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矫诏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矫诏事件?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04)640

所谓矫诏,在民间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假传圣旨,这一操作危险系数极高,但是对应的收获利益也是极大。中国历史曾多次因为矫诏事件,而导致轨道偏移,今天与大家一起盘点那些著名的矫诏事件:

一、最熟悉的矫诏——“雍正窃国”

说起改诏书这事,小伙伴的之一印象一定是——雍正。拜多年连载的清宫戏所赐,雍正皇帝篡改诏书登基窃位这事,基本就成了实锤——你就是得位不正!

其大概经过如下:

康熙皇帝驾崩之前,是由隆科多在前服侍,而雍正则收买了舅舅隆科多,趁着老皇帝不省人事,修改了传位诏书,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两笔勾画,草鸡变凤凰,亲王变皇帝。真是“龙庭宝座一夕得,千秋功业两笔功!”隆科多立了如此大功,自然是得千恩万谢,后来雍正皇帝更是公开以“舅舅”相称呼——有清一代,也就隆科多有此殊荣。

有起因、有结果,就连过程也栩栩如生,堪称没有见过,也胜似见过。

只不过这个猛料却不是由皇宫内幕抖出来的,而是出自湖南书生曾静口中,由于事情传神,几乎全天下都觉得——应该是这么回事!

这事,甚至于后来直接传到了雍正皇帝的耳朵里。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在为曾静默哀了:就算被剐了也不意外。但出乎意料的是,一贯杀伐果决的雍正这次居然没有动刀,反而选择了——讲道理:给我送过来,寡人好好给你讲讲!

雍正:曾静啊,你也是个读书人。我皇家写诏书啥时候用过“于”字?这种庄重 隆重的地方,我们一直用的是“於”,好不好?有本事,你把“十”给我改成“於”试试!

曾静:哦,这么一说的确是我误解了。

雍正:想通了吧,那就回去好好说说,给我还原事实、消除影响!

就这样,曾静从雍正手里捡了一条性命。

雍正的想法:我宽宏大度、黄恩浩荡,你们这帮小屁孩子,别乱嚼舌头。

可问题是,老百姓不这么想问题:你雍正是心虚了,分明怕杀人之后更说不清楚。

再加上雍正在位几年,整肃风纪、严刑峻法,士大夫阶层没几个说雍正好话的。于是,这个雍正改诏书篡位的事,越发成了“实锤”!甚至有人利用这事,开始搞民变和兵变。

矫诏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矫诏事件?

等到乾隆登基之后:老爹啊,你聪明一辈子,怎么在这事上犯糊涂?费什么话,直接把曾静一刀砍了。

从秦始皇到王安石,自古以来危害士大夫、读书人利益的,都没啥好结果。所以,“雍正窃国”这事吧,笔者认为九成九是个段子。

二、影响更大的矫诏——八王之乱的肇始

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虽然智力正常,但儿子司马衷却是个傻缺,司马炎也知道这点,在大封功臣的同时,也广封亲王,想着让王族和功臣互相制衡,他司马家的天下就可以稳当了。

而且临死前,司马炎还下了一道诏书,让外戚杨骏(杨皇后的哥哥)和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政,满以为这是一招内外平衡的妙棋——有这么多聪明人帮衬着,傻儿子司马衷运气应该不会差。

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外戚杨家和贾南风,觉得司马王族是阻碍自身价值实现的绊脚石,决定“盘它”——于是,这道国舅、皇叔共同辅政的诏书,就变成了国舅辅政,皇叔出局。

然而,权力令人发狂,此后,杨家、贾家又开始了自相残杀,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更导致中原文明连家都没了,从此流离失所开始了流浪生涯……

尽管国舅、皇叔共同辅政也不一定能改变历史走向,但这次事件却是西晋皇室威望扫地的开端。

这次的诏书修改事件,堪称对中华文明影响更大的一次“矫诏”操作!

