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百年之间的宋辽贸易战 辽国的钱是怎么流入北宋的
还不知道:宋辽贸易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早在汉宣帝时王褒《憧约》赋中就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到了唐代饮茶之风盛行,“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
契丹族是一个长期生活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 其生活习俗起初并不饮茶。但到了唐代,由于与契丹之间的和战关系,通过契丹派入唐的留学生,亦或是和藩、朝觐等途径,饮茶的习惯渐渐传入契丹族人中。
爱喝茶的契丹人
契丹人盘踞在中国北方,其游牧民族特有的习性,以肉、乳为主,果蔬较少,这一类食物较为油腻、不易消化,而饮茶有助于肉、乳食品的消化,同时还有降低胆固醇、补充游牧民族所缺的维生素等功效。
所以,饮茶之风传入契丹社会之后逐渐在整个族群中流行开来,并且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宣化辽墓壁画 《备茶图》
上世纪90年代,从位于河北宣化下八里村的辽代壁画墓葬群中出土了一幅保存完好的墓室壁画《备茶图》,整个包括从碾茶、烹茶等一系列工作,以及桌上放置的一系列茶道工具与器皿,形象完整地展示了当时备茶的全部过程。
到了辽代中后期,辽廷已经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的行茶、赐茶等朝中礼仪, 成为朝觐皇帝、接待外国使臣、祭祀天地、民俗节日等等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比如《辽史礼志》中记载的“宋使见太后仪”:“契丹舍人、 *** 阁使齐赞拜,应坐臣僚并使副皆拜,称‘万岁’。赞各就坐,行汤行茶。”
随着契丹势力的扩张与饮茶风习在契丹的广泛传播,茶叶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我国北方并不产茶,那契丹人的茶叶是从何而来呢?
董真卿《茶具谱赞》上的宋代茶具
契丹人茶叶的供货渠道
五代时期,随着耶律阿保机的建国,契丹人对茶叶的需求大大增加,此时契丹人主要是通过海上贸易从南唐、吴越等产茶大户“进口”茶叶。据《南唐书·契丹传》 中记载:
“契丹主耶律德光及其东丹王, 各遣使以羊马入贡。 别持羊三万口,马二百匹采鬻,以其价市罗、纨、茶、药”,契丹与南唐交往,“ 利南方茶、药、珠贝”。
除此之外,与五代的边境贸易也是契丹人获取茶叶的主要途径。
随着北宋逐步统一南方,契丹茶叶的主要供货方南唐、吴越等被吞并。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朝将边境贸易规范化,“ 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
契丹海上贸易沿用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
然而随着宋太宗发起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宋辽开启了长达25年的战争,期间宋辽双边贸易关关停停,茶也成了宋朝制裁辽国的一把利器。
可以想象,受制裁之后,辽国只能通过宋人的走私获得少量的茶叶。没有茶喝的契丹人,生活幸福指数至少降低了10个百分点。这里不得不说辽国的皇帝们缺乏眼光,并没有把茶叶作为大辽的战略物资储备。
贸易战——“澶渊之盟”后没有硝烟的战争
随着太宗“雍熙北伐”的失败,北宋对辽由战略进攻被迫转为战略防守。
公元1004年,辽国主动进攻,意图收复关南十县。辽军势如破竹,很快打到靠近黄河的澶州(今濮阳西南),宋真宗在寇准等主战派的劝谏下,御驾亲征。
(回銮碑(又名契丹出境碑)坐落于河南省濮阳县城御井街,是记载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唯一实物。)
在宋辽双方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双方和谈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宋、辽以兄弟之国相称,辽圣宗年幼,奉宋真宗为兄;双方以白沟河为界,隔界而治互不侵扰;宋每年需拿出二十万匹绢、银十万两“岁币”给辽国(仁宗年间,辽国借宋夏战争之机趁火打劫,将岁币增至绢三十万匹,银二十万两);在边界设立“榷(que)场”进行物资边贸。“澶渊之盟”后,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停止了二十五年的边境战争。然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宋辽贸易战,才刚刚开始。
茶——宋辽主要贸易产品
在宋辽的双边贸易中,茶叶主要贸易地点集中于陕西及河北,其中雄州更是茶叶贸易的重要榷场。雄州太守何承矩在真宗景德元年(1004 年)建议,于雄州置场卖茶,在必要的时候,茶叶也作为榷场贸易过程用来完成结账手续的主要“行货”。
在实际售卖的过程中,茶叶还经常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仁宗至和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有诏曰:
“雄州等处榷场姜、茶等,近来常是数少,应副不足。令三司应雄州等处榷场合用之物,计纲起发往彼,常令有备。” ——宋会要辑稿
宋辽的茶叶榷场贸易额巨大,北宋获利可观。据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记载:
“自景德中(1004-1007年),北戎(指契丹)入寇之后,河北籴便之法荡尽,此后茶利十丧其九,(陈)恕在(三司)任,值北虏讲解,商人顿复,岁课遂增,虽云十倍之多,考之尚未盈旧额。”
雄州,宋朝贸易特区
贸易战,“弱宋”将大辽彻底击垮
除了大宗的茶叶之外,宋朝出口的还有精美的瓷器、漆器,丝织品和布,以及从南洋进口的香药、犀角、珍珠等奢侈品。
宋朝向大辽出口的大量关乎民生的、可以大幅度提升辽国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幸福指数的商品,使得辽国民众越来越依赖宋朝的供应。
相比之下,辽国对宋朝的出口就十分单一,主要是羊、骆驼等牲畜以及部分矿产,最值钱的马因为属于战备物资,禁止出售。
边境贸易从这一刻起,变成了一边倒的局面,大宋对辽国出口产生巨大的贸易顺差,每年从双边贸易中获取大量经济利润。大辽每年从大宋那获得的区区数十万岁币,全部扔进贸易逆差中,起不到任何效果,都被大宋完全收回,还要倒贴无数钱财。
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
随着贸易顺差越来越大,辽国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大宋,以致辽国货币在本国内的流通量逐年减少,宋朝钱币在辽国开始大量流通,其信誉和价值已经远远超出本国货币。
到最后,辽国干脆不发行货币,全境都以宋国货币进行商品支付买卖。宋朝此时虽然每年仍象征性地给辽国岁币,但实际上已经完全控制了辽国的经济命脉,成为辽国经济真正的统治者。
比如王安石放开铜币外流禁令时期,铜币被整船运往辽国,辽国出现了泡沫经济式的繁荣。而王安石下台后宋廷又禁铜钱,辽国的经济一下子遭到重创。
经济上被宋朝钳制的大辽,文化上也深受汉族文化熏陶,其影响已经渗透到辽国的肌体各处。辽国的文化根底被瓦解,不再喜欢弯弓牧马的生活,使得以勇猛著称的契丹铁骑一百多年来再也没有南下侵扰宋朝。
宣化辽墓壁画:散乐图
在宋辽长达100多年的和平里,宋朝与辽国之间的边关贸易,看似宋朝以“岁币”委曲求全,实则是用经济取代武力逐渐掌控辽国命脉,甚至到了南宋时期,也把金国纳入到了自己的货币体系之中。
宋朝商品以摧枯拉朽之势,完全占领辽国社会,成为辽国百姓生活的首选商品,这场持续数百年的贸易战,宋朝确实是当之无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