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浦子口之战的结果如何?明史为何没有记载?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23)140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浦子口之战的结果如何?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浦子口城位于今南京市浦口区,修筑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依山傍水,共有五门,是长江北岸拱卫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四月,浦子口巡检司、浦口驿等衙门归江浦县管辖。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5月9日,燕王朱棣率领的靖难大军和建文朝廷大将盛庸在淮河隔江对峙。燕军大将丘福、朱能率数百精锐向西行二十余里,悄悄渡过淮河,并对盛庸所部发动突袭。在此前的灵璧之战中已经心胆俱丧的官军,在燕军的冲击之下一溃千里。盛庸单骑逃走,淮河上的官军舰船尽归燕军,朱棣遂率大军渡过淮河,占领盱眙。

浦子口之战的结果如何?明史为何没有记载?

5月17日,燕军至扬州,扬州卫指挥王礼等率众出降。5月19日,燕军至六合(位于今南京市北部长江以北六合区),官军再次败北。5月20日,燕军驻军江北,朝廷派朱棣堂姐庆成郡主前往燕军大营求和,朱棣不允。

此时,浦子口成为了朝廷在长江以北的最后一道防线。盛庸、魏国公徐辉祖等率领朝廷最后的一支精兵驻扎与此,准备做出最后的抵抗。

神秘的浦子口之战

对于浦子口的那场战斗,《明太宗实录》上只字不提,这本身就是非常反常的现象。之前发生在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十二月的东昌惨败,实录虽遮遮掩掩,通过描写朱棣的勇武来淡化失败的惨痛,毕竟还是写了“上旋师,命步军辎重先行,上以百余骑殿后。”委婉地承认了战败退兵的事实。相对来说,《明史惠帝本纪》算是对此战透露信息最多的史书了。

(四年)六月癸丑,盛庸帅舟师败燕兵于浦子口,复战不利。—《卷四·本纪第四》

也就是说,浦子口之战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官军在之一阶段战斗中获胜,但却在第二阶段的战斗中落败。那么对于此战,是否还有其他史料可以佐证呢?还是有的。

徐辉祖败燕兵于浦子口,高煦引蕃骑来。成祖大喜,曰:“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高煦麾蕃骑力战,南军遂却。—《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诸王三》

从《明史朱高煦传》透露的信息可以知道,浦子口之战的之一阶段是由朱棣亲自指挥的,而盛庸和魏国公徐辉祖已经率领官军占据了上风。从朱棣的话中可以看出,在朱高煦领兵来援之前,朱棣已经濒临崩溃。所谓的蕃骑,并非指朵颜三卫,而是燕军中的蒙古骑兵。换句话说,没有朱高煦奋勇杀敌,朱棣在浦子口的失利将不可避免。

浦子口之战的结果如何?明史为何没有记载?

而在明末清初历史学家谷应泰所著的《明史纪事本末》中,对朱高煦救驾这一事件提供了更多细节性的描写。

(四年)六月癸丑朔,兵至浦子口,盛庸诸将逆战,败之。燕王欲且议和北还,会高煦引北骑至,王大喜,遽起按甲,仗钺抚煦背曰:“勉之!世子多疾。”于是煦殊死战燕王率精骑直冲庸阵,庸军小却。—《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

从谷应泰的记录来看,当时朱棣所面临的形势极其窘迫,甚至到了议和北还的地步。即使朱高煦在朱棣那句“勉之!世子多疾。”的激励之下,也只是使盛庸所部“小却”而已。同时由于朝廷方面拥有绝对的水军优势,盛庸的小却,是渡过长江退往了高资港。

高资港位于今镇江市丹徒区,在南京市东面偏北方向。盛庸之所以退往高资港,可能是因为镇江乃是南京咽喉,还能与巡防江上的右军都督佥事陈瑄互为支援。按照方孝孺和皇帝朱允炆所定下的作战方略,静以待变,未尝没有翻盘的机会。

建文君复问:“今奈何?”孝孺徐曰:“长江可当十万兵,江北船已遣人尽烧之矣。北兵能飞度?况天气蒸,易以染疾。不十日,彼自退。若遽度江,祇送死耳。”—《明太宗实录卷九上》

渡江的胜负手:陈瑄

陈瑄字彦纯,直隶庐州合肥县人。从小就机警有智略,善骑射,曾经在魏国公徐达麾下效力(这一点可能是陈瑄最终倒向朱棣一方的间接原因)。一路从成都右卫指挥同知、四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一直到右军都督佥事。燕军驻军江北之时,被建文帝赋予总舟师防御江上的重任。

6月1日盛庸率部退守高资港之后,朱允炆立即派陈瑄率舟师进行增援。结果没想到的是6月2日陈瑄就在浦子口向朱棣投降。大喜过望的朱棣当天祭祀大江之神,第二天即率军渡江。

浦子口之战的结果如何?明史为何没有记载?

