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国力强盛,唐朝百姓的穿着水平怎么样呢?
着衣不仅仅是一种时尚,亦是一国之社会变化的直接体现。唐代国力强盛,人们的服饰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再加上胡服的引入,唐人的穿衣时尚名目极其繁多,而这也带动了纺织业的发展。和我们后世的丝绸出于江南不同,唐代的北方才是丝绸主要产地:河南道仙、滑二州的方纹绫,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文绫;河北道恒州的孔雀罗、春罗,定州的两窠绫;山南道荆州的交梭縠子,阆州的重莲绫;剑南道益、蜀二州的单丝罗,益州的高杼衫缎,遂州的樗蒲棱,都是花色绮丽的贵族使用的丝织品。
唐代著名的纺织品还有地毯,唐人把地毯称为“地衣”,唐代的室内仍以席为主,人们的主流坐姿仍然是席地而坐。席地坐不一定就是跪坐(正坐),还可以盘腿坐,古人称胡坐。普通人家地上铺有草席,尊贵人家才可能铺地毯。
唐朝诗人秦韬玉《豪家》曾经描写了唐代豪门的生活场景: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避邪。按彻清歌天未晓,饮回深院漏犹赊。那个时代,欣赏歌舞的时候,一定要先在地上铺一张地毯,由狮子造型的香兽压在四角,然后由舞伎在地毯上表演舞蹈。今天,日本柰良正仓院就保存有中国唐代皇帝送给日本皇室的毛制花毯。
在绫罗绸缎风靡之后,逐渐开始有一些唐人流行起穿布衣,其中最有名的是产自于帝国遥远南疆桂林的桂布。“桂布”实际上是麻布,最喜欢桂布的则属白居易,在《新制布裘》一诗中,白居易赞叹自己新作的衣服:“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而且,桂布所作的衣服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更爱,在《枕上作》一诗中,白居易“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
普通的唐人当然穿不起丝绸,低下阶层唐人穿的是用麻、毛织成的“粗褐”。贫穷的老百姓,一般戴幞头巾子,穿粗褐衫,好一点的人家,幞头、汗衫、外袍、裈袴,再配一双皮靴,这就是典型的唐人装束了。
然而,对于唐人的居所、建筑、宫殿、楼台、城墙,今天我们已经难以见到实物了,唐人留于后世者,除了冠绝百世的唐诗、传奇,就是如栋的典籍文卷了。那个如日中天的帝国,有着瑰丽的都城、繁华的集市以及庄园,但留下的实物除却陪葬的冥器便是纸质的文书手卷和画作。
贞元十九年,白居易为校书郎,租用住宅为“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沽。”居住条件都较为简单,堂室不分。北方住宅大多为夯土垣墙,木屋架上复以茅草,复瓦的住宅,则是有钱的富有者。唐代贵族宅第的大门采用鸟头门形式,宅内用回廊组成庭院。至于乡村住宅则不用回廊而以房屋围绕,构成平面狭长的四合院;此外,还有木篱茅屋的简单三合院,布局比较紧凑,草堂三间,中间前檐敞开,用两柱,两边间隔为室,室前后檐都开窗,窗下墙为编竹抹泥,窗用纸糊,窗外种杂值花木。
至于饭食,唐代北人以栗米饭为主,南人以稻米饭为主,后世的中国,小麦一统北方,成为极其重要的粮食,但在唐代,还是粟米的天下。粟米便是小米,唐人熟悉的称呼还有黄粱。
南人则热衷于吃青精饭,用杜鹃花科的灌木南烛枝叶,捣碎出汁后,用来浸泡大米,蒸熟后又晒干,米便成了青色。道士们说这种饭是滋补养气的,以至于人人抢食,使青精饭成为当时的常备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