,曹操派人打探发现桥被拆除,定是疑兵,于是火速追击。可见,过河是否要拆桥是门学问,拆得好了赢得人生,拆的不好可能也毁了人生。关于“过河是否要拆桥”,宋太祖赵匡胤可谓是行家。

陈桥兵变,慕容延钊担任殿前都点检一职,但在“杯酒释兵权”之前,赵匡胤就罢免了慕容延钊的这个职位,安排他做了节度使,并从此不设立这个职位。原因很简单:赵匡胤“黄袍加身”就是通过殿前都点检一职,所以为了避免历史重演,这个职位必须消失,所谓“过河一定要拆桥”。

赵匡胤是如何将权力牢牢集中在自己手中的?他用了哪些手段?

“杯酒释兵权”也算是赵匡胤“过河拆桥”的一种表现形式。赵匡胤在老兄弟们的扶持下坐上了皇位,但他觉得皇位有些烫 *** ,(毕竟这帮兄弟都曾为皇位烧水添柴)他有些害怕,便掏空心思,砸也要把这座桥砸掉!

赵匡胤不愧为拆桥的一把好手,这些老兄弟们非但没有反抗,反而“感激涕零”的离开京城,开开心心做节度使去了。这时候,一个新的问题摆在赵匡胤面前:禁军仍然需要统领,该安排怎样的人统管禁军呢?《史书》载:“更置易制者,使主亲军。”

意思是赵匡胤挑选第二代禁军领导的原则是:资质越低越好,才能越平庸越好,这样更有利于他对禁军的控制。说白了,找“忠诚的傻子”呗。各位不要以为赵匡胤是昏了头,他这样做足以见证一件事:赵匡胤对集权的渴望。

赵匡胤是如何将权力牢牢集中在自己手中的?他用了哪些手段?

第二代禁军只留下了四个高级将领的职位。具体情况是:马军都指挥使由刘光义担任,步军都指挥使由崔彦进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由韩重赟(yun)担任,殿前都虞候由张琼担任。我们首先恭喜这四个人名列“傻子”榜首,在来了解一下其中最特殊的人——韩重赟的悲哀。

韩重赟之所以最为特殊,是因为他是唯一一个老兄弟提任,根据“更置易制者,使主亲军”的规则,韩重赟这个人一定很听话,并且没有太高的威望。而事实确实如此。由于韩重赟资历最老,很多大事都由他来办,比如修皇城、修宫殿、监督数十万壮丁堵塞决口,“乾德三年秋,河决澶州,命重赟督丁壮数十万塞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韩重赟在事业上风生水起的同时,惹来了一批又一批小人的妒恨,“谮(zen)重赟私取亲兵为心腹”诽谤韩重赟暗自培养亲信。不得不说诽谤之人摸透了赵匡胤的心理,深知赵匡胤的底线,一定不会容忍这样的事,于是“上怒,欲诛之。”不经调查要将韩重赟诛杀。

还好赵匡胤身边有一位高瞻远睹的重臣——赵普。他说:“若重赟以谗诛,即人人惧罪,谁复为陛下将亲兵者。”大意为:殿前司禁军赵匡胤不可能自己统领,肯定要找人代替;若韩重赟仅因有人进谗言被诛杀,那么其余人肯定会由此感到害怕,谁还会来为陛下统领禁军?

赵匡胤是如何将权力牢牢集中在自己手中的?他用了哪些手段?

赵匡胤明白其中的利弊后,放下了屠刀,但这件事在赵匡胤心中始终是一块心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 韩重赟没有任何意外的,像其他老兄弟一样去边关做一个快快乐乐的节度使了。

最后,简单提及一个悲剧式代表人物,出任殿前都虞候的张琼。张琼做人之一忠勇、第二无心机,这也是赵匡胤看上他的根本原因,但就是这一点,也造成了他命运的悲剧。

赵匡胤在禁军中安排了两个密探,一个叫史珪,一个叫石汉卿(不是张学良!)二人皆受到赵匡胤的信任,而且是无比信任,所以官职不是很高的史珪在禁军里可以横着走,所有人都巴结着他们,但张琼除外。

张琼非但不巴结,并且取外号羞辱二人“时史珪、石汉卿方用事。琼轻侮之,目为巫媪。 ”张琼把他们比作老巫婆,令两人怀恨在心。二人共同诽谤张琼私养家兵,赵匡胤又是“大怒”,将张琼叫来“面讯之”,张琼的性格注定了他不会低声下气般讲话,从而注定了命运,在朝廷上被打到“铁缒击其首,气垂绝。”

赵匡胤是如何将权力牢牢集中在自己手中的?他用了哪些手段?

