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不同朝代的交通规则有什么不同?百姓走路到底靠那边走?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5-03)270

你真的了解古代的交通制度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人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其实在古代,也有一套交通规则,可能不像现代如此完善,但是也是古人的创举之作!

1。古代人走路究竟靠哪边走?

究竟古代的人们靠哪边走?这个问题在不同时期答案是不一样的。

先秦时期时期,采取的是男右女左,即男女走的路不同。

《礼记。王制》中记载:“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

说白了就是,在道路上,男的要靠右走,女的要靠左走,而车辆则在道路中间通行。

由于早期记载不全面,而且又有很大的地域文化差异性,此时中国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行走标准,而是伴随着国家的逐步统一,曲折又缓慢地形成。

到了唐太宗时期,国家相对统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各种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如车、船、轿子、牲口,再加上行人,道路十分容易拥堵,交通秩序极为混乱,造成守城士兵对车辆行人进行例行检查时,费时费力。

唐太宗是历史上有名的兢兢业业的皇帝,听说了这个情况后,对这件事情就上了心,奈何一直没有想好的对策。

自己想不出来没关系,手下一帮大臣,总不能让这些人白吃饭不干活呀。

唐太宗就让一帮大臣想办法,这时候马周就举手了。

马周是个孤儿。家境贫寒,不过人却很勤奋又有才华,得到唐太宗的赏识,后来官也做的挺大。

他这一生做了不少有利于唐朝初年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事,其中一件就是提出“来左去右”,规定人们进城的时候,靠左边走,回来的时候靠右边走。

其实,对于同一个人而言,都是靠右边走,这样即方便守城士兵检查,又缓解了交通压力。

这一举措具有积极的意义,已经和我们现在的行人靠右有差不多了。

不过,这一规定,在很多时候仍是局限于进出城时使用,并没有广泛的应用于道路交通中。

在宋朝时,“来左去右”这一规则还是没有在行人中形成固定习惯。

不同朝代的交通规则有什么不同?百姓走路到底靠那边走?

这从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就可看出。

画中所绘的汴京之繁华可见一斑,街道上车水马龙,可行人却是随意走在路上,没有固定的靠哪边行走,宋朝的首都都是如此,更何况其他地方呢?

2。超速超载是要被惩罚的!

没错,你没看错,就是打 *** ,大唐盛世时人口已经超过百万,因此交通规则的制定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唐律》超速超载是要被打 *** 的,这可不是在开玩笑。

在没有公私缘由的情况下,在街道、小巷中快速驾马或者驾车的,要被处以竹板或荆条抽背的处罚。

不过由于背部是经脉聚集的地方,一不小心就容易打没命,所以后来把打背部改为打 *** ,既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又不至于惩罚过重,闹出人命。

不过如果因为超速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比如人员伤亡,就不是打 *** 这么简单了。

要按照斗殴杀伤人的罪行减一等处罚。

当然可以有例外的情况,比如执行公务,具体的内容就是公文传递,朝廷命令发布,或者是有急病找大夫,有要事要追人,也是情有可原。

这些情况下,可以免于处罚,不过罚款还是要交的。

除了这些情况,其他情况免谈。

再说超载,关于超载,唐朝也有明文规定。

不过唐朝没有客车、货车,一般承担运输重任的是水路交通,即客船、商船。

如果船上超出了五十斤货物,哪怕是只超出了一个人,船主要被打五十大板。

以此类推,超出了多少,就要挨多少板子。

如果超载太多,那就摊上事了,就不再是挨板子,而是要吃上两年的劳饭。

可见古人对于这方面的重视一点不比我们少,而且打击力度还很大。

不同朝代的交通规则有什么不同?百姓走路到底靠那边走?

3。车夫也是要经过专业培训的!

现在我们开车出去最怕什么?最怕无证驾驶。

而在古代车夫这一职业也不是好当的。

所谓六艺,指的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御一方面指的是帝王的驾驭之术,另一方面就是我们今天所谈的驾驶交通工具的技术。

虽然不像我们现在考驾照一样,但是古代的车夫也不是谁都能当的。要经过专门的培训之后,才能上岗。

秦朝的《除吏律》就有相关的记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御人如果四次技术不过关,就要被罚四年的徭役并处以罚款。

而且只有那些车技出众的人才能被选做贵族的车夫。

别小看古代车夫这一行业,要是做好了,讨得哪个皇亲贵族的喜欢,可能随随便便就被封个大官。

4。文明出行,礼貌避让!

