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籍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最令他痛心的是什么?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31)320

说到张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张籍,唐代诗人,出身寒微,有才难展,人到中年生活依旧是一地鸡毛,少年穷苦离乡,青年羁旅天涯,中年入仕却遭仕途压抑、眼疾加身,时有“穷瞎张太祝”的外号;晚年官达却穷困依旧,在一片消沉之中走向生命的终点,这般境遇,与孟郊相差无几。

或许正是因为张籍经过了太多贫困的生活,反倒磨练出一颗极其丰盈的心,他心细如发,写诗著文,情感流露含蓄而委婉,其诗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深切之致,素有“诗肠”之称的张籍,用自己的方式,慰藉自己的一生苦难!

值得一说的是,张籍一生命运不济,穷困潦倒,可他莫大的幸运就是身边从不乏贵人相伴,韩愈、孟郊、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都与他来往密切,交情甚笃,那颗丰盈的内心在良师益友的呵护下,愈发的从容而恬淡,温和而坚定,这或许,是他对抗苦难的良方。

出身寒微,少而离乡

张籍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上世已无可考,可见其祖上鲜有达官贵胄,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要想改变命运,只有读书入仕一条行径。

少年时的张籍便早早离开家乡,四处求学:

念君少年别亲戚,千里万里独为客。

张籍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最令他痛心的是什么?

起初他曾在鹊山漳水一带求学,辗转各地,跟后来与他齐名的诗人王建同学十年,两人意气相投,性格同样狷介耿直,这段同学经历使得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交流文学,诗词往来:

昔岁同讲道,青襟在师旁。出处两相因,如彼衣与裳。《送张籍归江东》使君座下朝听易,处士庭中夜会诗。新作句成相借问,闲求义尽共寻思。《逢王建有赠》

张籍背井离乡,一去竟是好几年。

青年羁旅,憔悴无成

学成之后,踌躇满志的张籍曾去长安求官,因为还没有什么名气的缘故,结果都是失意而归。

随后,青年张籍就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游历的目的是“年少才高求自展”。从他的记游诗看,足迹曾到过今北方的晋、冀、豫、陕等地,虽然张籍多年来浪迹天涯,四处奔波,却没有找到一个立身之地。长期奔走异乡的丰富阅历,不断追求而又不断碰壁的坎坷遭遇,使他尝尽人间冷暖,饱经世上风霜。对他个人生活而言,这是十分不幸的时期,而对造就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来说,却又是一个十分珍贵的时期。

正是这段艰苦的经历,才使张籍有机会广泛接触底层民众,用心体察生活,从而透视到社会的种种弊端。这些,正是参天的艺术之树所赖以生长的深厚土壤。

而这一时期,也孕育了很多的现实主义诗歌,他以独特的艺术笔触,为我们绘下了中唐时代,包括农夫野老、征人怨女等各种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历史画卷:

水淹手足尽为疮,山虻遶衣飞扑扑。(《江村行》)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野老歌》)贫儿多租输不足,夫死未葬儿在狱。(《山头鹿》)家家养男当门户,今日作君城下土。(《筑城词》)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永嘉行》)

青年时候的张籍最崇拜的诗人便是杜甫,所作诗歌也多少都有一些杜甫的味道。而这些闪耀着现实主义光彩的诗作,之所以能出自张籍之手,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力于这段艰苦经历的磨炼。

张籍在仆仆风尘中失意返乡,但他的诗名已随着远游的足迹逐渐远播了,那首《秋思》早已在诗坛为他赢得了一片好评: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

张籍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最令他痛心的是什么?

幸逢良师,一举中第

796年,年近而立的张籍闲居家中,迎来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那一年,孟郊在韩愈的帮助和鼓励下,46岁及第东归,路过汴州时,就向韩愈盛赞张籍的诗文,随后又到和州看望了张籍。

第二年冬,张籍北上汴州拜访韩愈,韩愈对他盛赞有加,并且留下张籍在他的学馆中读书应考,值得一提的是,比起韩愈,张籍还要年长几岁,可韩愈已经中进士6年了,现在是宣武节度使推官,两相对比,个中心酸可想而知。

有了韩愈的赏识,第二年秋天,汴州举进士,韩愈为考官,张籍应试得了之一,接着在799年,张籍一举及第。

仕途失意,又遭眼疾

在那时,中了进士并不意味着成功进入仕途,更不意味着就可以衣食无忧。

科举及第,张籍自以为迎来了“时来运转”之机,殊不知等着他的仍然是“命乖运蹇”,他及第归乡后不久,母亲病丧。

一直到六年后,张籍才调补太常寺太祝,九品小官,职责是“掌出纳神主,祭祀则跪读祝文”。本无家财,又兼多病,长期地职卑俸薄,张籍一家生活极度贫困。姚合描写他的生活是:

野客开山借,邻僧与米炊。……多见愁连晓,稀闻债尽时。《赠张籍太祝》

他自己也写过这段时间的悲惨生活:

屋湿唯添漏……少食信儿娇。《酬韩祭酒雨中见寄》

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赠任懒》)

穷得吃不上饭,买不起药,而更为严重的是,因无钱延医,竟使他久病的双目面临失明的危险,一度曾因不能视事而罢官闲居。

张籍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最令他痛心的是什么?