三、最失败的矫诏——仇士良矫诏

公元835年,此时的大唐已然是日薄西山、暮色降至,此时李唐王朝的大掌柜是唐文宗李昂,而执掌大权的则是一帮太监:先有王守澄专权,后有仇士良跋扈。由于掌握大内禁军,这帮宦官真正做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达到了权势滔天的地步。

当时大唐王朝上下认的不是王公公,就是仇公公,甚至鱼公公,很多人好像已经忘了大掌柜姓什么。

忍无可忍的李昂,在835年,联络李训、郑注发动了甘露之变。只是可惜手法不够高明,这场政变的结果是——不但唐文宗被揍趴下了,而且连累了整个李唐朝堂。不仅仅是政变份子李训、郑注领了盒饭,连王涯、舒元舆、贾餗等人也先后引刀一快,朝廷官员一半被血洗,真正实现了全面大洗盘。

软禁生活5年之后的公元840年,唐文宗终于在郁闷和憋屈中飘摇欲坠,眼见随时就要咽气,枢密使刘弘逸、薛季棱、宰相李珏、杨嗣复谋划让太子监国。可监国诏书到了太监们手里之后,“什么,李昂就已经够麻烦了,还想让儿子监国?门都没有!”仇士良和鱼弘志立刻废了原诏书,改立此前一直低调炼丹的颍王李炎继位,这就是——唐武宗。

矫诏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矫诏事件?

原本这波操作很溜:搞死一个老皇帝,再立一个新皇帝,这份拥立之功要多大有多大。不说封王封侯,继续把持朝政看起来是没跑的。

但李炎低调炼丹不假,可谁说炼丹的就一定是傻蛋?老太监们宫斗很强不假,可夜路走多了,终究会失足。

这一次看起来很溜的操作,就属于一次典型的误操作:李炎的狠厉跟他哥李昂的文弱可不同,上台不久,就开始怒怼太监,并逐渐掌控主动权,最终搞死了仇士良。

仇士良的这波矫诏操作,看似成功,但实际上却是搬起石头狠砸了自己的脚,堪称最失败的一次矫诏。

四、最血腥的矫诏——金匮之盟

公元976年,赵宋帝国的创始人——49岁的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暴毙,但接替掌舵帝国的既不是赵德昭、也不是赵德芳,而是皇弟赵光义。至于原因,官方说法是——金匮之盟。

按照金匮之盟的官方说法——这是赵匡胤母亲杜太后的遗命。杜太后深谋远虑:为了防止后周柴宗训主少国疑而重演“黄袍加身”的戏码,所以一定要兄终弟及,让威望更高的赵光义继皇帝位,等到德昭、德芳长大之后,再由赵光义传位给侄子。反正这就是一条曲线回环的“回旋镖”操作。

按照官方说法,当时在场的只有5个人: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一个不知名的记录员,以及当时的宰相赵普。这份遗书后来就藏在金匮之中,是为“金匮之盟”。

正是这份金匮之盟,赵光义的皇帝位看起来光明正大、合理合法,“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这份看似光明的金匮之盟,背后隐藏着诡异的烛影斧声。千年已还,烛影斧声的真相或许已经永埋尘土,只能让后人遐思猜测。但是这份金匮之盟本身却是迷雾重重:

既然是太后遗诏,但这份盟书却不是在赵匡胤驾崩之后,立刻取出宣读,仿佛在公元976年这一年,所有人(包括赵普)都忘记了它的存在。而见到皇帝遗体遗容的宋皇后,她的反应是吓得几乎瘫倒,说了一句令人疑惑的:以后家事全凭小叔子做主!

而赵光义的继位称帝,从一开始,“得位不正”的质疑声就从未停止——直到公元980年前后。这中间的某一年,京师之外的河阳节度使赵普忽然写信给赵光义,之后就有了神奇的金匮之盟,再之后嘛——赵普回京任职,重回权力中央。

金匮之盟与烛影斧声的真相,其实早已昭然若揭!这堪称中国历史上“以弟弑兄”最血腥的一次矫诏。

五、最仁义的矫诏——张居翰改诏书

上面几例矫诏事件,看起来结构都是负面的,但也有些矫诏事件,堪称菩萨心肠,比如五代时期的张居翰。

五代堪称中国历史割据形势最为严峻的时代之一,各路豪强竞相跳脱出来登台唱戏,都想唱主角,也都想当皇帝。后唐李存勖是个大热门,而前蜀王衍也不是个小角色。

李存勖大想要扬名千古,王衍显然就成了绊脚石。公元925年,后唐攻灭前蜀,国主王衍就成了阶下囚,连带着满朝文武一千多号人,被押往首都洛阳。

可是李存勖突然想着:管这一千多号人吃喝拉撒挺麻烦的,就下了一道诏书:“王衍一行,并宜杀戮。”意思是,一千多号人全部剁了!

