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琰嫡福晋喜塔腊氏的出身如何?为何如此普通?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永琰的福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清朝有一个特殊的建储制度,也就是秘密立储,除皇帝外谁也不知道谁是储君,直到皇帝驾崩,大家打开鐍匣才能知道谁是皇储,但是不明立储君不代表朝臣不会猜测,他们自然也会根据多方面情况来对皇储是谁进行推断,其中这皇帝给儿子选的嫡福晋自然也是衡量标准之一。
古代皇子婚姻多重门第,清朝更是如此,而皇子们的婚姻自然与皇帝老儿对他们的喜爱和重视程度息息相关,按照这个标准,皇帝自然会格外垂青自己选择的皇储,可是乾隆帝的十五阿哥永琰的嫡福晋却出身平平,比起好几个兄弟可是要逊色不少,这是为何呢?从乾隆帝到道光帝,祖孙三代对于储君的婚姻为何会有那么多区别呢?
出身不俗的喜塔腊氏
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乾隆帝选定了内务府总管和尔经额之女喜塔腊氏为十五阿哥嫡福晋,说实话,喜塔腊氏的出身不算低,之所以说她出身平平乃是因为出于对乾隆帝其他儿媳的比较。
仁宗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副都统、内务府总管和尔经额女。—《清史稿后妃传》
喜塔腊氏的先祖在清朝建立前就是建州名族,努尔哈赤的五叔祖母和母亲皆出身此族,故而当年的喜塔腊一族是十分风光的,和尔经额这一支原本是正白旗包衣,因为其远房堂叔来保受到雍正帝和乾隆帝重用,故而乾隆帝下旨将这一支抬为满洲正白旗,也就是入了上三旗,喜塔腊氏出生时,家族已经抬旗近二十载,所以,她的出身还是不错的。
虽然来保很受乾隆帝重用,但与喜塔腊氏相比已经是远亲,她的祖父、曾祖父等皆是中低阶官员,和尔经额能成为内务府总管,或许就是因为乾隆帝对来保的遗泽。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十七个儿子已经全部出生,其中是十个皇子已经去世,四阿哥永珹和六阿哥永瑢出继旁支,只剩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璂、十七阿哥永璘和永琰五人尚在世且未出继。
这五人之中,永璘年纪尚小,当时还未指婚,故而也就不说了。
其他四人的嫡福晋中出身更高的是永璂的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她与永璂是娃娃亲,是继后那拉氏正当风光之时所定的亲事,博尔济吉特氏的父亲是阿巴噶(阿霸垓)部亲王品级扎萨克多罗郡王索诺木喇布坦,但因为继后断发之事,永璂已经基本失去了继承权,只是顾及旧约才没有解除这门亲事。
除了永璂嫡福晋,出身更好的要数永瑆的嫡福晋富察氏了,她就是大学士傅恒之女,孝贤皇后的亲侄女,这个出身的分量不言自明,而且永瑆大婚之时是乾隆帝亲在重华宫(乾隆帝登基前所居之地)举行,诸位皇子中唯有其一人有此待遇,足见乾隆帝当时有多喜欢永瑆。再其次就是永璇的嫡福晋章佳氏,她的父亲是大学士、一代名臣尹继善,分量也是极重的。
对比这几位妯娌,喜塔腊氏的出身瞬间就黯然不少。
你要默默发光—乾隆帝的储君观
乾隆三十八年冬,乾隆帝秘密立永琰为皇储,次年,永琰大婚,也就是说,乾隆帝在决定喜塔腊氏为永琰嫡福晋时,他深知他选的不只是一个嫡福晋而已,而是清王朝未来的皇后,那为何乾隆帝不给儿子选一个出身高贵,父祖皆是高官的嫡福晋呢?
不说其他,就说乾隆帝自己,当年雍正帝是怎么做的?雍正帝在给儿子选嫡福晋时那可是煞费苦心,为儿子选择了户部尚书、太子太保米思翰的孙女,米思翰正嫡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富察氏,且不说富察氏还有一个位列大学士的亲叔叔马齐,就父亲和祖父这两位就已经是不俗了。对于弘昼呢,雍正帝只是选择了一位副都统之女嫁给了他。这个对比真的十分明显,朝臣想判断很容易,这也是乾隆帝给永瑆大婚后,很多人认为乾隆帝选择了永瑆为皇储的原因。
不过,或许正因为如此,乾隆帝看穿了群臣的想法,他刻意给永琰选了一位品德俱佳,但是出身相对普通的女子,让群臣无从猜测,这与乾隆帝不立令皇贵妃为皇后是一个道理。
继后那拉氏断发、离世后,令皇贵妃统领六宫,前后十年时间,乾隆帝都没有册封她为皇后,即使是当年给继后那拉氏那个史无前例的“摄六宫事皇贵妃”都没有给她。但从对永琰的考察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如果令皇贵妃成为了皇后,永琰就是嫡子,他的竞争力一下子就超越了所有皇子,也就没有什么悬念了,乾隆帝此举是对永琰的一种保护。
