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孝文帝改革,对北魏来说究竟是错是对?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1-14)220

说到孝文帝改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公元499年三月底,一支行色匆匆的大军正在从汉水往北行军,这支大军全然没有击败强敌之后的喜悦,因为这个时候统帅大军的一代雄主——北魏孝文帝元宏已然病情恶化,时刻都有可能驾崩。不久,大军行至谷塘原行宫修整,可就在四月初一,孝文帝元宏便因病情再度加重,猝然长逝,年仅三十三岁。

公元523年,那场动摇了北魏帝国统治根基的“六镇起义”爆发了,在此后的十年间,枭雄尔朱荣、高欢、宇文泰、贺拔岳等人登上了政治舞台,在这些人的“努力”之下,北魏帝国江河日下,于公元534年随着北魏孝武帝元修的出逃而走向了灭亡。

从冯太后、孝文帝主持的“太和改制”到孝武帝元修西迁关中,北魏帝国从走向巅峰到覆亡,期间不过经历了短短三十余年。而那场动摇北魏国本的“六镇起义”正是“太和改制”的遗留问题,再加上孝文帝在改革之时,全面汉化,为北魏的覆亡埋下了伏笔。

孝文帝改革,对北魏来说究竟是错是对?

所以,从古至今,史家对孝文帝元宏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促进民族融合,将北魏推上顶峰的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使得鲜卑消失在历史上,使北魏帝国 *** 的罪魁祸首。

那么,这位幼年登基,锐意改革的君王,到底是英雄还是罪人呢?“太和改制”究竟是对是错呢?

笔者认为,不管是对于中华民族还是鲜卑民族,亦或是北魏帝国,孝文帝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而非罪人,“太和改制”虽有利有弊,但对于北魏绝对是利大于弊!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对于当时的北魏而言,不改革一定会迅速灭亡,改革还有一线生机,而“太和改制”也确实给了北魏帝国“生机”;对于中华民族和鲜卑民族而言,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极大的缓和了五胡乱华以来尖锐的民族矛盾,鲜卑族虽然消亡了,但是此后的隋唐两朝帝王身上皆流着鲜卑血脉,鲜卑血脉已经与整个中华民族血脉融为一体!

公元467年十月,拓跋宏(元宏)出生在北魏都城平城紫宫之中,是献文帝拓跋弘的嫡长子。拓跋宏的降生,象征着献文帝拓跋弘已然长大,北魏帝国的权力从冯太后手中转移到了献文帝手中,但因为冯太后与献文帝之间的互不信任,二人之间权力斗争日益激烈。

公元471年,献文帝以退为进,将皇位禅让给了年仅五岁的拓跋宏,自己借机揽过了北魏的朝政大权。在当时的北魏帝国,可谓是内忧外患,北方有柔然不断寇边,南边的刘宋也不安分,国内又因天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起义此起彼伏。

孝文帝改革,对北魏来说究竟是错是对?

献文帝掌握朝政之后,虽然对外不断征伐柔然,对内镇压起义,但是未能改变北魏政局动荡的根本局面,北魏帝国仍旧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大厦将倾的危局。

公元476年六月,献文帝拓跋弘暴毙(一说被冯太后毒杀),冯太后再度临朝称制,改年号为太和,借孝文帝的名义发布诏令,开始改革。

从公元477年开始,到孝文帝亲政的十余年时间里,冯太后屡下诏书,在经济、政治、军事、社会风俗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施行了均田制、三长制等影响深远的制度,使得北魏帝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490年,孝文帝拓跋宏年满二十三岁,在冯太后的教导之下,孝文帝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在几次考量之后,冯太后开始逐渐将权力移交给了孝文帝,并且亲自写下了《劝戒歌》和《皇诰》勉励孝文帝。

同年九月,冯太后去世,孝文帝下诏辍朝,痛哭失声,并且亲自主持了冯太后葬礼,这也是他之一次违背了祖母的意愿——以国君之礼将冯太后葬于方山永固陵,并且在陵寝不远处为自己修建了寿宫,准备在自己百年之后永远陪伴在冯太后身边。

随着冯太后的去世,孝文帝正式亲政,开始独立肩负起了改革的重任。他在祖母为其打下的基础之上,继续重用汉族士人,效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官僚体制,而后又轻徭薄赋,整顿吏治,打着南征之名,迁都洛阳,为“太和改制”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孝文帝改革,对北魏来说究竟是错是对?

