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隋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与杨广有什么关系?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28)341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帝王的死因不明不白,史书上很多也只是一句话或者是“暴毙”二字匆匆带过,这其中隐藏的故事非常值得人们猜测,隋文帝杨坚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隋文帝之死属于“暴崩”,“暴崩”实际上为不明原因突然死亡的代名词。在正史《隋书·后妃列传》中对隋文帝的死前情形是这样记载的,曰:“初,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意谓献皇后也。因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严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严出阁为勒书讫,示左仆射杨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与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隋书》此段记载虽未明指文帝被杀,但实际上已给世人留下推猜的余地,即文帝之死具有被谋杀性质。

最早怀疑并直接指出隋文帝死于被弑的是隋末唐初人赵毅,在其《大业略记》中曰:“高祖在仁寿宫,病甚,追帝侍疾,而高祖美人尤嬖幸者唯陈、蔡二人而已。帝乃召蔡于别室,既还,面伤而发乱,高祖问之,蔡泣曰:‘皇太子为非礼。’高祖大怒,剖指出血,召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严等令诏废追庶人勇,即令废立。帝事迫,召左仆射杨素、左庶子张衡进毒药。帝简骁健宫奴三十人皆服妇人之服,衣下置杖,立于门巷之间,以为之卫。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

正因为有诸多史载,自隋文帝死至今,民间一直盛传隋炀帝弑父之说,各小说笔记均载此事,史学界也大多持此观点。持此说者不仅引《大业略记》《隋书·后妃列传》《通历》等书为直接证据,而且还考察了炀帝一贯品行,既然为一时之情欲可以公然 *** 父妃,禽兽不如,而为了皇冠又为何不能弑父呢!尤其是从炀帝后来对谋杀案参与者杨素、张衡的态度可以看出些端倪。当杨素死后,炀帝曾说:“使秦不死,终当夷族。”杨素是帮他夺取储君之位的首要人物,为何他反要夷其族呢?而张衡在炀帝时一再遭贬,先出为榆林太守,后令其督役楼烦城。炀帝出巡榆林,见其依然健壮胖硕而无憔悴清癯状,以为其不念其咎,便说:“公甚肥泽,宜且还郡。”后来加之罪欲斩之,但不知何故而放归田里,除为民,并令其亲属监视他的行为。

隋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与杨广有什么关系?

而持异议的学者认为文帝属于病死,而不是被弑。首先,对待“被弑说”者引用的材料加以怀疑。他们认为赵毅的《大业略记》属于野史,材料多取乡野民间的传说,在隋末唐初那种特定的历史环境里,人们对隋炀帝深恶痛绝,《大业略记》在记述隋文帝死因问题上不可避免要掺杂个人的思想感情,以期引起人们对隋炀帝的憎恨。且《大业略记》的记载与正史文献《隋书》《通历》的记载又不相同,《大业略记》记述炀帝对蔡夫人“欲行非礼”,《隋书》《通历》却记述炀帝对陈夫人“欲行非礼”。至于《隋书》,采用的也是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传说,并非言之有据,在《隋书》“文帝纪”“炀帝纪”中均未肯定文帝之死因。《隋书》是唐初编纂的,唐朝李渊为掩饰自己夺隋纂权的非合法性,千方百计诋毁隋统治者,把炀帝描写成一个恶魔,既便如此,也只是持怀疑态度,可见并没有找到炀帝弑父的证据,不然,是决不会放过这个“诋毁”炀帝的机会。

郑显文在《隋文帝死因质疑》(载《史学集刊》1922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史书上载的因隋炀帝欲奸文帝妃宣华失人而引起“弑父”说经不起推敲,其原因:一是文帝病重,炀帝宫中侍疾,宣华夫人起身更衣,旁当有宫女侍候。其时炀帝尚未继承大统,处于仍受威胁的地位,一向以谨慎著称的炀帝绝不会在众宫女面前欲行非礼,而做危及其继承帝位之事;二则炀帝本人和其皇后萧氏俩人感情一直很深,萧后从来没有遭到冷遇;三则其时宣华夫人二十八岁,已是半老徐娘,若她与炀帝俩人以前没感情基础,炀帝绝不会对她“欲行非礼”,若是俩人以前有感情,炀帝对她“欲行非礼”,她也不会诉之文帝。

隋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与杨广有什么关系?

