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将军叛乱时,士兵为何不阻止还要为其赴汤蹈火呢?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12-27)180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将军叛乱时,士兵为何不阻止还要为其赴汤蹈火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古代的中国,将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种关系定为人伦的重中之重,臣子对君主不忠,就是儿子对父亲不孝。在古代王朝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深入人心。一个王朝统治疆域内的所有人,都是皇帝的臣民,统治疆域内的一草一木,都是皇帝的财产。

所以不管是这个国家的文武官员,还是普通百姓,还是披甲带剑的士兵,都该对皇帝保持绝对的忠诚,就算是背叛自己的亲人,也不得背叛皇帝。

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尊君、忠诚的理念,也刻在了古人的骨子里。但是古代为何还是会出现叛乱的将军呢?为何将军叛乱,他手下的士兵不阻止,反而还要为其赴汤蹈火呢?

一、假装正义

为什么古代很多将军叛乱明明是针对皇帝的,他非要打出个“清君侧”的口号,表明自己是针对皇帝身边“奸臣”的呢?

举个例子:你有事想请别人帮忙的话,如果轻声细语地向他请求,他可能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如果你一副找你帮忙是看得起你的样子,傲慢无礼地胁迫他,别人可能理都不理你。

同样的事用不同的 *** 去做,得来的结果就不同。

古代将军叛乱时,士兵为何不阻止还要为其赴汤蹈火呢?

一个将军,就算他深得将士们的信任,如果他敢放言说:“将士们,我想当皇帝,所以请你们为我而战,事成之后我会用金银财宝和良田美宅赏赐你们。”

那必定会遭到失败!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毕竟是小部分的人。大部分人都是有正义之心的,在古代尊君的思想教育之下,忠于皇帝就是最重要的伦理道德。

不论国君多么昏庸,你都不可以反他,否则你就是乱臣贼子。你敢明目张胆地去当乱臣贼子,必定会让手下离心离德。

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景帝的时代

以七国之乱举例,吴王刘濞明明是自己想当皇帝,他起兵时打出的口号却是“清君侧”,说自己是要攻入长安以铲除汉景帝身边的“奸臣”晁错。

他联合其他诸侯叛乱时,也说“自己忠心耿耿却被御史大夫晁错削了封地,可见晁错是个奸臣,这种人留在皇帝身边必定要行不轨之事,我们一起攻入长安解救皇帝吧!”

有六个心怀不轨的国君响应刘濞,一时间,整个东方都不在朝廷的掌握中了。汉景帝觉得势头不对,马上把晁错斩了,以此来安抚七国。

这下可把刘濞给吓懵了,你把晁错给斩了,我起兵的理由不就没了吗?干脆就自称皇帝了。

二、对军队的控制力

有“正当”的起兵理由是不够的,比这更关键的在于对军队的控制力。

古代将军叛乱时,士兵为何不阻止还要为其赴汤蹈火呢?

控制力的强弱在于两点:

士兵是否爱戴主将。

将领和军官们是否信服主将。

举一个起兵失败的例子,三国时,魏将钟会灭蜀后,想要借着自己手下这十多万精兵自立,就假称自己有魏明帝郭皇后的遗诏,说她令自己起兵废掉意图篡夺魏国的司马昭。

然而司马氏已经经营魏国很久了,钟会带去灭蜀的将领大多忠于司马氏,而不是曹氏,郭皇后的遗诏并不能打动他们。

钟会让将领们发誓与自己协心并力,将领们都不听从,钟会就把他们都囚禁了起来。然后军中就开始流传这样的言论:“钟会想要谋反,他还要杀死你们的将军。”

那些士兵惶恐不安,深怕自己的将军会遭遇不测——他们更爱戴自己的将军,而不是主将钟会。

于是就一齐进攻钟会的大营,钟会也在乱兵中被斩杀。

什么样的将领对军队有控制力呢?例如秦朝时期的蒙恬将军,统帅35万大军长达十几年,在军中威望十足,将领和军官都是他手下的人。这样的军队,军中只知道有将军而不知道有皇帝。

例如秦朝末年的楚将项羽,他手下的将领和士兵都效忠于项氏,而不是楚怀王的熊氏。所以项羽才能擅自分封天下,并驱逐楚怀王。

显然钟会对手下军队的控制力,不如蒙恬和项羽那般强力。

古代将军叛乱时,士兵为何不阻止还要为其赴汤蹈火呢?

