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当初深受崇祯重用 吴三桂投降清兵是因为陈圆圆吗
你真的了解吴三桂投降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导语:吴三桂是明末清初引起时代变换的重要人物,他的父亲是明朝锦州总兵吴襄,他的舅舅是明朝末年的大将祖大寿。明朝崇祯年间吴三桂受到明 *** 重用,曾镇守战略要地北方屏障山海关,不久明朝被李自成所灭。
1644年吴三桂权衡利弊后引清军入关。1678年秋病逝。纵观吴三桂的一生,他曾深受崇祯皇帝重用,是明朝重臣,为什么最终他会选择投降清朝,而不惜背上“汉奸”“罪臣”“叛臣”等罪名呢?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浩浩荡荡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帝都告急。在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被紧急召回。为了使吴三桂能够全力勤王,崇祯皇帝加封他为平西伯。接到召令后,吴三桂的50余万士兵全部撤入关内,朝京师方向日夜兼程。
半个月之后,到达山海关一带,这时突然得知,李自成占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的消息,吴三桂顿感失落,身心疲惫,失去了大明王朝,进军还有何意义?因此索性原地不动,呈观望状态,等待寻找新的出路。
吴三桂自身并不愿意投降清朝,他不仅是大明重臣,也是汉族士大夫的代表,曾经面对清 *** 的招降,也曾多次拒绝过。但是现在大明已亡,前后有李自成和清军双重夹击,他进退两难,在这种情况下具体都有什么原因促使他投降清朝引清军入关呢?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并非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一、受父亲吴襄“明哲保身”思想的影响。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大军进攻北京。明朝大将袁崇焕抗击不力,导致清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帝愤怒至极,一气之下将袁崇焕逮捕入狱。
吴襄同吴三桂父子两人,看到一向忠心为大明效力的袁崇焕,竟然如此结局,害怕惹祸上身,为求明哲保身,父子俩率领一万五千余明朝精兵急忙从北京撤走。这一年吴三桂刚好17岁,正是价值观形成之时。
崇祯四年(1631年),清军发动大凌河之战,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率四万余明军前去大凌河支援祖大寿,结果中途被清军拦截,溃不成军,损失惨重,吴襄再一次为求自保临阵逃脱。
吴三桂父亲在军事上的一系列表现,给正值少年的吴三桂带来了深刻影响,他用行动向吴三桂传达了一个信息,在军事上要明哲保身。因此吴三桂在山海关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后,他选择自保,最终投降清朝。
二、投奔后金(清朝前身)的明军将领极力劝降吴三桂降清。
崇祯五年(1632年)六月,位居山东登州的明朝参将孔有德,曾是大明旧将毛文龙的干孙子。毛文龙死后,孔有德部下因为军饷不足发生哗变,迫不得已,孔有德只好抛弃大明王朝,偷偷逃亡后金,结果得到皇太极的隆重接待,被封功加爵,成为后金的恭顺王。
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看到明朝气数已尽,不愿做亡国之奴,因此也早早另寻金主投靠清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清朝得到厚待的祖大寿,考虑到甥舅情分,想让吴三桂和自己一样有条光明的出路。
同时,也为了表达自己对清 *** 的耿耿忠心,遂将外甥吴三桂与自己的来往新件,呈交皇太极,皇太极看后觉察到,吴三桂在降清问题上已经发生动摇,于是亲自提笔给吴三桂回信,请吴三桂抓住降清的机会莫失良机。
皇太极的苦苦相劝和明军将领投奔后金,给了吴三桂大大的诱惑。此时的吴三桂虽然还没有降清,但是已经在左右摇摆。
三、吴三桂投降清朝,报李自成的杀父之仇。
李自成农民军在起义之初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确实起到积极作用壮大了农民队伍。但是因为农民阶级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目光短浅,在李自成从北京城撤退之前,将吴三桂父亲吴襄及其家属总共三十余口亲人全部杀死。
这种残暴行为彻底激怒了吴三桂,更加坚定了他归属清朝的坚定决心。为了报仇,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对李自成穷追不舍,最终歼灭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自此之后,吴三桂为表达自己对清 *** 的不二衷心,完全沦为清 *** 剿灭明朝抗清残余力量的一名棋子。
总结:有诗曰: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吴三桂投降清朝引清军入关,不能仅简单地归咎于陈圆圆,客观的来分析,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考虑最多的是政治因素和自身利益,以及自家三十多口的人命。
明朝大势已去,吴三桂选择明哲保身。面对投降清朝的种种诱惑,吴三桂左右摇摆立场不坚定。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统治腐朽,行为残暴,不得民心,加上吴三桂的父亲等三十多口亲人被杀,种种原因促使吴三桂彻底投向清朝的怀抱,为了报仇雪恨,不惜引清军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