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的都城分别是什么地方?是现在的哪里?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战国七雄,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战国七雄,“秦、楚、燕、韩、赵、魏、齐”,是战国时期实力最强悍的七个政权,了解他们的都城,对了解历史也有重要的意义。
有意思的是,虽然七雄多次迁都,但是有四个都城的名字,名称延续至今。
本文就来探讨一下,战国七雄的都城都在哪里。
秦国,定都咸阳,地点是现在陕西省咸阳市附近
秦国本来只是一个西部小部落,周平王由于不堪犬戎的进攻,因此选择东迁,将关中之地让了出来,由于秦国保护周王室有功,就被分封在了这里。
到秦穆公时期,逐渐强大起来,被认为是春秋五霸之一。
秦国初期,地盘主要集中在现在的陕甘一代,后来吞并了巴蜀(四川),版图得以逐渐变大。
商鞅变法后,将都城迁移到咸阳,也就是现在咸阳市附近,这次迁都影响深远,奠定了关中地区掣肘天下的战略意图。
楚国,定都郢(ying),都城地点很多,还有争议
相比于秦国的发家史,楚国更是颠沛流离,由于爵位太低,甚至公然反抗过周王室,但是由于地盘大,楚国就像暴发户一样崛起了。
因为地盘变大的比较快,主要包括现在湖北地区。
楚国多次迁都,最开始的都城位于丹阳,至于丹阳在哪里,现在也有争议。
楚国第二次迁都到郢,也是大家所熟知的楚国都城,但是这个也有争议,一种说法是楚国自文王开始,一直定都在这里,地点是现在湖北省荆州北面的纪南古城。
另一种说法是,楚国在丹阳之后,曾多次迁都,只不过每次迁都后,都命名为“郢”,这个说法也很有意思。
总结起来,楚文王时期的“郢”是在湖北省宜城境内,楚昭王时期由于伍子胥伐楚,都城被攻破,楚昭王于是迁都,也称“郢”,地点在今湖北宜城东南。
后来楚昭王又将都城迁移到江陵,也就是上面说的纪南古城,后来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后,楚国迁都于“陈”,也被称为“陈郢”,地点在今河南淮阳。
最后一次迁都在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寿春镇,也是楚国最后的归宿。
燕国都城蓟,地点为今北京市西南房山区
燕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中存在感最弱的国家,却是各国王室中,与周天子血统最亲密的诸侯。
秦国和楚国都是暴发户崛起,赵魏韩是瓜分晋国崛起的,齐国是田氏代姜,也就剩下燕国是姬姓血统了。
周武王灭商后,把自己的弟弟姬奭封在燕地,也就是燕召公。
燕国的地盘主要包括现在北京周边,以及河北北部,辽西等地区。
都城位置在蓟,并没有迁过都城,在现在的背景地区,很多地方依然有蓟的叫法。
齐国定都临淄,地点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齐国是春秋时期之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也是公然的春秋五霸,但是齐国争霸的时间并不长,在齐桓公去世后不久就衰落了。
从公元前489年到公元前379年,齐国大夫田氏经过长时间垄断权力,最终取代姜性吕氏的地位,史称“田陈代齐”。
齐国的地盘相当于现在的山东半岛,在地缘政治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纵深,五国伐齐后,齐国就再也没有崛起。
长期定都在营丘,后来改名叫临淄,位置大概在现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魏国都城最终定都大梁,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
战国时期之一个超级大国,赵魏韩三家分晋后,魏文侯变法使得魏国迅速崛起,直接吊打当时各国,所向无敌,随着军事上的胜利,领土扩张迅速。
然而一个尴尬的问题是,当时魏国领土太多,却又无法相连,给人看起来就是支离破碎的样子。
早期都城在安邑,在现在山西夏县北附近。
为了争霸中原,魏惠王时期,放弃向西挺进的战略,而是采取向东扩张。
为实现这一战略,魏惠王在位期间,就将都城从安邑迁到了大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
然而,魏国迁到大梁后,虽然一度繁荣起来,却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遭受来自东方齐国的狙击,无法实现争霸的愿望。
魏国迁都是为了向东发展,也在一定程度减少了对秦国的压制,最终让秦国取得契机,进行变法,为最后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赵国最终迁都邯郸,地点在今河北省邯郸市
赵国是战国时期迁都较为频繁的国家,对于思想的改变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赵国后来能够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三家分晋之后,赵国长时间处于弱势地位,起初国都在晋阳,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由于与北方胡人接触频繁,才有了胡服骑射,学习胡人穿衣、起马射箭的服装改革。经过胡服骑射改革,赵国在战国后期迅速崛起,也是唯一一个能够叫板秦国的国家。
比较有意思的是,赵国和魏国处境一样,土地分散,而又远离中原,为了到中原争霸,先是迁都到中牟邑,今河南省鹤壁市,最后迁至邯郸,就是现在河北省邯郸市。
当然,这三个都城,其实也是赵国的三个政治军事中心,是赵国强大起来的表现。
韩国都城新郑,地点为今河南郑州新郑
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没有存在感的国家,地处强国之间,魏国崛起打韩国,秦国崛起打韩国,楚国崛起还是打韩国。
只有挨打的命,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韩国其实也是有高光时刻的,早年曾经吞并春秋小霸郑国,一跃而成为战国七雄。
为了能够更好的统治郑国的地盘,韩国将都城迁到新郑,也是现在存在的城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