这样了无生气的日子,张籍过了十年,十年间,朝廷对张籍不闻不问,不予升迁。韩愈多次举荐,仍是没有结果。

张籍曾在《病中寄白学士拾遗》中表达对白居易的羡慕:

君方天子职,我方沉病缠。

现实残酷,白居易也只能在《重到城七绝·张十八》里感慨

独有咏诗张太祝,十年不改旧官衔。

其实,这一时期使张籍最感痛心的还不是贫病的折磨,而是平生抱负难以施展的惆怅。他虽进入仕途,却被放在无聊的祭台上跪读了十年的祝文,他终于觉悟到当初寄以莫大希望的“理想境地”,只不过是一片虚幻!

他在《古钗叹》中把自己比作一支埋没井底的古钗,好容易盼到被打捞起来,却又由于与首饰不搭被塞入匣中封了起来:

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女伴传看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兰膏已尽股半折,雕文刻样无年月。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

这就是他对自己命运的哀叹!

内心丰盈,诗文大成

历经苦难,没有将张籍压垮,反而使他的诗文直达化境,其诗盛誉一时,其文也可与韩愈齐名。

他继续从事那些“上可裤教化”,“下可理情性”的诗歌创作,希望它们能“时得闻至尊”,从而达到裨补时政的目的。长期的创作实践使他的诗歌艺术愈趋成熟。姚合赞他的诗:

妙绝江南曲,凄凉怨女词,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赠张籍太祝》

贾岛从遥远的范阳写来《投张太祝》给张籍,称赞他:风骨高更老,向春初阳葩。

白居易作《读张籍古乐府》称赞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老同学王建也作《洛中张籍新居》称赞:自君移到无多日,墙上人名满绿苔。

到了宋代,王安石还留下一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张籍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最令他痛心的是什么?

三年三迁,不附权贵

十年蹉跎,消耗掉了张籍所有的仕途之念。反而在这个时候,张籍的官运却亨通起来。在韩愈的推荐之下,张籍任国子监广文馆博士,随后任水部员外郎,紧接着三年三迁,直到国子监司业。

白居易写诗贺道:今日闻君除水部,喜于身得省郎时。

屡遭挫折的张籍至此境遇才稍有改善,眼疾有所好转,住宅也由平民区的街西迁到上朝方便的靖安坊,与韩愈为邻。

可此时的张籍,仕宦之心自是消弭,即便连韩愈的踏春邀请他也懒得动,张籍写了《酬韩庶子》来婉拒这种要求:

西街幽僻处,正与懒相宜。寻寺独行远,借书常送迟。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寂寞谁相问,只应君自知。

虽然闲的功夫多了,但是身体一病,越来越懒怠,就是借的书,也常常还得太晚了,诗的结尾还表达视为知己的感激。

韩愈还不死心,越来越担心这位既是学生也是知己的朋友,几番邀请未果,便写了两首著名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韩愈用尽自己的才学,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咏春诗篇,希冀用美好的春色吸引张籍出门踏春,字里行间,有几分挑逗的语气,韩愈对于张籍的怜爱之心可见一斑。

所谓师友一场,最动人处不过如此!

有人说,在唐代,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首诗解决不了的。这方面,张籍做得十分出彩。

中唐以后,藩镇割据,许多节度使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为其所用,一些不得意文人也乐得依附这些封疆大吏。当时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同时兼任着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权势炙手可热,他用古书、重金拉拢张籍,张籍以一首《节妇吟》,委婉回绝,其诗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堪称拒绝范本: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的情商不可谓不高,诗中的“妾”是张籍自比,“君”则喻指李师道。表面上看,此诗写的是一位忠于爱情的妻子拒绝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实际上是张籍在表明自己的政治决心。

诗中语气缠绵,拒绝之意却甚是坚定,既不得罪李师道,又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了脚跟,守住了自己人格的底线,也成就了一段诗坛佳话。

