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最暴躁的官员,居然和一个鸡蛋杠上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王述,字怀祖,太原晋阳人,生于太安二年(303年),父亲王承曾任职东海太守,幼年丧父,承袭了父亲的蓝田侯爵位,故世称“王蓝田”。
王述三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出名,人们认为他生性愚痴。
司徒王导以同族的缘故,任用王述为中兵属官。
咸和九年(334年),王述被琅琊王司马岳召为功曹,不久出任宛陵县令,后历任征虏将军庾冰帐下长史、临海太守、建威将军、会稽内史、扬州都督、尚书令等官职。
王述做官期间虽然颇有政绩,最初却不是一个清官,可能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的原因而贪图钱财。
王述任职宛陵县令的时候,收受了很多人的贿赂,为家里置办了家具。
不久被举报,州司经过核查,发现其接受馈赠多达一千三百次。
王导就派人教训他说:你的父亲是个很有名望的人,何必要忧虑俸禄不足呢?你任职的地方是个小县城,这么做太不像话了!
王述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满足了自然会拒绝收受馈赠!
时人据此认为王述这个人不够豁达。
王述升任了州郡的长官之后,确实变得不一样了,“清洁绝伦”,非常清廉,得到的诸多俸禄大多分给了亲戚朋友。
而他居住的旧宅院也不翻修,用的大多还是老旧的家具,这时候终于赢得了时人的赞誉。
王述脾气不好,人缘也很差,因为性急得罪了很多人。
大书法家王羲之看不惯王述,很轻视他。
王述母亲去世的时候,服丧期间,朝廷就以王羲之暂时 *** 会稽内史。
王羲之到任后,几次说去王述家吊唁也没有行动,有一次到了王述家门口,王述出门迎接,王羲之却白了一眼扬长而去,自此,两人结怨。
王述服丧期满,升任扬州刺史,开始报复王羲之,怂恿他人举报王羲之任内存在的种种问题,最终迫使王羲之不得不辞去官职。
宰相王导讲话的时候,受到很多大臣的赞美,众人争相巴结讨好的时候,王述却阴阳怪气地冒出一句:“宰相又不是尧舜,怎么可能事事都做得正确呢?”
弄得王导不好发作,还得佯装夸赞王述,并推荐他做官,以此表现出自己的豁达大度。
王述的儿子王坦之曾任职大将军桓温帐下的长史,桓温想和王坦之结成亲家,打算让儿子迎娶王坦之的女儿。
王述很喜爱王坦之,儿子都娶妻生子了,有时还抱着放在膝上。
王坦之回家把桓温求亲的事情告知了父亲。
王述大怒说:你四不四撒?怎能因为桓温的面子,把女儿嫁给一个他呢?
王坦之于是委婉谢绝了这门亲事。
桓温倒是有自知之明,他自我解嘲说:这是你爹不同意啊!
桓温后来建议朝廷迁都洛阳,朝廷“忧惧”,唯有王述据理力争,使得桓温胁迫朝廷的阴谋没有得逞。
王述性情急躁,“但性急为累”。
《世说新语》记载:有一次在家里吃鸡蛋,用筷子夹不上来,就去“以箸刺之”,还是没能弄上来,“大怒”,将鸡蛋扔在地上,鸡蛋在地上“圆转不止”,依稀在嘲笑老王。
王述气急败坏,就用木屐去踩鸡蛋,鸡蛋仿佛有灵性一样,躲在了木屐齿的空隙中不出来。
王述更加生气了,把鸡蛋弄出来,放进嘴里玩命地嚼,嚼碎了也不咽下去,全部吐在地上以泄愤。
王述这个人天生没有官瘾,任职期间曾多次请求辞官。任职会稽内史的不久,朝廷提拔他为中书监,王述却坚辞不受,多年不去就职。
太和二年(367年),年近七旬的王述再度请求辞去官职,朝廷没有批准,次年病逝于任内,时年六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