而事实上,炀帝早与文帝二妃宣华、容华夫人有过不正当的关系,而且这种交往使俩人感情发展很深。这从宣华夫人死后,炀帝制《神伤赋》悼之可得到验证。所以,文帝死后,宣华、容华夫人由其父的宠妃变成其子炀帝的爱妃也就不足为怪了。而炀帝之所以文帝死后八日才发丧,主要是为了有时间对付废太子杨勇和汉王谅的叛乱。

如果说文帝不是因“弑”而死,又是何故而死呢?《隋文帝死因质疑》作者认为是因晚年纵欲过度而亡。其根据《隋书·文献独孤皇后传》载,独孤皇后死后,“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俱有宠,上颇惑之,由是废疾。及危笃,谓侍者曰:‘使皇后在,吾不及此。’云”。因此,认为可能从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独孤皇后去世后,隋文帝因贪恋女色,身体每况愈下。仁寿四年初,其病情已十分严重,因无精力处理朝政,不得不把大权移交给皇太子杨广,“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处理”。此年夏四月,“文帝不豫。秋七月,上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三天之后,文帝崩于大宝殿。从以上隋文帝病情发展的历史来看,丝毫看不出文帝有他杀的迹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1/223022.html

“隋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与杨广有什么关系?” 的相关文章

作为蜀汉四相之一的董允,有哪些看家本领?

作为蜀汉四相之一的董允,有哪些看家本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蜀汉“四相”之一董允的故事。董允也算官宦之家,因为祖上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人,所以父亲董和举家从荆州南郡枝江搬迁到益州。起初跟随刘璋在他手下做事,刘备夺取益州之后依然重用董和,官居掌军中郎将。他少年就和后来...

传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被惊的放下酒杯

传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被惊的放下酒杯

传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被惊的放下酒杯,这件事是真的吗?乾隆有哪些特殊之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皇帝是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在位60年,禅位后又训政3年,实际统治清朝长达63年的时间。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不但达到了...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 崇祯有挽救明朝的机会吗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 崇祯有挽救明朝的机会吗

还不知道:明末内忧外患,崇祯皇帝到底有没有机会挽救明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有许多种说法。有抱怨天气的,如明亡于小冰期;有抱怨党争的,如东林党排除异己;还有抱怨祖宗的,如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可事实上这些说法都过于片面。像明朝这种...

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对同样是面对乱箭,为什么张郃被杀,而许褚却活下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在战争上使用弓箭,不够光明正大,但还是有很多著名的武将,在战场上因中箭而失去战力,甚至直接阵亡。例如江东猛虎孙坚,曾令董卓闻风丧胆,结果在讨伐黄祖时,于岘山中箭...

关羽和赵云的关系怎么样 关羽被杀后赵云想过报仇吗

关羽和赵云的关系怎么样 关羽被杀后赵云想过报仇吗

对关羽和赵云关系如何?为何关羽被杀后,赵云没有想要为其报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势力中,刘关张三位关系最好,其次就是刘备和赵云之间的关系最为值得称道。赵云为救刘备儿子刘禅,七进七出,将生死置之度外。而刘备也因为如此,将阿斗掷于地下(个人怀疑阿斗是不是就是在这个...

龙且之死让项羽感到恐惧 龙且对项羽到底有多重要

龙且之死让项羽感到恐惧 龙且对项羽到底有多重要

对为什么龙且的死,会让项羽第一次感到失败的恐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相信稍微有点儿历史知识的朋友都会对其竖起大拇哥,称赞他是一位真汉子,一位真英雄,天不怕地不怕,宁愿拔剑自刎也不愿意灰头土脸地渡过乌江见江东父老。殊不知,就是这...

历史上康熙和乾隆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上康熙和乾隆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根据统计,我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不足四十岁,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清朝的皇帝是出了名的勤政,有的皇帝便是累倒在案牍之上。那么,康熙帝和乾隆皇帝为什么如此高寿呢?你是不是会说,他们一定是服用了抗衰老的药,因为古代帝王都想追求“长生不老”。事实上,恰恰相反。说到这里,《西游记...

郦寄卖友讲的是什么故事?主人公是什么结局?

郦寄卖友讲的是什么故事?主人公是什么结局?

郦寄卖友,汉语成语,指出卖朋友。后常接不堪回首。郦寄的父亲郦商是西汉将领,秦末时期,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以后,郦商招兵买马,得到数千人,之后在郦食其的缘故投靠刘邦,开始了冲锋陷阵、战功赫赫的一生。他曾平定汉中、与楚久战,为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赐给郦商信成君爵位,之...

评论列表

夜空
夜空
2个月前 (09-28)

作为一位企业老板,我深感隋文帝的死因扑朔迷离,正史上虽未明言其死因与杨广有关或无关的证据确凿存在争议之处颇多,大业略记等史料虽有弑父之说但缺乏直接证据而野史成分较多可信度存疑;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因病而亡而非被谋杀论调也言之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因此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历史研究揭示答案才能揭晓!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