奖掖后进,穷困一生

张籍晚年思想上确实较前消沉,作品中送迎赠答的应酬诗,寄情山水的闲适诗,表示羡慕退隐生活的抒怀诗,都渐渐多了起来。

尽管晚年在仕途上接连升迁,但他在《祭退之》诗中仍说“籍贫无赠赀”,《书怀》中说:“老大登朝如梦里,贫穷作活似村中”,说明到死也未能摆脱贫穷的困境。

数十年的官场浮沉使他痛感此生已无实现“兼济天下”之志的可能了,便退而求其次,以“独善其身”来保持晚节,寄情山水、访僧求道,至少是一种不愿同流合污的消极反抗的表现。

张籍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最令他痛心的是什么?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与朱庆馀的一段故事。

宝历元年,即将参加次年科举考试的越州举子朱庆馀,将自己所写的一首行卷诗《近试上张水部》,呈给时年五十四岁的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所谓行卷,就是说在考试前将自己的诗作递给朝廷权贵,通俗点说就是提前混个眼熟,以希望在改卷时多得一点印象分,当时行卷成风,这种正大光明的“作弊风气”在后来也引起过褒贬争论。

再看朱庆馀的这首诗,最后一句“画眉深浅入时无?”将小心思暴露无遗,不过是在问:这次考试有戏吗?

张籍看罢全诗,随即诗后附了一首《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一予一赠,一问一答,问的含蓄,答的巧妙。这一对老少知己实在含蓄到了极致,隐晦到了极致。堪称“不著一字,巧妙作弊”。朱庆馀没有放言自己一定能考中,这一点,可比崔颢要高明的多!

果然,得到张籍宣传和引荐的朱庆余,一举考取了进士。他们的酬答诗永久地流传了下来,成为后人赏拔人才的绝佳范本。

张籍如此推崇朱庆馀,除了为国选材的一份公心,可能也是见到了自己当年的一些影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2/228794.html

“张籍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最令他痛心的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秦朝那么强大 秦朝为何十几年就灭亡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秦朝那么强大 秦朝为何十几年就灭亡了

对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秦国那么强大,为何短短十几年便迅速灭亡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221年,秦国在诸侯争霸中取胜,秦王嬴政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称为皇帝的君主。秦始皇原本想着自己的王朝历千世万世而不绝,谁曾想短短十几年之后,天下就已经没有了秦王朝,继之而来的是大...

三国时期徐晃的统兵能力与王平相比如何?

三国时期徐晃的统兵能力与王平相比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刘备在汉中之战中胜出,最终夺取了汉中,这除了刘备的努力之外,还和一位大将有关,这位大将就是王平,因为王平向徐晃建议,徐晃不听,被赵云和黄忠击败,徐晃要杀王平,王平一怒之下,放把火投降了刘备,最终助...

司马消难是什么出身?隋文帝为何没有杀他?

司马消难是什么出身?隋文帝为何没有杀他?

司马消难先后经历了四个朝廷,堪称北朝分裂到隋灭南陈这段历史的活化石,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保八年(557年),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叛齐投周,北周因此派大将杨忠前往接应,随后二人结为至交好友。大象二年(580年),杨忠之子杨坚专权,司马消难作为北周静帝岳父因此起兵声讨。开皇九年(...

清朝火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是那个千古罪人吗

清朝火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是那个千古罪人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是不是导致清朝火器发展水平落后的“千古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不是,这与历史真相不符合。说康熙抑制清朝火器发展水平落后,是一种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真实的历史真相恰恰相反,康熙不仅仅对清朝火器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而且他对火器的研发和使用非...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

刘备和孙坚平黄巾军功大小差不多 两人结局为何截然不同

刘备和孙坚平黄巾军功大小差不多 两人结局为何截然不同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孙坚都是剿灭黄巾有功,孙坚被连连晋封,刘备为何原地踏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84年,刘备、孙坚在剿灭黄巾军的战斗中都立了功,可不久孙坚就被晋封为别郡司马,而刘备等了许久,也没有等到任何消息。两人的军功大小差不多,为何结局却截然不同呢?东汉末...

三国时期魏延始终攻不下陈仓,是因为什么?

三国时期魏延始终攻不下陈仓,是因为什么?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诸葛亮率军北伐期间,被小小的陈仓守将郝昭一两千人阻挡,魏延久攻不下,诸葛亮也无计可施,还下令差点斩了魏延。那么,小小的陈仓,怎么如此难打?陈仓守将郝昭又是什么人物?诸葛亮最后打来下了吗?先说...

历史上鄂侯驭方和周厉王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上鄂侯驭方和周厉王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周厉王姬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西周历史上,鄂侯驭方和周厉王关系本来非常好,可是为何,后来周厉王突然率军把鄂国给灭掉呢?这件事,记载在鄂侯驭方鼎的铭文上。说的是西周末年,周厉王率兵南征淮夷角、僪二国后,在经过鄂国坯地时,鄂侯驭方赶来朝拜他,并纳献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