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没有收复燕云,这对宋朝产生了哪些影响?
对宋太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只要燕云在汉族手中,河套与辽东即使失去一个,游牧部落就是行国而已,成不了气候,汉族仍然可以有对漠北游牧部落的压倒优势,一旦燕云失陷,河套辽东必不可保,就有被压着打的态势,并且游牧民族一旦稳定下来,吸收汉文明的成果,稳扎稳打,迟早会被攻破。
宋太祖贪图一时之利,没有全力以赴收复燕云,于是宋400年一直被要压着打。因此终宋一朝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武将不能战,莫说辽金,连西夏也打不过?最后偏居一隅?养马地是一个因素,但是这么有钱的一个朝代,打仗不能胜,胜了还签城下之盟的,不得不说和这个制度有极大的关系。
太祖时代没有完全重文轻武,太宗开始政策就歪了,所以说一个体制的维护是几代人的共同结果,但赵匡胤是开了个好头的。他的政策方向就不对,为了短期的稳定牺牲长期的军事实力,很有一些鼠目寸光饮鸩止渴的意味。以致最后掌兵者皆不知兵事,和赵宋历代皇帝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不得不说赵大在这个政策上目光不够长远,好听些是没开好头,说难听就是始作俑者了。文官掌兵,党指挥枪,他的理念其实先进的有些过头。确实,但不符合历史背景,实际国情。文官素质没那么高,战略环境也不允许。从唐中后期到五代武人管军的弊端祸害华夏上百年,赵匡胤自己就是军伍中上位,他设计这个制度有其必然性,宋以后还有军人乱政么?
周世宗也姓郭,不姓柴。郭威与柴氏的义子,养子,终生对郭威行父礼,对柴守礼行舅舅礼,我也姓郭,查过郭威的资料,有资料讲郭威原本姓常,其母改嫁郭简后改姓郭。但未考证。原来是水师提督之子!可以用史料打它脸,周的国号正是因为他的先祖虢叔是周文王兄弟。其次,后周追封的皇帝都是郭姓。所谓常威柴荣的称号都是宋的谣言。改柴荣已经很过分了,又造郭威的谣,赵可真够 *** 的。
还说你不会武功,柴荣是郭威皇后的侄子,一直跟随郭威征战。郭威自己家人被后汉皇帝杀了个干净,没有血亲可以继承皇位。对啊,汉隐帝杀了郭威一家老少,主要是郭威没亲儿子,主要是他没儿子了。妻子的侄子柴荣,外甥李重进,女婿张永德三选一。郭威有侄子,最后还是没让侄子做他位子。他纯粹就是喜欢周世祖,压根就每当外姓人,有侄子?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柴荣文韬武略,确实是郭威最喜欢的子侄。郭威有侄子吗?旧五代史里提过三个侄子都死了,还有活着的?郭威儿子都死了,传位给养子郭荣。周世宗一直没有恢复柴姓,宋朝为了彰显自己夺权的合理性,才写作柴荣、柴宗训,混淆视听,给人以柴荣忘恩负义的错觉,柴宗训有后人吗?
宋史记载世宗有曾孙,不是柴宗训就是柴熙谨的后人——但柴熙谨死的时候还不超过十岁,基本没戏——所以不出意外是柴宗训的孙子。但是仁宗朝末年可能绝后了。仁宗给世宗过继了一支(这里有点bug,辈分问题,过继成了恭帝的弟弟而不是儿子);后来徽宗又从柴家挑了一支过继给恭帝,也勉强算是有后吧。顺便一说,其实赵这个姿态做得还挺到位的,南宋的时候赵自己嫡系都快团灭了,柴宗训最后死在房州,谁杀得?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李重进?
赵匡胤篡周之前他自己是什么节度使?赵宋国号为什么叫宋你知不知道?(归德军治所在宋州,习惯上归德军节度使也可称宋州节度使)。李重进的确做过归德军节度使,这不假。可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是高平之战刚打完的封赏!显德三年世宗就给他改了天平军节度使,恭帝继位,更是干脆给他换成了淮南道节度使(很可能是赵匡胤暗中谋划的)。至于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篡周,就把归德军节度使给了石守信。这怎么可能给李重进?后来太祖试图给李重进移镇,也是换青州(大概是平卢军节度使),不可能换归德军啊!当然,后周宋初节度使移镇频繁,记错一两个是常事。但后周最后一个归德军(宋州)节度使是谁都能搞错,说明作者真的不熟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