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贺兰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个地方对中原王朝到底有多重要

历史文化6年前 (2019-04-19)210

还不知道:古代贺兰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贺兰山是古代中原王朝的一道天然屏障,由东北向西南绵延,长220公里,宽20—40公里,位于现在的宁夏 *** 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关于它名字的由来,历史上众说纷纭,但主要有两种说法:

之一种是:相传鲜卑族的贺兰氏曾居于此地,由此得名。

第二种:贺兰山地处塞外,古时大多是蒙古人的游牧区,由于它形状如同一匹骏马,在蒙古语中,骏马的发音就是贺兰,因此当地 *** 叫它贺兰山。

古代贺兰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个地方对中原王朝到底有多重要

贺兰山在中国古代一直有着极高的名气,不但因为它外形俊美壮观,更主要的是,它独到的地理位置,使得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都有数不清的战争在这里展开。贺兰山下尸骨皑皑,“战争山脉”的名声也就是在这一场场大战中打出来的。

为什么古代中国必须拿下贺兰山呢?

在中国古代,贺兰山的位置刚好将游牧民族与 *** 等农耕民族的隔开,成为两种生活习俗的分界线。就是这个原因,使得这里成为农牧冲突频繁,交替控制的地区,因此历朝历代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大多在这里展开。

古代贺兰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个地方对中原王朝到底有多重要

除此之外,因为贺兰山地形易守难攻,对塞外呈缓冲之势,拿下贺兰山,就可以随时向塞外发动进攻,国土很容易就能前移1000多里。这么关键的位置,就自然成为古代中原王朝与草原民族每战必争的战略要地了。

历朝历代,贺兰山战争不断

在历史记载中,贺兰山发生的首战应该追溯到公元前272年的秦朝时期,当时秦帝国与义渠戎就在此展开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激战过后,义渠戎在秦军战车的碾压下纷纷北逃,至此,秦帝国与匈奴间上百年的战火拉开了序幕。

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汉朝,卫青统帅的汉军又在此与匈奴展开大战,这也是汉族政权之一次延伸到贺兰山地区。在这场大战中,卫青以自己天才般的军事指挥才能,将匈奴击得大败,报了当年汉高祖白马之围的一箭之仇。

古代贺兰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个地方对中原王朝到底有多重要

21年后,汉武帝在贺兰山以北建立了北地郡管辖的廉县,从此贺兰山进入了 *** 统治时期。

不过这只是贺兰山作为战争山脉的片头曲而已,在之后的700年里,游牧民族与 *** 在此频频开战,你争我夺,贺兰山上常年染着一层血色。

隋唐时期,纷争再起

转眼到了隋末乱世纷争的年代,贺兰山先后被突厥、吐蕃等民族占领。突厥在唐朝初年甚至一度从贺兰山出发打到了长安城外90里处,旌旗漫天,险些将刚刚建立的大唐王朝推翻,好在当时的唐太宗临危不乱,巧妙的将敌军吓退。

公元630年,贺兰山雪尚未融化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派遣战神李靖率兵,趁着雪雾天气发动奇袭,将突厥的吉利可汗和他的几个儿子全部俘虏,押回长安,至此东突厥才宣告覆灭。

公元646年,唐太宗再次下令唐军出击贺兰山,联合回纥向突厥的下属分支“薛延陀部”发动进攻,一举收复贺兰山地区。

两百多年以后,唐帝国分崩离析,贺兰山也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曾经在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的党项族在此地不断发展壮大,到了李元昊统治时期,终于沿着贺兰山脉建立了党项族政权,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取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就是现在的宁夏银川,因其位置在中国的西北部,后世史称“西夏”王朝。

古代贺兰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个地方对中原王朝到底有多重要

西夏的建立就是贺兰山这一战火纷争数千年的山脉最辉煌时期,李元昊深知贺兰山对自己的重要性,为了打造这座天然屏障,他将全国十分之一的兵马驻扎在此地,山中埋伏众多骑兵,并囤积着大量的粮草军械,将整座贺兰山脉构筑成西夏王朝的大型兵器库以拱卫国家。

可惜的是,1205年,西夏数百年苦心经营的西部防线还是被蒙古铁蹄踏破,1227年8月,蒙古大军彻底攻占银川,从此,贺兰山进入了蒙古族统治范围,党项人在贺兰山留下的辉煌从此没落。