所以,宋朝为了避免将军叛乱,就不让他们长期统帅一支军队,隔两年就把他们调动一次。这样就能避免将军在军中积累威望,保证军中威望更高的人是皇帝。

现代有些大公司也采取了这种做法,一个分部的经理隔两年就调动到别地当经理,美名其曰是“让你们能在更多的地方积累经验,培养更全面的能力”,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经理在某分部长期培养亲信,势力根深蒂固,以至于他能为所欲为。

这样做的确有不小的好处,但也有一个明显的坏处:将军在一两年的时间里,无法让将士对他产生足够的爱戴和敬畏,军队在经历生死鏖战时,将士们就很可能抛弃主将而逃亡,就可能产生遇敌即败、不战而败的情况。

这就像你给别人一张银行卡让他拿去消费,却不把密码给他,别人拿什么消费呢?给将军兵权,却不给他积累威望的机会,将军拿什么去打仗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2/228053.html

“古代将军叛乱时,士兵为何不阻止还要为其赴汤蹈火呢?” 的相关文章

陈尧咨:北宋官员、书法家,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陈尧咨:北宋官员、书法家,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陈尧咨(970—1034),字嘉谟,谥号康肃,阆州阆中人,北宋官员、书法家,陈省华第三子,陈尧叟、陈尧佐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第一,状元。历官右正言、知制诰、起居舍人、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陕西缘边安抚使、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翰林学士、武信军节...

古代官员辞官后 古人为何非要告老还乡而不是留在京城

古代官员辞官后 古人为何非要告老还乡而不是留在京城

对古代大臣辞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大臣辞官后,为何不敢留京城享福非得告老还乡?不管是在史料中记载,还是影视剧中体现,我们都能看到京城的官员,在退休或者是辞官后都会将官服脱下,背个小包袱告老还乡。这一点可跟我们现代做法完全相反,假如一个人在北京工作一辈子,基本上...

忽必烈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 蒙古人为何不喜欢忽必烈

忽必烈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 蒙古人为何不喜欢忽必烈

对忽必烈和蒙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忽必烈创立了元朝,为什么蒙古人讨厌他?汉人却喜欢他呢?序言忽必烈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孙子,是蒙古帝国第五任大汗,也是元朝开国皇帝。因为蒙古帝国和元朝是当时世界范围内领土面积数一数二的超级帝国,所以忽必烈在中国乃至东亚历史上具有十分...

王恂作出了哪些贡献?将古代历法体系推向高峰

王恂作出了哪些贡献?将古代历法体系推向高峰

王恂(1235年—1281年),字敬甫,中山唐县(今河北唐县)人,元代数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恂跟刘秉忠学习数学、天文、后与郭守敬一道从刘秉忠学习数学和天文历法,精通历算之学,王恂任太史令期间,分掌天文观测和推算方面的工作,遍考历书四十余家。 他在《授时历》的编...

古代太上皇作为前任皇帝 太上皇都有什么权利

古代太上皇作为前任皇帝 太上皇都有什么权利

还不知道:身为前任皇帝,古代的太上皇都有哪些权利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皇帝在古代的封建社会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大部分的皇帝都是自己死后才轮到自己的皇子继位,但是仍然有不少皇帝在晚年的时候就选择退位,让皇子登基称帝,而自己去当太上皇。那么太上皇身为前任皇帝,...

历史上真实的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平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平如何

管仲是齐国的宰相,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三国时诸葛亮常自比为管仲、乐毅,管仲是齐国的宰相,乐毅是燕国的大将军,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的国力和外交地位都凌驾于中原列国之上,乐毅则率领燕国大军横扫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又将其他诸...

欧阳询: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

欧阳询: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

欧阳询(约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欧阳纥之子。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真实战斗力如何?他是什么身份?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真实战斗力如何?他是什么身份?

程咬金,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隋唐演义》中,作为瓦岗寨寨主的程咬金一直被描绘成一个只会三板斧,也就是“掏耳朵、劈脑袋、剔牙齿”的人,只要这三招拿不下敌人的话,程咬金对敌人就无可奈何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里面包含了两点错误,其一,程咬金并没...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