张琼死后,赵匡胤才知道张琼家里没有余财,甚至只有三个仆人,“心生愧疚”厚待了其家属。但对于石汉卿等人的诽谤诬陷行为,仅仅只是斥责了石汉卿。史书所述非常值得玩味“然亦不罪汉卿”。

“然亦不罪汉卿”!由此可见赵匡胤对这些眼线的信任,但是否更能看出赵匡胤本不在意张琼一类人是否真的有反心,他在意的只是权力是否集中,他宁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人,为的是将权力牢牢抓住自己的手里。赵匡胤这过河拆桥的工夫真可谓是出神入化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1/222861.html

“赵匡胤是如何将权力牢牢集中在自己手中的?他用了哪些手段?” 的相关文章

司马懿为何没有伐蜀成功?哪些原因导致的?

司马懿为何没有伐蜀成功?哪些原因导致的?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重要的军事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司马懿是曹魏后期重要的大臣,少年就有大志向,面对东汉末年乱世(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有总齐八荒,一统天下的志愿。而且司马懿也并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无能,恰恰相反,司马懿政治、军事能力都很强,但是司...

如果历史上没有多尔衮,清朝还会存在吗?

如果历史上没有多尔衮,清朝还会存在吗?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仔细观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往往最大的变动就是由几个最关键的人推动的,那么如果没有多尔衮,大一统的清朝还会存在吗?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一、多尔衮退出皇位竞争,保证了集团的团结。皇太极死得比较突然,压根就没留下遗嘱。他的儿子们和弟弟们,都是夺位热门。尤其是他的长子豪格,和...

孟光:三国时期蜀汉大司农,个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三国时期蜀汉大司农,个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是东汉太尉孟郁的族人,三国蜀汉大司农。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灵帝时为讲部吏。后因董卓之乱而逃入蜀,刘焉父子待其以宾客之礼。孟光博览群书,无所不读,尤其喜欢读三史,精通汉家旧典。喜欢春秋公羊传却嘲讽左氏春秋,来敏因此常常和孟光发生争论。刘备定益州...

华佗之死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操为什么要杀治病的华佗

华佗之死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操为什么要杀治病的华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为什么宁死也要杀华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医,他们因为自己高明的医术,被后人所铭记。在诸多的名医中,华佗无疑是名气最大的一个,同样也是最为神秘的一个。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神医,华佗的故事人们都非常熟悉,然而人们所熟悉的更多还...

历史上常遇春死后,他的后人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上常遇春死后,他的后人都是什么下场?

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其中,最顶级的公爵封了六位(死后追封的不计)。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常遇春长子)。其实,这...

阮瑀是什么人?一生有多作为?

阮瑀是什么人?一生有多作为?

在“竹林七贤”之前,文坛影响力较大的是东汉末年的“建安七子”,“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

司马懿在对曹爽下手的时候 曹魏大臣为何会无动于衷

司马懿在对曹爽下手的时候 曹魏大臣为何会无动于衷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懿诛杀曹爽时,曹魏的几位重臣和武将,怎么都无动于衷?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时,曹魏至少还有五位重臣和五位大将在世,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没有站在曹爽这一边,相反,有几位还帮了司马懿的大忙,站在了司...

刘备关羽和张飞结义后比亲兄弟还亲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刘备关羽和张飞结义后比亲兄弟还亲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对刘关张三兄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关羽张飞又没有感情基础,为什么结义后比亲兄弟还亲?众所周知啊,《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结义之前,刘备就是个编草鞋的穷光蛋,但是结义后,三人那是比亲兄弟都亲,原因何在呢,余觉有四。首先:关羽张飞二人被刘备的“王霸之气”深深折服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