军民一体的贺兰山人

朱元璋推翻蒙古人统治建立大明王朝后,疆土较元朝有所收缩,贺兰山就成为明王朝与蒙元残余势力的交界山。朱元璋将整个宁夏地区包括贺兰山脉规划为“九边重镇”以此戍边。

古代贺兰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个地方对中原王朝到底有多重要

明朝中期,漠北游牧民族与明军时常在贺兰山处激战,尤其在1449年,明英宗亲自统兵征战瓦剌,却被瓦剌生擒,给明朝留下了惨重的教训。

于是,在此之后,明朝大兴土木,沿着贺兰山修筑了一座长城,用以拱卫大明王朝的西北边疆。除此之外,还在这一地区建立了总镇、卫、千户、屯堡等一套完整又严密的防御体系,这使得本就常年激战不休的贺兰山地区百姓养成半军半民的习俗,民风极其彪悍。

到了明朝末年,即便北方游牧民族已经逐渐没落,不敢再踏进贺兰山,这里的百姓也没闲着,只要一声令下全村都会出击作战,从普通农民转眼变成骁勇善战的将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来到这里时,就被贺兰山的百姓迎头痛击碰了一鼻子灰,仅仅一个小村子,就让他上万大军围攻了八天。

古代贺兰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个地方对中原王朝到底有多重要

经此一战,贺兰山百姓骁勇善战的名气也传遍了五湖四海。满清入关后,铁蹄几乎踏遍全国,但唯独对贺兰山一带的百姓采取招抚制度。

在清朝时期,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清军,都没践踏过这片土地,贺兰山才从此平息了数千年的战火。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4/247640.html

“古代贺兰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个地方对中原王朝到底有多重要”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张郃的真实死因是什么?都有哪几种说法

历史上张郃的真实死因是什么?都有哪几种说法

张郃出生于冀州河间郡,汉末时期投入了韩馥手下。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张郃是曹魏名将,在官渡之战时,张郃已经是河北名将,可以说,张郃成名非常早。张郃一生,从东汉末年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在木门道设下伏兵,张郃中箭身亡,可以说,几乎贯穿了整个三国时代。关于张郃之死,史书记...

苏颋: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是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

苏颋: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是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

苏颋(670-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尚书左仆射苏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苏颋自幼聪明过人,后进士及第,初授乌程县尉,迁太子左司御率府胄曹、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等职,迁工部侍郎,其父苏瑰死后袭...

在古代,勾践为了解决士兵的生理需求都用了哪些办法

在古代,勾践为了解决士兵的生理需求都用了哪些办法

提起越王勾践,那可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我国是一个上下有几千年历史的大国,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技,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对历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发展至今能有如今的成就是十分不容易的。经历了朝代的更迭,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战争,才...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

对蜀汉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印象中的诸葛亮有多厉害?在《三国演义》中,他是论个人实力几无敌手的";卧龙";,在刘备的再三邀请下出山,在敌军军队压境时临危不乱,在战事吃紧时创造木牛流马,在三国鼎立时稳住蜀汉阵...

古代皇宫里面的妃子每天都干什么打发时间?

古代皇宫里面的妃子每天都干什么打发时间?

那么,古代皇宫里面的妃子们每天的日常都是做些什么呢?她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代在经历了母系社会之后,转向了父系社会,此后女子的地位就没有之前那么高了,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都是男人,历史上那些手握重权的后妃,比如吕后、窦太后等,多多少少都会被认为是“干政”,更不要...

古代女子为什么要找男宠 其实男人比女人还要疯狂

古代女子为什么要找男宠 其实男人比女人还要疯狂

对古代男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女子为什么要找男宠,男子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皇宫里本来就男人少,皇帝活在,不得宠的女人大有人在,皇帝驾崩后新皇登基,原来的皇后和妃子就升为太后或太妃成了孀妇,但是,正常的生理需要下,就出现了背着皇帝暗中或者公开召进宫一些男子,这些人...

陆贽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陆贽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陆贽,字敬舆,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宰相,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他是为中唐贤相,其学养才能、品德风范,深得当时及后世称赞。权德舆比之为西汉名臣贾谊;苏轼认为他是“王佐”、“帝师”之才,文辩智术超过西汉谋臣张良。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陆贽出身江南四大...

历史上真实的曹氏,宋仁宗的第二位皇后到底奇在哪里?

历史上真实的曹氏,宋仁宗的第二位皇后到底奇在哪里?

宋朝后宫里的传奇皇后这一夜之后,曹皇后在史书上留下了生动的形象。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曹皇后和宋仁宗的婚姻一开始并不完美,两情相悦是肯定没有的,而是一桩政治婚姻。曹氏的祖父是开国的大功臣曹彬,当时曹家的势力之大,不说一手遮天,但也是举足轻重的。成长于这样家庭的曹氏自然接受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