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国也是经历改革由弱变强 赵国最后为什么被历史淘汰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28)15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战国时期,赵国是个特殊的存在,在百年之间,它一度可以与虎狼之秦单独对抗,甚至能够互有胜负;战国的四大名将,这两个诸侯国平分秋色;双方投入了百万兵力的长平之战,在整个世界古代史上都极为罕见。

同时,与秦国一样,赵国也经历了通过改革、由弱变强的过程。但在双方的国运之战——长平之战中,赵国遭遇完败,从此由盛转衰,并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获胜的秦国则从此打遍天下无敌手,统一天下变得顺理成章。

曾经拥有战国顶级雄主赵武灵王的赵国,为啥会被历史淘汰?这事还真的跟赵武灵王有关——赵国的三大难题,他只解决了一个半,这就让赵国像个半条腿走路的壮汉,怎么跑得过几乎毫无弱点的秦国?

赵国也是经历改革由弱变强 赵国最后为什么被历史淘汰

春秋年间,赵氏作为晋国六卿之一,一直是个坚忍、顽强的家族,曾两次在近乎绝境的恶劣政治斗争中实现了浴火重生(赵氏孤儿事件,以及智氏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但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面对更趋激烈的竞争格局,赵氏虽升级为诸侯国,但身上固有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并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束缚:

之一,地缘环境恶劣

三家分晋后,赵国分到手的地盘确实谈不上美好。它既没像魏国那样占据原晋国的膏腴之地,又不具备秦、齐那种阻山带水的地理条件;相反,它地处相对贫瘠的北域,四面受敌——北有燕国和东胡部落(鲜卑、柔然、契丹等游牧民族的祖先),南有在战国初期强盛一时的魏国,西邻尚武铁血的秦国、马背上的楼烦部落,东有强齐和凶狠一时的中山国。在冷兵器时代,这种四面受敌的地理位置,往往意味着安全性的大幅度降低,赵武灵王改革前,赵国一直深受其害,时常被裹进来自各个方位的战争中。

赵国也是经历改革由弱变强 赵国最后为什么被历史淘汰

第二,综合国力弱

在战国前期,各大列强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楚国疆域辽阔、物资富饶,在南方没有天然的敌人;齐国偏安于东方,工商业发达,春秋数百年间一直都富得流油;魏国最早推行法家变革(李悝变法),政治、经济、军事无不称雄一时,魏武卒更是让各国吃尽苦头;秦国江山险固、四塞之地,并且凭借后发优势积极推行变法。。。。。。相比之下,无论看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军事实力、经济条件,赵国都乏善可陈,他们不仅曾被魏国占领过都城,甚至面对中山国也吃过大亏。 第三,赵国一向有高层内讧的传统

当初赵襄子与韩、魏瓜分晋国,为赵国的成立打下基础。但赵襄子死后,赵国高层连续动荡:他选择侄孙赵浣位继承人,即赵献子;但随后赵襄子的弟弟赵桓子驱逐赵献子自立,并把位子传给儿子;后来赵人又杀了赵桓子之子、迎回赵献子。

赵烈侯死后,弟弟武公接班;武公死后,赵国人拥立赵烈侯的儿子赵敬侯,这下武公的儿子赵朝不愿意了,他聚众作乱失败后逃往魏国,向魏武侯借兵扭头攻打邯郸;

而当赵敬侯死后,赵成侯继位,公子赵胜(不是后来的那位平原君)同样不服气,纠结自己的势力作乱;

而在赵成侯死后,公子堞冒出来跟太子赵语争国位,太子最终获胜,是为赵肃侯;

而赵肃侯的儿子赵雍,正是赵武灵王,他是少见的正常继位的赵国国君。

可以说,赵国自立国后,就一直没能妥善解决国君继承流程这一难题,导致内乱频繁爆发,统治阶层的精力过多消耗在内斗上,其他方面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遭受巨大损失。

赵国也是经历改革由弱变强 赵国最后为什么被历史淘汰

在战国初期,赵国跟秦国颇有些难兄难弟的意味。秦国的幸运,在于出现了厉行改革的秦孝公;但赵国也不差,诞生了能够改变国运的赵武灵王。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赵武灵王确实不辱使命,他既有理想、有抱负、有格局,懂人心、懂权谋、懂博弈。对于他的最卓越贡献,可以用史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

