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朝能大败匈奴,为何汉朝却被迫与匈奴和亲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1-23)180

秦朝时期能够将匈奴人赶跑,并修筑万里长城进行防御,为何到了汉朝时期,就需要通过和亲的手段才能保持和平,这是为什么?

公元前221年,嬴政逐步消灭了东方六国,建立了庞大的秦帝国。但这位始皇帝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命令大将蒙恬率领30万秦军精锐进攻盘踞河套地区的匈奴。紧接着又命令50万秦军南下进攻百越地区,从而确立了秦朝在岭南地区的统治。但是秦帝国毕竟是昙花一现,汉帝国建立之后,再也无力进攻北方的匈奴,只能采用屈辱的和亲政策。时间才过去了短短的十五年,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秦朝能大败匈奴,为何汉朝却被迫与匈奴和亲呢?

一、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军队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秦国统一天下时,虽然经济也不怎么样,但是比再次经历战争的汉朝强得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虽然不断的大兴土木和对外扩张,但是国内却没有了战争。国民经济虽然发展缓慢,但是也在恢复之中。而汉朝建立初期就命苦的多了,农民起义和楚汉争霸之后的中华大地已经遍地废墟。汉朝的国力根本无法支撑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尤其是这种和草原民族对拼的消耗战。这样的战争不要说汉朝初期,就包括秦始皇时期也做不到。治理国家一点也急不得,需要一步步来了。汉朝初期为了恢复生产,不得不裁撤大量的军队投入到农业劳动中。蒙恬夺取了河套地区之后,也立刻转入了防御状态,这证明就算是秦帝国也无力进行长期的战争。

除了国力的衰弱,还有军队组成部分的差距。秦军是经过百年血战打造出来的一支虎狼之师,这方面汉朝初期的军队是比不了的。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是联合了各个诸侯合力迎战的结果,但从战斗力上说汉朝初期的军队是明显不如自己的前辈秦军的。在军队编制上,汉军也出现了很大的不足。当年秦军拥有自己庞大的战弩部队和骑兵军团,而由于战争的严重影响,汉朝初期马匹十分稀少。汉朝初期的汉军几乎没有什么骑兵部队,这就大大限制了汉军的机动性。从现在的资料来看,汉军对弓弩的使用上也不如秦军,在远程打击上就又出现了差距。由于战斗力不足和军队组成部分的缺失,这就使得汉军无法向秦军那样主动进攻匈奴军队。

秦朝能大败匈奴,为何汉朝却被迫与匈奴和亲呢?

二、统帅的水平问题和对手实力的变化

河套之战与白登之战的区别还有指挥者的差异,当年秦军统帅是大将蒙恬,而白登之战的汉军统帅则是大汉皇帝刘邦本人。刘邦并没有后世中的那么不堪,个管的说,刘邦的军事指挥能力应该能达到准一流的水平。只可惜当年的蒙恬属于超一流将领,刘邦手下的猛将很多,但是没有那种可以统帅全军的帅才。韩信当然十分厉害,但是刘邦并不信任韩信。韩信本人也确实野心勃勃,刘邦不可能让韩信再控制大军。面对来势汹汹的匈奴军队,刘邦选择了亲自出战。结果在匈奴军队的引诱之下进入了埋伏圈,在收买了匈奴单于阏氏之后才得以逃脱。这次战役对于整个汉朝来说都是屈辱的,它迫使汉朝不得不进行和亲。

除了汉朝自身的问题之外,匈奴方面的实力也今非昔比,这也是汉朝无力打击匈奴的原因之一。在秦朝时期,匈奴单于无法完全控制整个大草原,匈奴各部属于一个松散的联盟。在一个部落遭到进攻时,其他部落可能会选择袖手旁观。但是就在楚汉争霸时期,冒顿单于上台,这是一个狠角色。他把十分松散的草原各部融化为了一个整体,一个庞大的草原地区诞生。匈奴所能控制的地区超过了800万平方公里,从东北一直延伸到了中亚地区。面对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百业凋敝的汉朝当然无力对抗。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汉朝只能选择求和。面对如此强大的匈奴,即便是当年的秦帝国也会无能为力。

三、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内外尽烽烟

在经过了好几代人的努力之后,汉朝的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年轻的汉武帝继位时,汉朝的国力是建国初期的十几倍。这使汉武帝底气十足,他开始积极准备北伐匈奴。与匈奴交战就离不开骑兵,而汉军当时骑兵不足,汉武帝开始在民间大量饲养马匹。截止汉朝大规模北伐匈奴时,汉军拥有战马超过60万匹。汉朝时中国历代完成中拥有战马最多的王朝,唐朝拥有战马最多时为41万,明朝为24万。清朝虽然号称自己是马背民族,擅长什么弓马骑射,但是清军拥有的战马数量只有19万匹。随后汉武帝对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经过长期的战争雄踞中国北方百余年的匈奴开始衰落。后世形容汉武帝时,用了:“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内外尽烽烟”的诗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1/232807.html

“秦朝能大败匈奴,为何汉朝却被迫与匈奴和亲呢?” 的相关文章

王曙:北宋时期宰相,为政严峻,颇有政绩,受百姓爱戴

王曙:北宋时期宰相,为政严峻,颇有政绩,受百姓爱戴

王曙(963年-1034年9月20日),字晦叔。河南人。北宋宰相。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曙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咸平(998年—1003年)年间,再中贤良方正科,改授著作佐郎、知定海县。后以枢密直学士出知益州,他为政严峻,颇有政绩,受百姓爱戴,与张...

翟方进是怎么死的?一生有何作为?

翟方进是怎么死的?一生有何作为?

说到西汉大臣翟方进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翟方进出身不高,他的父亲曾为汝南郡文学,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对读书十分喜欢,也一直很好学。父亲死后,翟方进成了太守府中的一名小吏,但是他的上司经常以办事不利的理由辱骂他,之后翟方进在蔡父的的影响下辞去了小吏的工作开始学习诸子学问,翟母为...

朱标死后他的妻儿都是什么下场?

朱标死后他的妻儿都是什么下场?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朱棣在1402年打进南京,登基称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改换朱标的谥号。朱标在去世后,朱元璋给他谥号“懿文太子”。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继位,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朱棣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登基称帝后,改称...

三国时期典韦与许褚二人的实力怎么样?差距如何

三国时期典韦与许褚二人的实力怎么样?差距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典韦和许褚都是曹操手下超一流猛将,单论武力,高出其余诸将一个档次,比如两夏侯和二张等人,那么,典韦和许褚究竟谁更强一些呢?其实,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究竟谁更胜一筹?按追随曹操的先后顺序来说,典韦最先,典韦在曹操阵营,确实表现...

潘濬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与关羽之间有何故事

潘濬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与关羽之间有何故事

潘濬,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许多“三国迷”提起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总会感叹,关羽身边没有一个辅佐他的人。其实刘备并非没有给关羽安排副手,只是关羽性格高傲,看不起士大夫。所以他和留守荆州的“二把手”不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潘濬...

曹休对曹魏做出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曹休对曹魏做出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太和二年(228年),曹魏与东吴爆发石亭之战。大司马曹休率领十万魏军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率领的三万吴军打败,损失惨重。曹休年少时被曹操誉为曹家“千里驹”,在抗击蜀汉与东吴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军事能力,那他为何会在石亭之战...

刘惔:东晋大臣、清谈家,是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

刘惔:东晋大臣、清谈家,是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对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