在南迁洛阳之后,孝文帝又多次针对鲜卑旧俗进行改革,而后改汉姓、着汉服,开始了全面汉化,极大地促进了北魏王朝的发展,缓和了尖锐的民族矛盾。

可是,奈何天不假年,公元499年,三十三岁的孝文帝英年早逝,因为后继者的无能,“太和改制”最终并未继续下去,许多遗留问题被宣武帝治下北魏王朝的“全盛”而掩盖,其中就有“京北六镇”问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1/231188.html

“孝文帝改革,对北魏来说究竟是错是对?” 的相关文章

李渊一半的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李渊为何不喜欢这个儿子

李渊一半的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李渊为何不喜欢这个儿子

还不知道:李渊为何不喜欢李世民?这背后究竟有何隐情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世民是李渊次子,由于李渊登基称帝后,遵循了古代制度,以长子继承制,确立皇位继承人,因此,李建成当上了太子,然而,李建成与李世民,却因为储君之位,关系一步步恶化。直到后来,矛盾开始公开化,...

永淳公主是什么人?她与驸马陈钊之间有何故事?

永淳公主是什么人?她与驸马陈钊之间有何故事?

永淳公主是明睿宗的小女儿,明世宗的同母妹妹。母为慈孝献皇后。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这件事记在《万历野获编》中,说的是永淳公主选驸马的事。朱元璋在建国后,曾立下一条规定,但凡公主择选的驸马,必须出自低级官吏或寻常百姓家。永淳公主到了挑驸马时,自然也不能破例。说...

钱乙:后世称其为儿科之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钱乙:后世称其为儿科之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六味地黄丸在现代是中医用于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它的原名是地黄圆,最早见于北宋著名儿科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初衷是为了治疗小儿“五迟”之症,即生长发育迟缓。但令钱乙远远没有想到的是,六味地黄丸在他身后的一千多年间发扬光大,成为滋阴补肾、养生保健的千古名方,直到今天,仍然广泛运用于临床。那么,...

为什么说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一代不如一代?

为什么说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一代不如一代?

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为什么会变得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第一位 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南宋开国皇帝。宋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赵构出生于都城东京汴梁大内,生母韦贤妃。同年八月丁丑日,赐名为赵构,授定武...

武则天和李世民在一起都没有孩子 嫁给李治为何就有孩子了

武则天和李世民在一起都没有孩子 嫁给李治为何就有孩子了

还不知道:武则天嫁给李世民13年,却没有生下一个孩子,为何刚嫁李治就有了孩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封建王朝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有着人尽皆知的是非功过,但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心酸。这个心酸来源于她的第一段婚姻,在十四岁那年,武则天作为才让被挑选入宫。在当时来看,1...

裴昭明:南北朝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裴昭明:南北朝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裴昭明(?~502年),字昭明,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南中郎将参军裴骃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裴昭明,河东郡闻喜县人,昭明年轻时便传授儒学和史学,宋泰始年间任太学博士。有司奏报说:“太子结婚,纳征礼用的是玉璧和虎皮,不清楚这有什么根据。”裴昭明发表见解说:“...

霍峻: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

霍峻: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

霍峻(178年—217年),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其兄霍笃曾在故乡聚部众数百人。后霍笃逝世,刘表以霍峻继承其部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8年(建安十三年),刘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刘备从葭萌还袭刘璋,留霍峻守...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总揽大权,是站在权力顶峰的存在。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很有作为,削三藩,平定噶尔丹,废止“圈田令”、创立“多伦会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王朝出现内耗。康熙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是历史上的老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