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存在700多年的一个国家:揭秘郯国的历史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28)150

郯国,是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一带。对此,在笔者看来,郯城县这一地名,其实也源自于郯国,类似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和莒国的关系。郯国故城遗址在郯城县城北,遗址的东墙和南墙被推平,西墙和北墙局部保存了下来。墙基宽40米,顶部宽15米,残墙高4米。周长4670米,其中西墙与北墙长度均为1260米,东墙长1370米,南墙长780米。对于郯国来说,始于商朝后期,大约在战国初期走向灭亡。

因此,对于郯国来说,存在700多年,这在先秦时期,已经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古国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就郯国的起源来说,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商王武丁封其子于炎地(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建立侯国,称炎国。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武丁在位时期,励精图治,促使商朝的国力得到恢复和增强,史称“武丁盛世”。但是,在商王武丁之后,商朝还是走向了衰落和灭亡。

周武王姬发消灭商纣王后,周武王将炎国封给商王帝乙长子、商纣王的长兄微子启,归附于宋国,并允许其获得爵位,为子爵。微子启派其裔孙子鸷管理炎地,成为宋国的附庸。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郯国来说,一开始名为炎国,在商朝末年到西周初期的时候,炎国的爵位从原先的侯爵,变成了子爵,这促使炎国成为当时的小国。并且,在笔者看来,郯国和宋国都出自商朝,二者可谓同宗同源了。当然,在周朝时期,绝大部分诸侯国都是出自周王室的,也即国君为姬姓。

存在700多年的一个国家:揭秘郯国的历史

根据《汉书·地理志》等史料的记载:“周爵五等,而士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五十为附庸。盖千八百国。”这只能说明一个大致的概况,并没有详尽的说明。不过,在笔者看来,因为爵位实在太低了,这导致炎国的封地实在是非常有限的,大约只有现在一个县的面积。所以,在西周时期,自然缺乏炎国的相关记载了。

在周朝时期,炎国的称呼之间变成了郯国。郯国在西周的资料非常少,仅有两件青铜器令簋和召尊可以透露若干信息。周公姬旦东征后,郯国降服于周王朝。对此,在笔者看来,西周建立之初,商朝后裔掀起了叛乱。所以,当时的郯国,很可能一开始就背叛了周王室。当然,因为周王室派出大军平定了叛乱,这导致郯国不得不重新臣服于周天子。

西周末年,周幽王这位君主在位时,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与郑桓公均被犬戎所杀。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进入到春秋时期后,周王室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下滑,这导致齐国、楚国、晋国、秦国等诸侯争霸中原,这导致郯国等小国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在此背景下,郯国这样的小国,逐渐沦为北边鲁国的附庸。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605年,郯国和邻居莒国爆发了冲突。对于莒国来说,也是位于今山东省一带的诸侯国,具 *** 置在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一带。莒国和郯国之间的实力,是相差不大的。等到这两个诸侯国交手之后,齐国和鲁国出面调停,避免郯国和莒国的冲突进一步扩大。

存在700多年的一个国家:揭秘郯国的历史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春秋时期,鲁国和郯国的关系是比较友好的。对于鲁国来说,还想着把公主嫁给了郯国君主。到了春秋末期,吴国兴起,郯国又一度归附吴国,但又被鲁国联合晋国、邾国争了回去。公元前526年,齐国南下降伏徐、莒、郯,但是,郯国君主转个身又去朝拜鲁国君主去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周边存在诸多大国,这导致郯国不得不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周旋,甚至可以说是朝秦暮楚了。而这,无疑和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比较相似了。在战国时期,韩国也是在秦国、赵国、魏国、楚国等大国之间周旋,这也是韩国能够坚持到战国末期的重要原因。

在郯国历史上,郯子是一位比较著名的君主。孔子曾经带着弟子去郯国拜见了郯子,虚心求教。关于郯子,有一个“鹿乳奉亲”的历史典故。《鹿乳奉亲》是《全相二十四孝诗选》中的第六则故事。该故事讲述的是周朝的孝子郯子怎样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得到鹿乳来奉养亲人。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非常孝顺,这或许是孔子曾经向郯子虚心求教的原因之一。

