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典礼前要沐浴,十天前就要开始试水温
明朝末年,天下动乱,连年天灾,财政亏空严重,面对内忧外患,崇祯皇帝颇为头痛,但是虽然帝国已经快要到穷途末路了,但是崇祯皇帝的排场却不减。看一下崇祯皇帝举办的典礼就足以看出,古代的皇帝是多么地威风八面。典礼的齐全和庄重,足够烘托出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据史料记载,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六日,崇祯皇帝准备举行大社礼,为天下苍生祈福。举行大社礼的地点在北京城外的东北方向数公里外,提前一个月就要大扫除,保证礼堂的清洁与干净。提前十日扫,让数千士兵提水桶用清水除去尘土飞扬的灰尘,然后封锁道路,安排摆放各种沿途的道具。同时行礼需要的钟鼓、鼎和号角等礼器,都用黄纱笼罩,务必保证焕然一新。
皇帝在举行典礼前沐浴更衣的地方,也会专门有人提前十天进行水温测试,确保温度刚刚好。之后,还会派遣精通礼仪的人,提前去参观查验,确保每一个步骤万无一失。东华门北面的楼房,是到时候观看仪式的更佳观礼台。初五辰时,想要观看典礼的人们,就已经衣冠整齐地登楼,美酒美食也都一一采办妥当。中午时分,负责秩序的官员就开始封锁各个出入路口,禁止闲杂人等随意出入。
此外行礼前三天,官府早已调拨身材魁梧的禁军着戎装、身披战甲,肩并肩地守在出行的道路两旁。从大明门开始,到举办仪式的地坛三十余里,全部是士兵。北京城街道还要有士兵守护,防止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
皇帝出行的道路,中间宽四丈,是专门供大型车队前行的道路。路上会提前全部铺上黄沙,禁军卫队会禁止百姓和牲畜通行,让道路畅通无阻。车马经过的道路两旁的墙壁和窗户,都统一用红纸红泥封上。躲在在楼上观礼的人,有的小口喝酒,有的细细低语。一旦有官员站在威严的高脚牌坊下宣读圣旨,楼上的人马上就鸦雀无声,跪拜着,低头不语。此刻繁华的北京城再无喧闹,呈现死亡一般的寂静。文武百官全部出来等候着皇帝的出现,一个个心惊胆战地跪拜在道路两旁。
皇帝出行是封建时代的国家大事,明清两朝最通常看到的场面就是皇帝到郊外的祈福等礼仪,虽然明朝将亡,但是崇祯皇帝的排场却没有减少。当然,即使减少了也未必就能够挽救明朝,明朝的灭亡已经是不可避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