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陈平也是西汉非常重要的开国功臣,为什么没能位列汉初三杰?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06)340

陈平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到“汉初三杰”,很多人都比较熟悉,说的是萧何、张良、韩信三个人,虽然有这样的一个称呼,但其实在刘邦身边,还有其他的很多非常厉害的人物,比如陈平。陈平同样也是刘邦身边非常重要的开国功臣之一,而且论功劳,甚至说是和汉初三杰不相上下,但是为什么陈平并没有进入汉初三杰的行列之中呢?陈平在西汉初期也是非常厉害的,那么刘邦对陈平的平价又是什么?为何没有让他进入汉初三杰之中,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陈平也是西汉非常重要的开国功臣,为什么没能位列汉初三杰?

1、陈平的重要性

“汉初三杰”包括张良、萧何、韩信,这个名单中没有陈平。说起来,陈平无论是个人聪明才智,他在汉朝建国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都毫不逊色于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可是为什么,陈平却没有进入“汉初三杰”的行列呢?

是名额有限吗?就算名额有限,也不该把陈平拿下来呀。再说了,中国人虽然很重视“三”这个数字,其实也很重视“四”这个数字。什么“四大美人”“四大天王”“四大发明”等等。既然如此,就多设一个名额,搞一个“汉初四杰”,不也是很好的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搞清楚,“汉初三杰”是谁给命名的。这个封号,是刘邦给命名的。那么,是不是在刘邦的眼里?陈平比不上张良、萧何、韩信三个人呢?

刘邦确实曾说过这样的话。刘邦说:“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不过,我们千万别被刘邦的话给骗了。刘邦对陈平实际上是相当重视相当信任的,他认为陈平是很重要,也认为陈平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刘邦几乎随时随地都把陈平放在身边,什么事都找陈平商量。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和那些功臣们互相猜忌,以至于他谁也不相信。连曾经和他穿连裆裤的卢绾,刘邦也不信任,试图要杀卢绾。但刘邦对陈平却很放心。在攻打匈奴的时候,那些打仗能力很厉害的人,他都不敢带,不过却把陈平带在身边。后来,他为了打击吕后,派人秘密诛杀樊哙,夺樊哙的兵权。派去完成这个重要而秘密的任务的人,就有陈平。刘邦临死的时候,要进行托孤,找一个人来保护自己的刘姓江山。而放在最后的,就是陈平。可见陈平的重要性。

陈平也是西汉非常重要的开国功臣,为什么没能位列汉初三杰?

2、为何陈平不是汉初三杰

既然如此,为什么刘邦却不给陈平江湖地位呢?

其实,我们应该知道一个道理:在一个单位上或者一个企业里,和领导关系最近的人,领导最重视的人,恰恰是领导经常批评的人;而领导在各种场合都大肆表扬的人,则是他很疏远的,甚至是很提防的那些人。

刘邦把张良、萧何、韩信评为“汉初三杰”,恰好也是这三个人,刘邦不太放心,对他们很提防。

刘邦很尊敬张良,但是他和张良却不亲,他对张良属于敬而远之。为什么呢?因为张良的性格与刘邦不投缘,两人不是一路人。张良太高洁了,他虽然积极帮助刘邦,但是却看不上刘邦的做人,所以对刘邦采取一种不合作的姿态。汉朝建立,当所有的那些功臣们,都伸手向刘邦要封地要俸禄的时候,张良却拒绝了刘邦给予他的万户侯的封赏,归隐田园。对于这样的张良,刘邦除了赞扬他,还能说什么呢?

萧何在性格上和张良很相似,也是很廉洁自律。萧何与刘邦也不亲近。当年是沛县起义的时候,大家最开始推举萧何为首领的,只是萧何把这个首领之位让给了刘邦。但是,正因为有这个经历,因此刘邦一直提防着萧何,当然主要表扬他,让萧何不敢有非分之想了。

韩信对于刘邦来说,就更提防了。韩信的打仗能力特别强大,而且他手握重兵。刘邦要是不夸着他,稳住他,韩信不高兴了,举兵造反,刘邦的麻烦事就来了。所以刘邦肯定要把韩信放入口头表扬的阵营。

只有陈平,和刘邦在性格上是一样的。刘邦贪财好色,陈平盗嫂受金,也贪财好色。两人可以说无话不谈,臭味相投。陈平当然得到刘邦的极为重视了。后来陈平当了宰相,得以善终。这其实也是刘邦对他最喜爱的人,早就铺好了路的表现。

看完刘邦怎么对陈平,再想想我们在单位上,领导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就明白我们在领导心中的地位了。

陈平也是西汉非常重要的开国功臣,为什么没能位列汉初三杰?

3、陈平人物简介

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

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见异姓诸侯王)诸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陈平擢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汉文帝)。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死后谥献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3/240062.html

“陈平也是西汉非常重要的开国功臣,为什么没能位列汉初三杰?” 的相关文章

雍正上位后囚禁了几个兄弟 乾隆上位后为何将人给放了

雍正上位后囚禁了几个兄弟 乾隆上位后为何将人给放了

对乾隆为什么要放了雍正圈禁起来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康熙的儿子被圈禁的皇子有: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其中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

尉迟恭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为何毫无建树?

尉迟恭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为何毫无建树?

尉迟恭:隋末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尉迟恭跟随李世民,屡立战功,先后参与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等战争,功勋卓著。他和秦琼一起成为李世民能征惯战的虎将。玄武门之变,尉迟恭立下大功。尉迟恭和侯君集日夜进言鼓动,这才让李世民下了决心反击李建成,和李元吉。他在李...

密折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雍正为何大力推行

密折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雍正为何大力推行

你真的了解雍正大力推行的密折制度是如何运行的?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康熙四十五年,王云锦是第一名,雍正皇帝是65;年纪大了,难免会放松,找几个老友来家中打牌,打到最后一副扑克牌;第二日,王云锦向雍正行礼,雍正从袖中取出王云锦遗失的牌,并表示要带回去继续玩,这可把王云锦惊出一身冷汗。...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有哪些与羊祜相关的轶事典故?羊祜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有哪些与羊祜相关的轶事典故?羊祜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曹魏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主要影响羊祜自西晋泰始五年(269年)起,以都督荆州诸军事总镇襄阳(今湖北襄樊),致力灭吴...

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对同样是面对乱箭,为什么张郃被杀,而许褚却活下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在战争上使用弓箭,不够光明正大,但还是有很多著名的武将,在战场上因中箭而失去战力,甚至直接阵亡。例如江东猛虎孙坚,曾令董卓闻风丧胆,结果在讨伐黄祖时,于岘山中箭...

多尔衮手里大权在握 多尔衮为什么不敢称帝

多尔衮手里大权在握 多尔衮为什么不敢称帝

你真的了解多尔衮手握大权,为何一生不敢称帝?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权力是不少男人毕生的追求,战功赫赫的多尔衮在早期也痴迷于追求权利。后来皇太极去世,他凭借功高成为了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令人意外的是思考了许久后手握大权的多尔衮竟然甘愿让6岁的顺治当皇帝,自己则全力辅佐。外界传言这是由于...

都说赵云智勇双全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刘备重用

都说赵云智勇双全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刘备重用

对智勇双全的“赵云”,为何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云在刘备手下是很憋屈,但是他应该感谢刘备,刘备摁住了他人性恶的这个方面,成就了他千古的美名。赵云为了救刘备的孩子怎么样?小时候上讲得七进七出啊,看见刘备说,主公,我把幼主救出来了。大家说此时此刻谁对...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