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每天吃一斤米 司马懿为什么敢断定诸葛亮命不久矣
对诸葛亮吃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败后,休兵劝农、练兵讲武、秣马厉兵,经过三年的筹备,于公元234年二月亲率数万大军进行第五次北伐,出斜谷道,在渭水南岸的武功五丈原扎下营寨。
这一次,他的对手依然是司马懿。
前几次北伐,蜀军暴露出运粮不继、后勤供应不及时的问题,司马懿认为这次也如此,因而率领魏军渡过渭水,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草,令蜀军自行撤退。
但诸葛亮吸取经验教训,一方面 *** 木牛流马用于运输粮草,另一方面在渭水、滨水附近屯田种粮,做好了长期交战的准备。
诸葛亮的战略意图是先拿下北原,再据此进军,为了迷惑魏军,作出想攻西围的假象。
但司马懿和另一名曹魏将领郭淮看破了他的心思,司马懿派郭淮抢先在北原驻防,没多久蜀军果然来了,被早有防备的郭淮击败。
之后双方进行了一系列小型战事,诸葛亮的总体战略思维是进攻,司马懿的则是防守。
某次,诸葛亮派虎步监孟琰驻武功水北,忽然水涨,阻断了孟琰和大本营的联系,司马懿趁机攻孟琰,诸葛亮则命工兵架桥,同时派弩兵向司马懿的部队射箭。
眼见桥快架好,司马懿竟然不做更多安排,赶紧撤军了,之后坚壁拒守,绝不出战。看起来是不是很怂?但就是这种怂战术,阻住了诸葛亮数万大军。
两军对峙三个多月,期间无论诸葛亮如何挑衅,司马懿硬是将乌龟精神发挥到极致,说不出,就不出。
为了让司马懿出战,诸葛亮真是什么办法都想尽了,派嗓门洪亮的士兵破口大骂?司马懿装听不到;亲自叫阵,司马懿还是不出。
后来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女人的衣裙和头巾,嘲笑他胆子太小,不是个男人。主将受辱,同行的魏将们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战,给蜀军一点颜色看看。
司马懿打定主意不战,但为了安抚手下大将们,他假意上表向魏明帝曹睿请战。估计君臣二人事先已经沟通过,曹睿派大臣辛毗持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
然后他们演了一出好戏,司马懿假装要带兵出击,辛毗就持节站在营门口以天子使者的身份拦住。
那么,司马懿是怕了诸葛亮吗?倒也不是。他不出战,是看出诸葛亮已在两军之间布置好阵势,魏军要是去了,那就是中计。这也是诸葛亮千里来攻,却不去打别的魏国城池,非要激司马懿出战的主要原因。
陷阱已设下,司马懿却不跳,诸葛亮很着急。正在这时,传来一个很不好的消息,曹睿御驾亲征,打败了孙权的进攻。
早在出兵之前,诸葛亮就派遣使者前往东吴,动员孙权共同攻魏。曹魏对东吴也是极大的威胁,因而大部分时候东吴和蜀汉是一条线的,孙权积极响应,趁势提十万精兵进攻曹魏所占的合肥,这是他北上的阻碍,甚至已经成为他的执念。
前面已经打过3次,没一次拿下合肥。这次也没成功,才听说曹睿亲征,孙权立刻就退了,十万大军如同出来旅了一次游。
孙权一退,蜀汉这边的压力无疑更重。虽然曹睿认为司马懿完全可以挡住诸葛亮,没有必要增兵,但若是出现意外,他立刻就能调动大批兵力进行增援。
反观蜀汉,精锐尽出,又路途遥远,援兵没指望。
诸葛亮的设想中,本就是让孙权牵制住一部分曹军主力,谁知孙权不顶用,诸葛亮就更急于与司马懿分出胜负。蜀军来此等于客场作战,不可能长久对恃下去。
某天,诸葛亮又遣使求战,司马懿与使者拉起了家常,像关心老朋友一样问起诸葛亮的饮食起居,使者很老实地说诸葛公早起晚睡,凡二十军棍以上的责罚都亲自过问,每天吃一斤米。
使者走后,司马懿很高兴地对周围的人说诸葛亮快要死了。
他因何能做出这样的判断?说穿了就不奇怪。刘备死后,蜀 *** 才不济,几乎是诸葛亮一个人撑起这个政权,耗费精力无数。用脑过度的人,寿命本就不长。
再加上使者所言,诸葛亮吃得少又事务烦多,一天两天还行,时间长了怎么受得了!三国时所说的米是粟米,不是我们现在吃的大米,一斤的份量不足以供应一个成年男子一天所需。
但蜀军这次粮草比较充分,不存在省粮的可能,再说了就算缺粮也不会缺到诸葛亮头上,只能说明他的身体很差,消化不了更多的粮食。
因而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没多久诸葛亮果然去世,临终留下的计谋还吓退了多疑的司马懿,不敢追击蜀军,这就是“死诸葛吓走活司马”。
所以,司马懿没那么神,他只是根据已知的条件推断出诸葛亮的健康状况,并不能确定诸葛亮一定会死在五丈原。只因恰巧被他说中,这事儿才越传越玄乎。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