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入四川后,投降的明朝官员为何那么多?
崇祯末年,农民起义就如同大浪淘沙一般,很多的农民起义领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被时代所抛弃,李自成和张献忠成了最后的两个幸运儿,明朝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了,而能够取代明朝的似乎也非他们二人莫属。但是从崇祯十六年起,他们二人也必须分个高下了,毕竟“天无二日”。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这一年,李自成取襄阳、破潼关,并大破孙传庭部、击杀孙传庭,打破了崇祯皇帝的最后一个依靠,而这让李自成在与张献忠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李自成取得潼关之后,西安便成了囊中之物,此后李自成就拥有了西北一整片根据地,为他取得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反观此时的张献忠,只是占据了湖南一省和江西一小部分,这块区域位于李自成和明朝的夹缝之中,从形势上来说张献忠已经落了下风。
审时度势之后,张献忠决定放弃湖南,转而进入四川发展,因为四川在某种程度上与世隔绝,便于割据一方,而且转进四川可以使自己从李自成和明朝的夹缝中解放出来,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张献忠是被李自成“赶”到四川的。
而被赶到四川的张献忠却也过得很滋润,从崇祯十六年十一月起入川,到次年八月份占领成都,张献忠在四川已经站住了脚跟,而且还在成都正式建立了大西政权,称王称帝。而建立了政权,最需要的就是人才,而张献忠军队中的人才有限,要靠他们统治四川一个省是不可能的,张献忠只能就地取材。而令人奇怪的是,当地的明朝官员对张献忠并没有太多的排斥,反而愿意在新政权中效力,“文臣武将,卖降恐后”,“在朝之官统计千人”。那么这些官员为何会向“以杀人著称”的张献忠卑躬屈膝呢?其实,很多人都是自愿的。
首先,因为想要以四川为基地发展,张献忠入川后明显地约束了军队,“立誓不妄杀一人”,使得四川的百姓和明朝官员对于张献忠并没有过度的反感。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更加重要,这是一个十分现实、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当时,明朝的京城已经被李自成占领,崇祯皇帝在北京上吊自尽,明朝已经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四川的官僚和乡绅都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明朝已经指望不上了,而张献忠又近在咫尺,只能去寻求他的庇护了。而且张献忠还有数十万军队,在武力的威胁下,投降似乎也是唯一的选择了。于是,四川的明朝官员们纷纷出来为张献忠效力,担任了大西政权的官员。
而张献忠也有自己的考虑,自己作为初到四川的外人,虽然有武力支持,但是仍然需要安抚人心,而任用当地官员、就地取材对于安抚四川人心是最有效的一招。所以,对张献忠和四川官绅来说,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