短短一句话,总结了赵雍干的三件事:

赵国也是经历改革由弱变强 赵国最后为什么被历史淘汰

之一,胡服骑射改革。

赵武灵王通过长期考察,总结出中原车战与游牧民族骑马作战之间的巨大差距,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路,在赵国推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即脱下传统的宽大战服、改穿紧身灵活的胡服,改步兵、车兵为机动性更强的骑兵。这一改革,从根本上提升了赵国的军事实力,使其能够直面秦国。

站在今天的视角来看,胡服骑射改革貌似平平无奇,但我们要知道,那时华尊夷卑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赵武灵王的这一设想无疑是惊世骇俗的。因此,推行胡服的过程中,势必会遭到来自各个阶层的巨大阻力。

而赵武灵王通过自己的谋略解决了这一难题,他“擒贼先擒王”,以家族利益、国家发展等至关重要的利害关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动了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叔父公子成。有了这位大佬的支持,其他赵国宗室自然无话可说,改革顺利推行。

赵国也是经历改革由弱变强 赵国最后为什么被历史淘汰

第二,击破游牧民族、开疆拓土

战国前期,七雄之间达成了一定的战略平衡,任何一方想要在内部实现大的扩张都非易事,比如魏国攻赵、韩,遭到了齐国的打击;齐国吞并宋国,惨遭五国联军碾压、几乎灭国。。。。。

因此,赵武灵王把目光盯在了北方。公元前306年,他“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通过向北扩张,赵国不仅扩大了疆域、获得养马场,还收编了大量精于骑射的少数民族将士,推动了赵国实力的滚动式发展。当然,他还联合领国彻底灭掉了中山国,解决了多年的心腹之患。

正是由于对游牧民族的卓越武功,赵武灵王被梁启超赞为“黄帝之后的之一伟人”。

第三,修筑北长城。当时的赵国人口只有小几百万,但就是靠着这点国力,赵武灵王以高屋建瓴,果断推行了修长城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用这种投资收益率更高的方式,有效抵消了草原民族的机动性、为华夏农耕文明提供了保障,还使赵国得以集中精力向南与秦国争锋。

赵国也是经历改革由弱变强 赵国最后为什么被历史淘汰

但是,赵武灵王改革带有极大局限性:

首先,政治改革不彻底。胡服骑射改革,除了提升赵国军力外,还缓和了以代郡、邯郸为中心的两种文化、两种政治势力的矛盾。但是,除此之外,赵国的贵族政治并没有被触动,没有像秦国那样彻底摧毁世卿世禄制,这就使得赵国虽军事人才层出不穷、但政治人才却捉襟见肘,与秦国相比完全处于下风;

其次,赵国没有什么经济方面的改革,史书中几乎没有任何记载他们的经济政策、动作,这意味着赵国的综合国力并没有实现突破性发展;相比较之下,秦国的户籍、土地、税收等与经济相关的制度得到了全面革新,为军事力量的扩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赵国也是经历改革由弱变强 赵国最后为什么被历史淘汰

第三,内讧问题变本加厉。这正是赵武灵王被饿死的直接原因。

儿女情长,是赵武灵王的一大特点,为此他干出了不少让人目瞪口呆的举动:

出于对爱妃吴娃的宠爱,他不惜废除早已被立为太子的成年儿子赵章,改立幼子赵何;

为了帮助小儿子熟悉政务,他在壮年时急流勇退、担任“赵主父”,让年仅10岁的赵何就任赵王,甚至还为其配上了当时最强的辅政队伍;

然而过了数年,赵武灵王又反悔了,他将赵章分封在代郡,赐爵为安阳君,同样安排了精兵强将辅佐;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新的思路:将赵国一分为二,赵章在代郡、赵何在邯郸,两王并立。他的这一设想,显然是为了让自己再度统领赵国:利用矛盾、驾驭南北双方。

不过出乎他预料的是,此时他的两个儿子已经各自形成了利益集团,赵何身为国君,手上的力量甚至已经超过了自己。最终在沙丘爆发的兵变,赵武灵王连带赵章一同沦为了了牺牲品,一代雄主被活活饿成了皮囊。

