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王当初没有猜忌白起的话 白起最后能够得以善终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18)361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王和白起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历史故事中,白起是个赤胆忠心的将军。对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忠心耿耿但这位白将军却被秦王赐剑自裁,其中有什么误会,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诸国征伐混战没有休止,战国七雄分天下,最后还是秦国人笑到了最后,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其中,离不开无数浴血疆场的将军,在这其中,许许多多的人里,我最心疼的,是那个叫白起的将军。

秦王当初没有猜忌白起的话 白起最后能够得以善终吗

魏冉慧眼识珠,举荐白起为秦国征战

白起一生为秦国征战沙场,赤胆忠心,战无不胜,但是最后却因为秦王的忌惮和猜忌,这位老将军被秦王赐剑自裁,一代名将没有得到善终,反而被君王被迫致死,此举寒了天下名士的心。白起是公子白的后代,公子白是秦武公的儿子,秦武公去世前,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是为秦德公,而公子白则迁居平阳。白起作为公子白的后代,遗传了秦人善武的特点,从小习得一身好武术,同时他还广泛地阅读兵书,因此很有谋略。在白起十五岁那年,他参了军,并且凭着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屡建战功。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深陷齐、韩、魏三国的战争,但是白起却不屈不挠地带领着士兵们浴血奋战,这积极的态度引起了大臣魏冉的注意,于是魏冉向昭襄王举荐了白起,从此,白起开始了为秦国征战四方的戎马生涯。

秦王当初没有猜忌白起的话 白起最后能够得以善终吗

白起平战乱,青史留名

赵国怂恿秦国北方的义渠部蠢蠢欲动,同时,韩魏也联合攻秦。白起为将,以不足韩魏联军的一半兵力,凭借着卓越的军事谋略,调兵遣将,身先士卒,击败了韩魏二十四万联军。这一战,青史留名,这一战,韩魏兵败如山,秦军连克五城,韩魏求和。这一战,打得秦国扬眉吐气,一雪前耻,而白起也因此成名,受封国尉。而白起一生中最辉煌的,要数长平之战。白起攻占韩国后第二年,韩国请服。但是当时从韩国都城到秦国都城的路已经被断绝,所以驻守在此的郡守冯亭率众投降了赵国。对于送上门的土地,赵王很开心,但是秦昭襄王知道后大怒,发动了长平之战。

秦王当初没有猜忌白起的话 白起最后能够得以善终吗

赵王离间廉颇,白起断粮击败赵国

起初,秦国派精兵攻打赵国,赵国守将廉颇却坚守不出,两军呈相持之势。面对秦国的进攻,廉颇坐得住,赵王却坐不住,他一方面派使臣前往秦国谈判,另一方面又向齐国、赵国等国家求援。廉颇有自己的想法,赵王却听信谗言,与廉颇离间,最后起用了赵拓为将,换掉了廉颇。本来廉颇已经做好了战略计划,突然被换,而新上任的赵拓也有自己的作战方针,这样一来,作战计划被打乱,士兵们军心涣散,战斗力也随之下降。秦国悄悄启用白起为将,而白起起初部下疑阵,让赵军以为秦军不堪一击,在赵军初尝胜利果实时出其不意,夜袭敌营,切断粮道,最后赵军只好困守城中等待救援。被围困四十多天后,赵军终于受不住了,弹尽粮绝,突围失败。秦军击败了大部分的主力军队,余下几十万人均归降了秦国。

秦王当初没有猜忌白起的话 白起最后能够得以善终吗

白起坑杀降卒,冷血残暴

白起用兵如神,此战打得酣畅淋漓,但是面对几十万的降卒他却犯了难,怎么处理呢?带回秦国吗?彼时秦国地小,根本养不起这么多人,于是白起做了一个未来想起都会后悔的决定--坑杀。就是这个举动,让天下人为之胆寒,大将军坑杀数十万降卒,不可谓不冷血残暴。之后,战神白起还打算乘胜追击,一举攻灭赵国和韩国。这两国国君这下被打怕了,不敢打,也打不起,于是他们就跑去贿赂秦国丞相范睢,以割地称臣的条件请求议和。

