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即,为什么突然求招安?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02)10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自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李自成农民军迫近北京,大明王朝崩溃在即的历史关头,“李自成求招安”这事,是个叫好些后人连呼“难理解”的事儿。

以《甲申传信录》等史料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已经兵临北京城的“大顺皇帝”李自成,派太监杜勋(原崇祯的心腹太监)来找崇祯帝“议和”,带来了叫崇祯君臣都不敢信的条件——“议割西北一带,分国而王,并犒赏金银百万,退守河南。”攻破北京在即,“大顺皇帝”李自成竟然在“求招安”?

这就好比,李自成的大刀片子已经架在崇祯脖子上了,却见这位“闯王”突然屈膝一跪,抱着刀冲着崇祯大呼:“只要皇上您封俺为王给俺俩钱,俺立马就不打了”。如此操作,乍一看去像脑子短路,但放李自成身上,他确实是真心的。

因为“大顺皇帝”李自成很明白:麾下这支数十万规模的农民军,到底是什么斤两。

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即,为什么突然求招安?

比起刘邦、窦建德甚至朱元璋等“农民起义前辈”来,李自成一个很重要的差距,就是没有实现农民军战斗力的“升级”。虽然“东征”北京的农民军,也配备了大量的战马与火器,其“老营”的战斗力也十分凶悍。但跟真正的强手比起来,那就现了形:攻打代州时,李自成遭到了明军名将周遇吉的浴血抵抗,在兵力比周遇吉多十多倍的优势下,双方死磕十多天,恶战从代州打到宁武关,李自成虽然艰难拿下宁武关,伤亡却也十分惨重。

如此恶战,也让当时的李自成心惊,连呼“宁武虽破,受创已深”。想想宁武关前面,还有宣府大同等坚城,外加数十万明军,倘若都像周遇吉这样狠打,自己哪有半点胜算?“不如还秦休息,图后举”。可就在李自成想跑回陕西老家时,大同总兵姜瓖等人却跑来送大礼了。这些大明的“忠臣良将”们一炮没打,就把宣府大同等重镇“白送”给了李自成,这才叫李自成壮起胆子,继续朝着北京进发。

一个周遇吉,就差点叫李自成半路放弃,更何况杀到北京城下,面对一座已经276年没人攻破的“超级城市”北京。这位“大顺皇帝”,怎能不心里发虚?

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即,为什么突然求招安?

同样叫李自成发虚的,更有这支“大顺军队”的内部结构。别看已经开基建国,可和当年的“汉军”“明军”等劲旅不同。李自成的“大顺军”,基本都是各路农民军队伍拼凑起来的。好些队伍基本都是独立的,他这个“大顺皇帝”只是个名义上的头。这样的队伍,顺利的时候滚雪球般壮大,但一旦受挫,“散”起来也是稀里哗啦。

比如就在李自成“建国”前的郏县大战里,面对明末战将孙传庭,兵力绝对优势的李自成再次惨败,还差点被孙传庭抓了俘虏。好不容易撤回大本营襄城,李自成麾下的几位“好弟兄”却是动了小心思,竟盘算着绑了李自成找孙传庭投降,幸亏李自成反应迅速,给几位“好弟兄”拍胸脯保证“如果不胜,你们再缚我出降不晚”,这才把队伍稳下来。如果不是崇祯帝在后面瞎指挥,打乱孙传庭全盘部署,这场大战的走向,真心难说。

而待到后来李自成拿下北京后,他的各位“老兄弟”刘宗敏等人也是进了北京就放飞,到处连打带抢。如此活剧,作为“大顺皇帝”的李自成也看不下去,可他也只能好声好气求刘宗敏收敛一点,却被刘宗敏一声回怼“皇帝之威归汝,拷掠之威归我”——你当你的皇帝我抢我的钱,咱谁都别给谁找不痛快!

如此“没话语权”的“皇帝”,也恰恰印证了“李自成团队”的本质:哪怕“巅峰时代”,也只是个凝聚力有限的“草台班子”。

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即,为什么突然求招安?

这样的“草台班子”,一旦攻击北京受挫,那肯定是说垮就垮,先前拿到的一切,分分钟就要输精光。正是如此现实,才叫李自成做出选择:不如先谈一谈,如果能“封王”,那“不打”也是赚大了,倘若崇祯死硬到底?那再打也不迟!“求招安”这事儿看似魔幻,仔细一看却是很合理。

但当时的李自成并不知道,虽然他自己是个草台班子,但北京城里的崇祯帝,已经成了空架子。

经过多年如一日的“两线作战”,外加崇祯帝始终没进步的瞎折腾。李自成兵临北京时,明王朝早已离心离德。能指望上的名将,比如卢象升孙传庭等“苦手”,基本是前后脚被崇祯帝坑死。至于满朝的文武?也都是各有各的算盘:李自成迫近北京前,各位官员就忙着向南方转移财产家属,“大小车辆络绎而出国门”。留守的大臣们,也是“士大夫相见,唯唯否否”,都是混一天是一天。

