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最后什么下场?
公元283年,为了让愚钝的儿子顺利继位,晋武帝司马炎逼死弟弟司马攸,大臣们离心离德。内心有愧的司马炎心灰意冷,终日逃避大臣,开始了荒淫无度的晚年生活。
小杨皇后不忍丈夫意志消沉,屡次劝说,司马炎却道:“朕已戎马四十载,安能不享太平乎?”
为了防止有人打扰他,司马炎竟命人把自己的铺盖搬到嫔妃的居处,每日里寻欢作乐。历史上,“羊车望幸”的典故就发生在这个阶段。
在吞并吴国之前,司马炎的形象一直都很正面,深得各方势力的拥护。
彼时的司马炎,不仅“雅量容人,夙夜勤政”,而且“与民生息”,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可是,自从弟弟司马攸被他逼死后,司马炎的性情大变,走上了悲剧的末路。
司马炎的性情以前有多好呢?
有一次,司马炎和出自将门之后的胡贵妃玩“摴蒱”游戏(类似飞行棋),被她不小心划破了手指。
司马炎当场大怒,骂她:“此固将种乎?”
胡贵妃反唇讽刺道:“北伐公孙,西拒诸葛,非将种而何?”
用白话来理解:司马炎被伤了手指,一气之下骂胡贵妃出身将门,粗鲁无礼。胡贵妃不甘示弱,拿他爷爷司马懿为例,讽刺他也出自将门,同样粗鲁!司马炎又羞又愧,整了整衣冠,当众向胡贵妃作揖赔罪。
还有一次,曹植的儿子曹志向他进言,劝他让司马攸在朝内担任司空一职。
在做皇帝之前,司马炎一直被弟弟司马攸压一头,极不情愿提拔他。曹志就拿他父亲曹植被曹丕、曹叡投闲置散一事来劝说司马炎,以免兄弟阋于墙。司马炎从谏如流,不仅让司马攸担任了司空一职,还让他做了太子司马衷的老师。
由此可见,司马炎的心胸是比较开阔的!
因为,从他的弟弟司马攸被爷爷司马懿、伯父司马师内定为司马家族继承人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论才华,他不如;论地位,他还不如;论对社稷江山的贡献,他更不如!所以,在司马炎还是北平侯的时候,贾充就劝他说:“舞阳侯(司马攸)聪慧无双,侯爷你唯有一法可胜他,即仁!”
正因为如此,司马炎在青年时期就严格约束自己,不仅为自己博来巨大的声望,还在最后打动了父亲司马昭,让他继位。
否则,以司马昭对司马攸的喜爱,绝不会把大权交给司马炎。
可惜,宠爱皇后、为了报恩贾充的司马炎最后还是逼死了弟弟司马攸,再演了一场“兄弟阋墙”的大戏,让一些原本忠于晋朝的大家族离心离德。
在晋朝立国之初,支持司马家族的人还是很多的。比如泰山羊氏、曹植后裔、琅琊王氏、弘农杨氏、豫州荀氏、江左陆氏等等。
司马家族之所以能笼络如此多家族,根本原因在于曹魏、东吴政权内部自相残杀,已失人心。
为此,司马懿祖孙三代反其道而行之,示人以宽,甚至到了纵容的地步(比如石崇斗富),总算赢得了大部分家族的支持。
可是,三国大乱战对那些世家高阀的伤害太大了!
当司马炎表现出“自相残杀”的征兆后,那些惊心于三国王室屡次“清洗”的家族十分警惕。为了防止再被牵连进去,这些家族开始小心翼翼地和晋朝王室脱离接触,以免被牵连。
所以,司马攸死后,那些如同“惊弓之鸟”的家族不敢再相信司马炎,更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司马炎的傻儿子司马衷身上,纷纷拒绝向司马炎效忠。
在这种情况下,晋武帝司马炎没有“洗心革面”,反而“破罐子破摔”,最后导致晋朝大权竟然旁落,后世子孙终于掀起了“八王之乱”,直接摧毁晋朝的根基。
公元290年,被掏空身子的司马炎病逝。
临终前,他幡然醒悟,想召回叔父司马亮辅佐儿子司马衷。
可惜的是,大权已经旁落到崛起的皇后杨氏家族和权臣贾氏家族!当司马炎在临死前看到岳丈杨骏撕毁他的诏书时,有气无力的他摔下龙床而亡,而他的小杨皇后就在旁边呆呆地看着,一言不发。
司马炎听信两位皇后之言,逼死弟弟司马攸,看似是给愚钝、懦弱的儿子司马衷铺好了路,实则是把儿子和整个司马家族推进了深渊!
历史不能倒转,因为司马炎的专宠专信,整个大晋江山为他的错误行为买了单。可怜天下百姓,刚刚承平十数载,就再次陷入血雨腥风的王室内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