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临死的时候为什么要兵马俑殉葬 秦始皇为何没有用活人
对秦始皇兵马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殉葬制度起源于奴隶社会。商朝时期,人们认为人死后是有灵魂的,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当时的奴隶主贵族都盛行用活的奴隶殉葬,来供他们死后驱使。奴隶没有人权,没有自我,令人恐惧又可悲。
从奴隶社会延续到封建社会,秦朝有活人殉葬的记录是在秦武公时期,《史记·秦本纪》载:武公卒,葬雍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而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却没有用活人殉葬,这引发了人们的好奇。
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出土了。看着栩栩如生的陶俑士兵,身高不一,神态各异,严肃端庄,与真人无异,一股肃杀紧张的压迫感油然而来,让人不禁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这些来自千年前的士兵。就是这样精美的,价值不可估量的艺术品竟然只是一个人的陪葬品。
以俑代替活人殉葬是春秋时期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改变,俑的本意就是人俑,人俑的出现体现出了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命重要性的意识加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开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修建华丽的宫殿。《阿房宫赋》中写道“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诉说了秦王的专制独断和骄奢淫逸的作风。
除此之外,嬴政还喜欢发动战争,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少家庭妻离子散。也正因这些做法,嬴政落下了暴君的名声,人们怨声载道,而修建墓葬又必会死一大批人,也许是为了积点德,秦王接受了丞相李斯的建议,没有选择用活人殉葬,而是代替人的陶俑,但其实因为修建墓葬的保密性,几乎所有参与修建的人都被永久的留在了墓中,这也造成了大量人的死亡。
嬴政生性多疑的,同样也是有神论者,在那个迷信是正宗信念的时代,人们守着科学无法解释的事件,将它们定义为神灵存在的体现。
作为一个相信神存在的人,嬴政自然也相信阴间、阎王这些东西的存在。他知道自己一生得罪的人太多,灵魂也沾满了别人的鲜血,怕到了阴间地府,势单力薄打不过众多仇家,于是建造了一支庞大的军队来保护自己,虽然没有用活人士兵陪葬,但是这些兵马俑是当时的能工巧匠按照真正的秦国士兵一比一还原制造,逼真效果可见一斑。
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故事想必大家听说过,当时有个叫徐福的人给秦王讲在渤海湾那里一共有三座仙山,分别是蓬莱、方丈、瀛洲,而且每座仙山中都有一个有长生不老药的仙人,只要找到他们,服下丹药就能长生不老。
没有人能抵抗住长生不老的诱惑,在徐福的蛊惑下,秦始皇心动了,开始执着的寻找长生不老的秘密。现在这个科学是主流的时代,是个人就不会相信这种鬼话,偏偏精明一世的秦始皇信了,还应徐福的要求准备了千名童男童女随徐福入海,去寻找那三位仙人,可是哪会找到呢,徐福带领船队在海上漂流了好久,最后害怕没有完成任务承受不住秦王的怒火,徐福只好带着他们漂流去了日本。
虽徐福去而不返,但长生不老这事在秦王心里扎了根。秦始皇之后的一生都在寻找着能长生不老的药材,据传说这种药俗名叫太岁,现在的学名叫肉灵芝,秦始皇费尽一生也没找到。既然不能长生不老,那在阴间也要称帝,建造了如同军队般的陶俑,在地下替自己称霸四方。
兵马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秦始皇彰显自己地位、霸权的象征,秦俑坑大批兵马俑的军事阵容,正是秦始皇统治下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形象记录。自古以来没有哪个皇家统治者的墓地的规模能达到如此庞大,也没有一个陪葬品出土的时候能够让世人如此震惊。
秦始皇建设兵马俑的真实原因已经无可考究,以上列举都是后人根据史书和史实推测出来。兵马俑让我们与历史上的秦代会见,了解到当时秦朝的工艺、历史、文化等,是中华文明中的历史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