复审诏书的就是张居翰,一看这诏书,就想到了一千多颗血淋淋的人头——太残忍了,便把诏书给改成了“王衍一家,并宜杀戮。”一字之差,几百颗脑袋保住了!

按说,这事很大,后果很严重。可是李存勖太忙,一开始是没顾上追究这事,后来一年左右李存勖就死了,更没人追究这事。

好人好报啊,老好人张居翰活跳跳的蹦跶到了71岁,寿终正寝。

结语

除了上面几位之外,还有袁崇焕矫诏杀毛文龙,也对当时的战略局势产生了强大的影响:毛文龙被杀,第二年,皇太极就导演了己巳之变,随后就是对袁崇焕的清算(擅杀大帅是其中实锤),老毛的义子尚可喜、孔有德、耿精忠成了汉奸,再然后就是关宁铁骑的衰落……多米诺骨牌一块接一块推倒,大明王朝的生命沙漏突然加速。

无论哪个朝代,擅改诏书都是高风险活动,干好了名垂千古,干坏了那就是现世报来得快。千年以后,再看那些矫诏事件,有善有恶,也有可惜、悲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4/245008.html

“矫诏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矫诏事件?” 的相关文章

雍正当初盛宠李卫十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不喜欢这个臣子

雍正当初盛宠李卫十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不喜欢这个臣子

对李卫身在庙堂,两全江湖,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何不喜欢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在历史上,尤其是在雍正朝的时候是名满天下,他身在庙堂,两全江湖被雍正宠了十三年,但是乾隆不是很喜欢他,本文小编给大家谈论下清朝名臣李卫,从这位封疆大吏上,读出不一样的历史。一:英雄...

赤壁之战曹操最终会输是因为蜀汉与东吴的连盟吗?

赤壁之战曹操最终会输是因为蜀汉与东吴的连盟吗?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被后世屡屡提及,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建安五年(200年),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打响。曹操击败袁绍,统一了中国北方。时隔8年,曹操闻知病危中的荆州牧刘表想托孤于刘备以保荆州。遂亲率二十万...

赵云跟随刘备那么多年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赵云跟随刘备那么多年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还不知道:赵云跟随刘备多年,忠肝义胆,刘备为何不重用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刘备,张飞与关羽的兄弟情谊让人争相模仿,“三顾茅庐”里刘备与诸葛亮的主从情谊让人津津乐道,但无数人也曾对刘备的一员猛将——赵云赵子龙...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身负重托但壮志难酬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身负重托但壮志难酬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

那拉氏作为乾隆第二任皇后 乾隆为什么要厌恶这个皇后

那拉氏作为乾隆第二任皇后 乾隆为什么要厌恶这个皇后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为何会遭到乾隆皇帝的厌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981年,考古学家对乾隆的妃园寝进行保护性发掘,在打开纯惠皇贵妃的陵墓时,众人都大吃一惊,在纯皇贵妃的棺椁边上竟然还有一个小棺椁。而小棺椁的主人,身份居然比纯皇贵妃还要尊贵...

吴景:东汉末年将领,依附袁术后东归孙策

吴景:东汉末年将领,依附袁术后东归孙策

吴景(?—203年),本吴郡吴县人,后迁居吴郡钱塘,孙坚妻子吴夫人(武烈皇后)之弟 ,孙策和孙权的舅舅,东汉末年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吴景因追随孙坚征伐有功,被任命为骑都尉。袁术上表举荐吴景兼任丹杨太守,讨伐前任太守周昕,占据丹杨。后遭扬州刺史刘繇逼迫,再...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的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经会试考核,以78岁高龄的大儒刘三吾为主考的考官们选出贡士51名,均为南方考生。因此,大批北方落榜考生鸣冤告状,“科场舞弊”成为当时最大的话题。随后,朱元璋下诏彻查此事,经数日复核,调查组得...

谢石:东晋时期名将,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石:东晋时期名将,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石(327年-389年1月27日),字石奴,陈郡阳夏人。东晋时期名将,太常谢裒第五子、太保谢安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石出身“陈郡谢氏”,门荫入仕,起家历任秘书郎迁黄门侍郎。曾领水军在涂中抵御前秦,册封兴平县伯,升任尚书仆射。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坚南侵...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