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恨蓝玉是因为他霸占蒙古妃子吗 霸占妃子只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蓝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朱元璋对待功臣的手段比起刘邦,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刘邦是精准打击,那朱元璋就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扫荡。
通过制造“胡惟庸案”,朱元璋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但皇权与君权的矛盾依旧存在,许多军事将领仍然在各地手握重兵。于是,收回兵权成了朱家的头等大事。朱元璋分封各地的皇子,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制衡这些将领;颁布各种军法,如《大诰武臣》,对武将的行为进行约束。但是,开国武将违纪乱法的现象依旧不断发生,如会宁侯张温“居室器用僭上”,而表现最为恶劣的要属凉国公蓝玉。
蓝玉是定远人,娶了常遇春的妹妹。他天生高大威猛,面颊红紫。投奔朱元璋后,因屡立战功以及常遇春的推举,蓝玉职位也越来越高。这个时候,蓝玉开始飘了,人性中的弱点开始暴露,逐渐迷失自我。
洪武二十一年七月,蓝玉爆发一件“丑闻”。原来,捕鱼儿海之战明军俘虏了元朝妃嫔,蓝玉看人家国色天香,忍不住将其占有,这就与朱元璋的策略不一致了。朱元璋一向善待元朝俘虏,就是为了笼络人心,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蓝玉的行为,让明朝颜面尽失。朱元璋得知后,派使者将其大骂一顿。
八月,蓝玉凯旋回京,朱元璋当面训斥。一开始,朱元璋本来要封蓝玉为梁国公,但就因此事,最终封为凉国公。一字之差,却意味深长。梁国是中原富地,而凉国则是边塞荒凉地段,封号的变动明显带有不满。此外,在发给蓝玉的丹书铁券上,还刻了他的“黑历史”,朱元璋的用意很清楚:你蓝玉功劳虽然很大,但过错也不小,我给你都记着呢。
但是,蓝玉似乎并没有将朱元璋的提醒放在心里,依旧我行我素,《明太祖实录》用“专恣暴横”形容蓝玉。他私下收养几千奴仆和干儿子,此举就属于图谋不轨;欺压黎民百姓,强占民田,人家告状却被他强硬压制;强获得战利品,本应充公,结果被他据为己有。
在日常吃喝玩乐上,蓝玉也多有僭越之举:他的帐篷以金龙为装饰,喝酒的杯子甚至比皇帝还珍贵。洪武年间,朝廷对于礼仪制度有严格的规定,文臣武将的衣食住行都有相应的等级,许多开国功臣就是因为僭越被赐死。明朝末年的学者李贽就曾指出,蓝玉对元妃下手以及侵占民田就已经是死罪了。
此外,蓝玉还曾违法经商。他家房屋、佣人都成百上千,又在自家院子建造酒店商铺,然后利用其权力强行与民交易;安排亲信到云南,占用盐引,并倚仗权力兑支食盐。以兑支盐引吸引商人到北方运粮一直是洪武年间的重要经济举措,蓝玉这是公开破坏朝廷的章法,影响恶劣。朱元璋对这类事情一向是零容忍,即便自己的女婿走私茶叶,也被其赐死。
朱元璋对蓝玉,真的是一忍再忍,而蓝玉却不知悔改。其实,多年前的“胡惟庸案”,蓝玉就是参与者。如果不是看在他有价值,以及带点亲戚关系,早就会将其除掉。
洪武二十五年,蓝玉出征前,带着十几人跟朱元璋告别。朱元璋要单独谈话,命令蓝玉的部下先走,结果没人响应。蓝玉大手一挥,他们赶紧撤走。将士只听蓝玉的军令,不听皇令,朱元璋能不猜忌?到了边疆,蓝玉完全不顾朱元璋怀柔四海的用意,拼命地用兵,最后军心涣散,不得不停止行动。将军擅自用兵,犯了帝王的忌讳。
这年九月,皇太子朱标去世。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继位人英年早逝,让朱元璋悲痛不已,几近奔溃。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此时的朱允炆,只是小年轻,也没经过大风大浪。朱元璋看这个孙子性格软弱,担心他将来无法驾驭这群开国将领。
这个时候,朱棣又跑到南京祭奠朱标。蓝玉曾在朱标面前,多次说过朱棣的坏话,因此,朱棣恨透了蓝玉,刚到南京,就到处散布各种不利于蓝玉的消息,说他有尾大不掉之势,说他有谋反的嫌疑。朱元璋听到这些流言蜚语后,更加忌惮这些开国将领。
到了年底,蓝玉刚刚打完胜仗,又要求继续征战,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战功,谋得一个太子太师的职位。朱元璋不仅没有批准,反而命令他班师回朝。蓝玉闷闷不乐地回朝,联想到自己与胡惟庸有过勾搭,再回顾这些年很多功臣的悲惨下场,越想心里越害怕,担心秋后算账。
于是,蓝玉心里一横,趁着现在还有实力,手中握有兵权,准备反了老朱家。他到处打探消息,联络旧部,一起谋划造反之事。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的那点事,朱元璋通过锦衣卫,看的清清楚楚。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八,蓝玉带着“谋反方案”,刚刚入朝就被捉拿,第二天就被锦衣卫审查,第三天就被朱元璋所杀。整个过程,迅速而残忍,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小编说:朱元璋杀蓝玉,一是他胡作非为,咎由自取;二是自己身体不行了,担心孙子朱允炆镇不住。手段之残忍,主要是因为蓝玉恩将仇报,朱元璋多次忍让,他却想反咬一口,只好拿他下手,以提醒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