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楚魏两国都救援赵国 其他三国为什么会见死不救
很多人都不了解邯郸之战,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如今,邯郸市,是河北省地级市。在地理位置上,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是晋冀鲁豫四省要冲,也即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在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也爆发了多次战役。比如战国初期,魏国曾包围邯郸,而在秦国崛起之后,攻破邯郸,消灭赵国,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必经之路。于是,在长平之战后的公元前259年到公元前257年,秦赵两国正式爆发了邯郸之战。
按照介绍,邯郸之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此战,原本是赵国孤军奋战,独自抵抗秦国。虽然赵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但是,因为长平之战中刚刚损失了40多万大军。所以,到了公元前257年的时候,赵国已经濒临溃败了。当然,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魏国和赵国援军赶到,帮助赵国打赢了邯郸之战。那么,问题来了,邯郸之战,魏国、楚国救援赵国,其他三国为何见死不救?
韩国:因为弱小而不救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在三家分晋后,韩国虽然吞并了郑国。不过,在整体实力上,韩国不仅落后于魏国和赵国,也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诸侯国。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导致韩国朝秦暮楚,根本不敢将自己和某一个诸侯国绑在一起。而在邯郸之战前,秦国在长平之战中不仅重创了赵国,也让韩国丢失了大片的疆域。
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军越过韩国进攻赵国,被赵将赵奢击败于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北)。这时,魏人范雎入秦,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秦昭王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攻魏,然后转向韩国。自此之后,韩国和魏国无疑遭到了秦国的不断打击。而在这两个诸侯国,韩国因为本来疆域就比较小,又比较靠近秦国,自然受到的打击就更严重了。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上党郡的丢失,无疑给了韩国致命一击,这意味着韩国损失了三分之一的疆域。并且,上党郡居高临下,随时可以威胁到韩国、魏国、赵国的腹地。韩桓惠王十分惊恐,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以求秦国息兵。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当然,通过长平之战,秦国还是将上党郡纳入怀中了。在此基础上,等到邯郸之战爆发时,韩国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了。因为一旦站到了赵国这一边,很可能在事后遭到秦国的报复,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了。
齐国:因为中立而不救
在五国伐齐后,虽然齐国成功复国。不过,出于愤恨也好,明哲保身也罢,齐国在战国后期选择了中立的态度,并且一直坚守着这一立场。在此基础上,秦国攻打其他诸侯国,自己不会出手相救。反之,其他诸侯国一起合纵攻秦,齐国也不会帮忙。比如公元前241年的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之战中,齐国就没有参加。秦王政六年(前241年),赵、魏、韩、燕、楚五国组成联军功,由赵将庞暖指挥攻秦。此战,秦国新占领的地区比较大,兵力分散,且人心尚未稳定。进攻开始顺利,深入至函谷关内,距秦都咸阳仅七、八十里的蕞地(今陕西临潼北)。当秦集中兵力进行反击时,联军不支败退。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失败。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后,山东六国再也没有联合抵抗秦国了,这促使秦国最终消灭了山东六国。对于齐国来说,自然也没能一直中立下去,也即公元前221年,秦国消灭其他五国之后,顺势结束了齐国的历史。诚然,齐国的中立策略,是一种只顾当下,不管长远的打算。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真正做到目光长远的人,其实并没有多少。
燕国:因为利益而不救
最后,在公元前259年到公元前257年的邯郸之战中,齐国因为中立的立场,所以不救援赵国,这对于齐国来说,并没有什么利益上得失。但是,对于燕国来说,不救赵国则是一件有利益的事情了。因为当时的燕国想要向中原地区扩张,而当时的赵国,自然是燕国扩张方向上的重要阻碍。所以,燕国不仅没有救援赵国,还在邯郸之战中对赵国趁火打劫。公元前259年(燕武成王十三年),燕国趁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之际,诱使赵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众投入燕国。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四年),燕国派栗腹带军攻赵,赵国派廉颇率兵抵御,栗腹遭斩,廉颇趁势包围了燕国的都城。燕国派任命将渠议和,赵国听了将渠的调处,解除了对燕国的包围。当然,因为实力上的差距,燕国想对赵国趁火打劫,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反而被赵国名将廉颇包围了都城邯郸。
公元前243年(燕王喜十二年),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不久之后,燕国即以老剧辛为帅,伺机进袭赵国。结果剧辛轻敌,率军冒进,被赵军统帅庞煖击败,剧辛被俘杀,燕军损兵二万。公元前236年(燕王喜十九年),赵再次率军伐燕,攻取狸、阳城。燕国屡屡战败,秦国则以救燕为名,不断出兵攻占赵地。
总的来说,在邯郸之战爆发的时候,韩国、齐国、燕国因为各自的原因,所以对赵国见死不救。但是,魏国和楚国的支援,还是让赵国取得了邯郸之战的胜利。而这,意味着在战国后期,只要有一半的诸侯国同心协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秦国的扩张势头。如果山东六国都能团结一致,秦国将被一直压制在关中之地,难以图谋中原。不过,灭六国,者六国也,山东六国的貌合神离,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