特别值得一说的,就是崇祯帝身边的太监们。崇祯在位十七年,“扩招”最多的就是太监,前后增招了一万多人,满以为可以让这些奴才“保卫江山社稷”。可大难临头时,更先尿裤子的也是这群太监。比如被李自成派来“议和”的杜勋,就曾是崇祯非常信用的太监,却是说卖就卖。北京城里的太监,也是一个个撒泼打滚。甚至守卫北京时,士兵们饿着肚子守城,太监们却一个个在城头摆宴席喝酒——亡国在即,却还在抖威风。

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即,为什么突然求招安?

身边都是这么一帮人,当时的崇祯,也真是虚到家了。

那既然“虚”成这样,李自成的“求招安”,不也恰是崇祯最需要的?倘若崇祯能答应,大明朝能活多久难说,但起码眼前还是能续命,却为何又被崇祯拒绝呢?首先,死到临头的崇祯还是老样子,凡事不肯担责,一定要大臣们来担责。“议和”这么大的事儿,他也必须要让大臣们先开头同意。可留守在他身边的魏藻德等阁臣,也都是些偷奸耍滑之徒,只会“默然不答”。他“默然”,崇祯也不肯担,这事儿就只能“默然”了。

而且崇祯帝还有一个苦衷,让自己答应议和容易,给李自成“封个王”也没啥,可他要的一百万两白银从哪摸呢?北京城破前,崇祯腰包里就剩了二十多万两白银,还被太监们给分光了。大臣们呢?都还惦记着崇祯那传说中很丰厚的“内帑”(皇帝的私人财产),北京城破前,大臣黄国琦还疾呼崇祯“搜刮内帑,以供外用”。在他们看来,反正崇祯有钱,“安抚”李自成的前,当然该崇祯出。

以《崇祯遗录》的形容,其实崇祯登基后,明朝内外战事不断,很多都是“内帑”买单。丰厚的“内帑”早就用光了,以至于崇祯不得不把皇宫里的银器都拿出去铸钱,到了北京城破前,皇宫里真是没几个钱。以这个意义说,崇祯“瞎指挥”“不负责任”不假,但以“花钱”来说,他比好些“名臣名将”,都是负责得多。

所以说,自己既不肯担责,又摊上一群不肯担责的大臣,外加“担责”了也做不到。李自成的“求招安”,对于崇祯帝来说,就是一场空欢喜。无论重来多少遍,他都是这样的抉择。所谓崇祯与李自成的对决,其实就是“空架子”对“草台班子”,大明的命运,乃至接下来中国历史的命运,其实都没了悬念。

抛开这期间的,王朝更迭的恩恩怨怨,内里的这些细节,却也有着多少超越历史的回味,值得深深思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3/239375.html

“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即,为什么突然求招安?” 的相关文章

卫子夫只是卑微的歌女出身,她是如何拿下汉武帝的?

卫子夫只是卑微的歌女出身,她是如何拿下汉武帝的?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代雄主,但其实邂逅卫子夫时的刘彻,并没有掌握实权。那么卫子夫只是卑微的歌女出身,她是如何拿下汉武帝的?后来又是如何坐上皇后宝座的呢?刘彻出生年月,历史上有争议。他大约是十六岁左右继位当上皇帝的。十六岁,放到现在,还只是个少年,放到古代,却可以算是成人了。问题是刘彻有个年老德劭、目盲...

有哪些与王慧龙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有哪些与王慧龙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王慧龙(390年~440年),字慧龙, 太原晋阳人。北魏名将,东晋尚书左仆射王愉之孙、散骑侍郎王缉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十四岁时,遭遇东晋太尉刘裕灭门,渡江投奔后秦。义熙十三年(417年),后秦灭亡后归顺北魏。泰常八年(423年),跟随明元帝拓跋嗣南征...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表病死,刘琮举州投降。在当阳击溃刘备后,曹操准备乘势进攻江东,江东群臣面对曹操大军绝大多数都主张投降。其中以威望、地位最高的张昭为首,自此投降成为了...

康君立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康君立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康君立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十二太保,与八太保李存璋两人是十三太保里最早跟随李克用起兵的功臣。康君立在帮助李克用崛起的过程中立了很大功劳,最后仅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被李克用赐死。为何立下大功的康君立会因为一句话被杀呢一,...

有哪些与邓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邓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邓芝早年曾被预言能位至大将,后被刘备任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谈起三国时期,一定会被那段时期所发生的事迹所惊艳。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那段时期里一些经典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也让那个乱世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而我们谈起三国里的人物时,大...

陆机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与作为?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陆机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与作为?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

程普: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

程普: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