乾隆帝当年给永瑆选了傅恒之女,或许当时确实是喜爱他,并且动了立储之心,可是经过几年的考察和对群臣风向的审视,他放弃了永瑆,当他要给永琰选择嫡福晋时,也就接受了永瑆的这个教训,他刻意选择了喜塔腊氏,让群臣认为,皇帝对十五阿哥不过尔尔,自然不会有站队和结党。
事实证明,乾隆帝达到了他的目的,嘉庆帝被立为太子前的几十年时间,朝廷中没有起什么波澜,一些人依旧认为永瑆的可能性是要高于永琰的,这或许就是乾隆帝想看到的。
乾隆帝禅位后,在他的主持下,给永琰的嫡长子绵宁选嫡福晋,乾隆帝对这个孙儿可是寄予厚望,他这一生最想的就是效仿周汉等朝行嫡长子继承制,可是一次次落空,故而乾隆帝也只能寄希望于孙子了。
绵宁出身正嫡,身份尊贵,乾隆帝亲自给他选择了一位出身华贵的女子,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阿里衮的孙女,武备院卿布彦达赉之女钮祜禄氏,别看布彦达赉的官职不高,但这个钮祜禄家族可不一般,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温僖贵妃是阿里衮的亲姑姑,更不用说他们的先祖是开国功臣额亦都和康熙四辅臣之一的遏必隆了。顺带说一下,绵宁的十七叔永璘的嫡福晋就是钮祜禄氏的亲姑姑。
喜欢就要给他更好的—嘉庆帝储君观
绵宁出身正嫡,即使嘉庆帝不说,朝臣心里也有数,所以,在嘉庆朝,嘉庆帝本人对绵宁的扶持几乎就是不加掩饰。
嘉庆帝子嗣单薄,一生也就五个儿子,长子早夭,五子又太小,真正能够考虑建储的就是孝淑皇后所生的绵宁与孝和皇后所生的绵恺、绵忻,三人虽然都是嫡子,但绵宁是原配所生,宗法地位要稍高一些,相比而言,嘉庆帝更喜欢绵宁和绵忻,夹在中间的绵恺反而有些尴尬了,在嘉庆二十四年正月,老四绵忻被封为亲王,这一年他才13岁,而24岁的老三绵恺只被封为郡王。
其实,早在嘉庆四年,嘉庆帝就秘立绵宁为皇储,这也是没办法的,毕竟当时绵忻没有出生,绵恺才五六岁。嘉庆十三年,绵宁的嫡福晋钮祜禄氏逝世,按道理来说,绵宁可以直接把侧福晋富察氏扶为嫡福晋。他的十七叔当时就是这样做的。
十三年正月,孝穆成皇后薨,继娶孝慎成皇后。—《清史稿宣宗本纪》
可是嘉庆帝听闻儿媳妇死了,干脆了当,直接给儿子选一位新儿媳,这位新儿媳就是佟佳氏,她也是出身大族,五世祖就是佟国纲,家族出了清太祖元妃、康熙帝生母、康熙帝继后和悫惠皇贵妃,是仅次于钮祜禄氏的后族,嘉庆帝的这番操作更让朝臣看清楚了皇帝的心思。
在前朝,嘉庆帝帮助儿子营势。天理教进攻紫禁城时,绵宁用枪击杀二人,嘉庆帝十分开心,盛赞他“忠孝兼备”,不仅把保卫紫禁城的首功记在了儿子头上,还封他为智亲王。
由此可见,嘉庆帝的储君观念与父亲是迥异的,他这种毫不掩饰的培养和扶持,几乎就等于是明立皇储了,只是大臣们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
就是要让你看不清—道光帝的储君观
绵宁即位后,改名旻宁,改年号为道光,在道光帝晚年,他也面临着择储之事,根据记载,道光帝直到道光二十六年才确定皇储人选,之所以这么晚才决定,无非就是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之间纠结。
奕詝的优势在于他是嫡长子,因为道光帝的前两位正妻皆无子,故而他成为了嫡长子,而且他的母亲是道光帝毕生挚爱,有这样的身份和情义,奕詝自然成为了道光帝心中可意的人选。可是,道光帝同样喜爱静皇贵妃所生的六子奕訢,奕訢天资聪颖,母亲又是道光二十年后的六宫之首,他的优势也很明显。
奈何奕詝有一位良师,他就是杜受田,他教奕詝藏拙、处处示以宽仁,最终让道光帝决定还是选择了奕詝。在道光帝秘立皇储的第二年,道光帝为两个儿子指婚,其中,他给奕詝选择了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萨克达氏,而给奕訢选的却是宠臣署兵部尚书兼正白旗汉军都统桂良之女瓜尔佳氏,这二位女子的出身可谓天壤之别。
群臣们乃至静皇贵妃等都觉得道光帝是属意于奕訢,殊不知,这是道光帝跟爷爷乾隆帝学的,他就是要让群臣看不清楚,他对奕訢的喜爱是真的,可这场婚姻也只能算是对奕訢的一种补偿。
道光二十九年,道光帝下令在妃园寝中为静皇贵妃修一个豪华的宝顶,这其实已经向外界说明奕訢并非皇储,因为如果奕訢是新君,那么静皇贵妃就要成为太后,日后或与道光帝同葬慕陵,或另修皇后陵,岂有葬于妃园寝之理,故而当时的静皇贵妃和奕詝、奕訢心里应该都有数了。
总结
从乾隆帝到道光帝,祖孙三代对于储君的婚姻可谓各不相同,这与当时他们所面临的朝局息息相关,而乾隆帝和道光帝对储君这种刻意的“轻视”其实也是一种对他们的保护,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用心良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