赵国也是经历改革由弱变强 赵国最后为什么被历史淘汰

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于赵国的三大难题,赵武灵王解决了一个半:改变了地缘劣势、让军力脱胎换骨;但却没有在经济上改变赵国,对于政治层面的顽疾,他不仅没有解决、甚至还助长了这一风气。

而之后赵国的衰亡过程,也正好是上述问题的投射:

由于政治改革不彻底,赵国的人才队伍无法与秦国相比,无论是关键时刻的战略决策,还是危机关头的外交博弈,赵国在秦国面前都显得像个小学生,源根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人力资源不足;

相对于政治清明、充满斗志的秦国朝廷,赵国的政治生态让人侧目,仅仅一个宠臣郭开,就能轻而易举废掉廉颇、李牧两员名将;

相对于人人致力于耕战、综合国力几乎毫无上限的秦国,赵国农业乏力、经济毫无亮眼之处,在关乎国运的长平之战中,竟然会因为粮草不足、兵员匮乏惨遭失败;

到了公元前231年,赵国代地发生大地震,下一年又遭受大旱、粮食绝收,“五年,代地大动。。。。。。六年,大饥”;再下一年,顶梁柱李牧死于反间计,赵国随之灭亡。

赵国也是经历改革由弱变强 赵国最后为什么被历史淘汰

由此可见,什么样的国家才是强国?仅仅军力强盛还不够,政治、经济同样不能有短板。军力威震天下的赵国,由于缺乏经济、政治层面的改革,使得它的军事力量缺少了足够的软硬件支撑,败给秦国也在情理之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1/223154.html

“赵国也是经历改革由弱变强 赵国最后为什么被历史淘汰” 的相关文章

马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是兄弟五人中最为出色的

马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是兄弟五人中最为出色的

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为州从事。马良...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一说回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

贾诩被任命为太尉后,孙权为何要笑?

贾诩被任命为太尉后,孙权为何要笑?

孙权是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整个封建王朝,三国时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乱世。不过,常言道“乱世出英雄”,的确,在这块政治燃烧战场,很多名流大家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的历史故事。在三国舞台,谋士、将星如璀璨星河,难以计数,倘若问你谁是智谋第一,谁又是武功第...

唐睿宗李旦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睿宗李旦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睿宗李旦,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诸多古代帝王中,有一位独具特色的皇帝常常被人们忽视了,他就是唐睿宗李旦,一位史上看似最懦弱、窝囊,但也最精明的皇帝。翻阅唐睿宗的一生履历,我们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现象,就是这位皇帝两次登基,又两次主动退位。从履历...

沈义伦:北宋初期宰相,曾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

沈义伦:北宋初期宰相,曾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

沈义伦(909年—987年),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人,北宋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任宰相。沈义伦少习《三礼》,以讲学授徒为生。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曾经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

李卫作为雍正的宠臣 雍正死后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

李卫作为雍正的宠臣 雍正死后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

还不知道:雍正死后,乾隆是如何对付李卫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卫当官,历经康雍乾三朝,虽然是花钱办来的官职,在任期间却又十分清廉;李卫出身富裕家庭,但对官场贪腐又深恶痛绝;身为一个汉人官员,在雍正年间又深得皇帝重用,位列雍正身边三大宠臣之一。从李卫的人生经历和...

张飞为人莽撞 张飞为什么还能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

张飞为人莽撞 张飞为什么还能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

对张飞行为莽撞,为何能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呢?有何特殊原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庙“七十二名将”是宋人在唐朝的“六十四名将”基础上做增添评选出来的,拥有卓越功勋的将领,将他们评选出来,并且一一按排名分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褒奖有功的军事将领,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教化...

郭络罗氏是什么人?她与雍正之间有何故事

郭络罗氏是什么人?她与雍正之间有何故事

郭络罗氏,清康熙帝第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的嫡福晋。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雍正皇帝,九龙夺嫡的成功者,在他上位后,那些年受的苦,遭的罪,他都开始一一清算。首当其冲的就是八爷党,八阿哥和九阿哥接连获罪。雍正面对自己的兄弟,还有几分血脉之情,起码留了一条性命。可是在面...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