准确的来说,中国古代的交通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伦理为基础,即以礼让为先作为基本准则。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这是唐朝《仪制令》的内容。

不同朝代的交通规则有什么不同?百姓走路到底靠那边走?

宋代后,《仪制令》被刻在石碑或木板上,并立于道路中间,以提醒来往车辆和行人。

现代社会里,尽管交通规则十分完善,可是交通事故和交通纠纷仍是层出不穷,很多都是因为双方缺少礼让的态度,宁可撞一起,也不让一分。

如果人人都能秉持“礼让为先”的态度,很多的交通纠纷就可以避免。

虽然“贱避贵”是封建等级制度的表现,但除去其消极方面,里面的“礼让为先”的价值准则对于现代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正是于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为古代交通规则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虽然从现代视角来看,很多古代的交通规则是不能完全等同于我们如今所谈。

因为它既不系统,又具有随意性,甚至不可摆脱地带有封建制度的色彩。

但不可否认,一些规则确实开创了现代交通规则的先河。

通过这些来自古代的交通规则,我们可以看到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的印迹,再现那时繁荣的经济景象,以及对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延续。

这也正是研究古代交通规则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5/249979.html

“不同朝代的交通规则有什么不同?百姓走路到底靠那边走?” 的相关文章

刘邦对战项羽输了30多次 刘邦为什么还能夺得天下

刘邦对战项羽输了30多次 刘邦为什么还能夺得天下

对刘邦与项羽对战,惨遭30连败,为何还能赢得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打架的水平有多菜?史书上记载,刘邦跟项羽打仗,是每仗必败,有好几次还被项羽逼到了死角,堵到河边打,光淹死的将士就有十几万,过了河接着打,又遇到一条河,又被淹死十几万。要不是萧何这个霸道总裁在后...

司马家族作为百年贵族却被灭族 司马家到底得罪了谁

司马家族作为百年贵族却被灭族 司马家到底得罪了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家族到底得罪了谁?一个绵延百年的贵族,为啥被灭全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三国演义》的影视剧或小说,一说起它,人们就会想到一位经典的人物曹操。他有勇有谋,但身边还有一位文武双全的人,那就是魏国大军师司马懿。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在他之前的祖祖辈辈,...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为什么能名垂青史?明明他在位都还不足一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424年9月7日,实习了二十多年的皇帝朱高炽终于转正,成为明朝历史上第四位皇帝。然而前面二十多年兢兢业业、劳心劳力的工作,早已压垮了朱高炽的身体,这导致他在公元1425年...

纪晓岚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纪晓岚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说起这位纪晓岚大人能被现代人认识,那就多亏了那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6岁的纪晓岚,被人们称为神童,从此一路神童。从乡试,到殿试。从解元,到进士出身。从平民到走进朝堂,这一路纪晓岚31岁。文采出众的纪晓岚,在仕途的路上却变得坎坷。因为他没有得到重用...

汉中之战曹操是如何遇险的?又是如何脱困的?

汉中之战曹操是如何遇险的?又是如何脱困的?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在打汉中之时,带着许褚和徐晃去偷看张鲁之弟张卫的营寨,结果,张鲁大将杨昂、杨任突然率两路大军杀来,准备干掉曹操,危急时刻,许褚和徐晃立即进行了分工,他们的表现有何不同?许褚做了哪个正...

顾雍: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沉默寡言,公正无私

顾雍: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沉默寡言,公正无私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任会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

吕颐浩是谁?他的一生都有什么样的故事?

吕颐浩是谁?他的一生都有什么样的故事?

吕颐浩,南宋初年名相,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秦桧是宋朝最著名的奸臣,他曾经独相二十多年,把持朝政,残害忠良,一度让宋高宗赵构都忌惮不已。但秦桧这么权势滔天的人物,也曾经遭遇过政治上的滑铁卢,也曾经被政治对手扳倒过。扳倒过秦桧的这位牛人叫吕颐浩...

曹丕对甄宓是真的吗 曹丕为什么还要赐死甄宓

曹丕对甄宓是真的吗 曹丕为什么还要赐死甄宓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丕是真的爱甄宓吗?为何后来又要赐死甄宓?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植写洛神赋的时候,有一句“斯水之神,名曰宓妃”,被后世对标成了嫂子甄宓,也因此展开了曹氏宫廷狗血剧。但真实的历史,此宓非彼宓,洛神甄宓是后世歪曲曹植的原意,强行加上去的。那么问题来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