6月3日当天微风飘扬,长江不波。盛庸所部看到原本“舳舻相衔,旌旗蔽空,戈矛耀日,金鼓震动”的陈瑄所部水师,突然亮出了燕王的的旗号,无不“惊愕不敢动”。盛庸措手不及,只能指挥部队仓促列阵,结果在朱棣本人亲自率领的精锐骑兵冲击之下迅速溃散。南岸官军几乎全军覆没,盛庸本人再次单骑逃脱。镇江守军看到长江之上水师舰船尽为燕王所有之后心胆俱裂,说了一句“海舟皆已降,吾何能力?”6月6日,指挥使童俊开城投降,镇江失守。

6月8日,燕军驻军龙潭,南京已近在眼前。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6月13日,燕军从金川门进入南京,朱允炆在皇宫奉天殿内殉国,方孝孺等死忠大臣被悉数族灭。

战后,为燕军渡江立下不世功勋的陈瑄授官奉天翊运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封平江伯,食禄一千石。赐白金、钞币,追封其三世。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10月17日陈瑄去世,追封平江侯,谥恭襄。

从笔者对史料的梳理,我们大致可以明白为何《明太宗实录》会在建文四年六月癸丑、甲寅和乙卯这三天的记载中,对浦子口之战及陈瑄投降这两件事略而不提。笔者以为,原因无非有以下几条:

之一、浦子口之战之一阶段,朱棣亲自带兵,却在和官军的对抗中落于下风,故而实录对此讳言。

第二、浦子口之战第二阶段,救朱棣于水火之中的人,又是日后因叛乱而被彻底否定的汉王朱高煦。对于他在靖难中的功劳,《实录》一向是能不提就不提。综合这两点因素,浦子口这一场差点让朱棣议和北还的重要战役,竟然凭空就从《实录》中消失,也就令人可以理解了。

浦子口之战的结果如何?明史为何没有记载?

第三、盛庸所部整建制地退往高资港,镇江城内朝廷守军没有受到任何损失,长江之上又有陈瑄率领的水师巡逻,官军完全可以依托长江天险坚守待援。对于朝廷严密的布防,《实录》也做了如实的记录:“缘江上下二百余里,尽列海艘严备。”此前方孝孺已经组织人手烧掉了长江北岸所有的渡船,如果没有陈瑄的叛变,朱棣所部只能望江兴叹。当朱棣一方粮草告急,疾病丛生,而朝廷一方养精蓄锐,勤王之兵四处云集。退兵,不是不可能的事。

第四、叛变之后的陈瑄由于在漕运上的巨大功劳,在永乐、宣德两朝都混得非常好。《明太宗实录》修纂于宣德年间,以陈瑄当时的声望,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就是因为他的叛变才导致了燕军的渡江,但为了替尊者讳,《实录》中在甲寅和乙卯这两天中抹去了陈瑄的记录,使得他的背叛看上去可以不再那么扎眼。

总之,因为朱棣在浦子口打了败仗,又由于汉王和平江伯这一正一反两位人物的影响,最终浦子口之战和陈瑄背叛这两件足以影响靖难战争结局的事件在《实录》上消失不见。我们后世之人阅读历史,务必不能拘泥于一本书的记录,需得多方比较,尽力还原历史真相。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2/227380.html

“浦子口之战的结果如何?明史为何没有记载?”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曾公亮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曾公亮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同平...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原因是什么?万历帝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原因是什么?万历帝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张居正,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声名显赫的历史文化名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居正去世以后,朝中大臣纷纷上书,指责张居正的各种错误。于是万历皇帝上书对张居正进行严查。夺去了万历皇帝曾经赐给张居正的各种玺书、四代诰命,甚至还一度准备对张居正进行开棺鞭尸。虽然最终没有开棺鞭...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朱元璋,明太祖,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宰相制度是在朱元璋的手上废掉的。朱元璋最初废宰相制度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过,他由此创造了一段历史。他的做法,对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最初之所以那样做,其实初衷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因为他不满意自己选...

李斯在被腰斩的时候 朝中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李斯在被腰斩的时候 朝中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还不知道: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大臣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记·李斯列传》。秦始皇能够顺利...

李存璋是谁?李存勖能继任晋王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李存璋是谁?李存勖能继任晋王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李存璋是五代时期的前晋名将,为李克用十三太保之八太保,在帮助义兄弟李存勖继任晋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使得前晋转危为安。那李存璋是如何安定前晋的一,追随李克用李存璋是河东道云中郡人,早年从军。乾...

三国时期要是论单打独斗 有多少人能够打败张飞

三国时期要是论单打独斗 有多少人能够打败张飞

还不知道:若是单打独斗,三国中有多少人能战败张飞?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代猛将如云,英雄辈出,大家最喜欢的莫过于刘备的五虎上将。张飞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更是刘备手下的大将,刘关张三兄弟中,张飞虽然排在最末,并不就是说张飞的武力不如关羽。其实张飞的战斗力就和他的...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瑜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曾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擅于安抚部下、招降纳顺。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员的子弟讲学,于是...

朱然: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名震敌国,累有功勋

朱然: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名震敌国,累有功勋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孙权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朱然历任、馀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率军平定山贼。曾随吕蒙擒杀关羽,以功迁昭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