最后,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孙武攻破楚国都城,这就是著名的柏举之战。对此,在笔者看来,柏举之战成为吴国崛起甚至称霸中原的重要之战。到了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又降伏越王勾践,这促使吴国成为春秋后期的一个霸主。在此背景下,吴国就开始北上,以此和齐国、晋国等大国争霸。彼时,郯国自然也臣服于强大的吴国了。

公元前485年,郯国与鲁国、邾国会合吴军伐齐。齐人为了让联军撤退,杀死挑起战争的齐悼公。对此,在笔者看来,连齐国都无法抗衡吴国,这无疑体现出吴国的强盛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吴王夫差的强大,没能持续很长时间。在卧薪尝胆之后,越王勾践消灭了吴国,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公元前414年,郯国为越王朱勾所灭,国君郯子鸪被擒。从商朝后期到战国初期,郯国大约存在了700多年。在郯国灭亡之后,郯国后人以郯作为姓氏。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鲁国灭亡后,后人以鲁作为姓氏;齐国灭亡后,后人以齐作为姓氏;吴国灭亡后,后人以作为姓氏等。换而言之,我们现在使用的大部分姓氏,其实都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上,除了越灭郯以外,还有楚灭郯国的说法。楚顷襄王这位君主,还有一个弓手对楚顷襄王说:“驺、鲁、郯、邳,罗鹫也。。。。。。。膺击郯国,大梁可得而有也。”当然,一般来说,郯国被越国消灭的说法,存在较小的争议,而楚国消灭郯国的说法,则缺乏更多的史料记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2/228332.html

“存在700多年的一个国家:揭秘郯国的历史”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汉武帝废黜陈皇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汉武帝废黜陈皇后的原因是什么?

金屋藏娇原指汉武帝幼时喜爱阿娇,并欲建金屋让她居住一事。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武帝废黜陈阿娇的理由非常明确。不过,其实这些所谓的理由,都是表象。并不是汉武帝废黜陈阿娇的真正原因。那么,汉武帝废黜陈阿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汉武帝废黜陈阿娇的那些理由。汉武帝废黜陈阿娇有两...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164年~242年),字曼才,彭城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性情忠厚,待人以诚。少好学,精通《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肃去...

薛居正:五代至北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薛居正:五代至北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 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史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薛居正为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历官谏议大夫、刑部郎中、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司空等职...

嘉靖皇帝长达20多年不上朝 明朝最后为何还能正常运行

嘉靖皇帝长达20多年不上朝 明朝最后为何还能正常运行

对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明朝为什么还能正常运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靖皇帝就是一直不上朝,明帝国依旧能够运行下去。因为经过100多年的统治,明朝已经进化出一套能够独立运行的体制。自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内阁制度就登堂入室,逐步进化成中央最高的决策机构。内阁设内阁大学...

李揆:唐朝时期宰相,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李揆:唐朝时期宰相,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李揆(711-784年),字端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宰相。给事中李玄道玄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少聪敏好学,善于属文。开元末年,举进士,补陈留尉,累拜中书舍人。乾元初年,兼礼部侍郎,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监...

历史上狄仁杰为何能成功?他的成功归功于外圆内方

历史上狄仁杰为何能成功?他的成功归功于外圆内方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唐朝时期名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说起狄仁杰,很多人可能会浮现出影视剧中那个神探狄仁杰。其实,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并非以断案闻名,而是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犯颜直谏,为世人所称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

历史上谋士那么多 张良为何会被称为智谋的典范

历史上谋士那么多 张良为何会被称为智谋的典范

对张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良为啥被后世称为智谋的典范?在真实的历史上,相对于专精政务的诸葛亮,西汉开国功臣张良才是智谋的象征。毕竟,“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已经成了谚语;“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最早也是出自刘邦对张良的夸赞;“吾之子房”,更是后世君主对智...

朱高炽还有两个不服气的弟弟 上位后是怎么对付他们的

朱高炽还有两个不服气的弟弟 上位后是怎么对付他们的

对朱高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熬了二十年终于登上皇位,朱高炽会如何对付两个不服气的弟弟?前言: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八月初二日,监国太子朱高炽在北京皇宫内见到了两个人: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杨荣,御马监少监海寿。二人自七月十九日从双笔峰出发,星夜兼程13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