秦王当初没有猜忌白起的话 白起最后能够得以善终吗

范睢受贿离间秦王白起,白起自裁

接受了贿赂的范睢自然是帮着韩赵求情,而且他抓住了秦王的心理,一针见血地让秦王坚定了不再攻打韩魏的决心。范睢说对秦王说,白起军功卓著,长平之战后封侯封赏已是位极人臣,这次若再是攻占了韩国和赵国,那功高震主,又该拿什么来封赏他呢?就这样几句话,成功地挑拨了秦王和白起的关系,之后秦王开始了对白起的防范,猜忌怀疑越来越深重,最后派了使者赐白起一柄长剑,让他自裁。白起死的那天,他苦笑着说我做了什么得罪上天的事要遭受这样的结局,过了很久,他才幽幽地说我本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的人有数十万,我却将他们坑杀,这的确该死,随后从容自杀。

白起的死是必然,因为兔死狗烹是历代帝王的惯用伎俩,就算白起不坑杀那十余万降卒,秦王依旧有理由来挑他的刺治他的罪,因为功高震主,只要是个君王就不得不忌惮。所以白起最后死了,死于自己的信仰,死于对国家的赤胆忠心,而他听了秦王的话从容赴死,是他留给这个国家最后的忠诚。但若是没有秦王的猜忌和忌惮,你觉得他能够善终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3/242048.html

“秦王当初没有猜忌白起的话 白起最后能够得以善终吗” 的相关文章

徐达和常遇春都只是农民出身,为何打仗这么猛?

徐达和常遇春都只是农民出身,为何打仗这么猛?

徐达和常遇春都只是农民出身,没有受到过很好的教育,为何打仗这么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徐达小的时候家中贫寒,没有食物,他只好自己跑到土地里去刨食吃。这也锻炼了他刚毅果决的性格,他因为常年的饥饿身材瘦弱,但因为受尽了元朝官吏的欺侮,不甘...

刘焉:东汉末年宗室、军阀,入主益州,担任益州牧

刘焉:东汉末年宗室、军阀,入主益州,担任益州牧

刘焉(?-194年),字君郎(《华阳国志》又作君朗)。江夏郡竟陵县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焉初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贪婪成...

孝庄遗嘱让康熙37年不肯下葬 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孝庄遗嘱让康熙37年不肯下葬 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对康熙为何将孝庄停尸37年不肯下葬?她的“遗嘱”究竟写了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孝庄秘史》这部影视剧,同时也在其他的一些清朝的宫廷剧中了解到孝庄太后这个人物,不得不承认,她可谓是清王朝一位传奇人物,先后辅佐了两位帝王管理清朝的江山基业,别看在表...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早年担任王朗的功曹。后来,投奔孙策,入仕于东吴,历任富春县长。举茂才,拒绝东汉朝廷征辟,迁骑都尉,参与夺取荆州的战役。得罪孙权,流放于交州。嘉禾二年(23...

于谦作为明朝的功臣 夺门之变时于谦为何没有阻止

于谦作为明朝的功臣 夺门之变时于谦为何没有阻止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于谦不是忠臣吗?他为什么不去阻止“夺门之变”?,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夺门之变时,朱祁镇被囚禁在南宫。不管筹划政变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是从哪里出发,政变这个事件,是从打开南宫之门、迎出朱祁镇开始的。南宫位于现在北京东城区普渡寺位于南池子大街,原址是南...

在政治与史学方面,裴松之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政治与史学方面,裴松之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鄣县...

三国时期孙权基本熬死了所有劲敌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三国时期孙权基本熬死了所有劲敌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还不知道:三国的此人几乎耗死所有劲敌,为何没有一统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搅动了天下风云,其中曹操的军事能力最强,刘备次之,孙权最差。也就是说,单纯看军事能力,其实孙权是毫无机会一统天下的,真正有机会一统天下之人只有曹操,然...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因父亲功勋,授任郎官。吕范卧病时,任副军校尉,辅助掌管军事。黄武七年(228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爵位,拜安军中郎将。多次征讨山越,每次皆能取胜。随潘濬讨伐五谿,...

评论列表

袁洋
袁洋
2个月前 (09-20)

阅读了关于白起和秦王的文章,深感历史的残酷与无奈,一代名将因功高震主而遭遇猜忌悲剧收场令人扼腕叹息。兔死狗烹是历代帝王惯用伎俩的背后反映了权力的无情和人性的复杂矛盾冲突之处值得深思若秦王能信任重用贤臣或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白起的悲惨结局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