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关羽到底是不是大意才失手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关羽失荆州,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这两天有时间,抽空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国时期的一些资料,关于荆州部分,看完觉得未必是关羽“大意”失了荆州,具体理由,请朋友们看如下分析。
先说说荆州,荆州按东汉行政划分,属于“北接宛、洛,东遏九江,一帆可至吴、会,西望巴蜀”属于三国时期的战略要冲,想要一统天下,荆州属于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战略计划《隆中对》也着重对刘备讲述了荆州的重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荆州重不重要?当然重要,刘备想要“兴复汉室”,三要素:益州、荆州和天下有变。就像有的古人所说,即使天下暂时未变,只要据有荆、益,依然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就算无变也可使之有变,但是一旦失去荆州,就算有变,那么想兴复汉室也是难于登天。所以,荆州的极端重要性,刘备集团上下都是非常清楚的。
那么刘备应该派谁守荆州呢?这个就要好好分析一下,荆州属于战略重心,不容有失,所以在镇守人选上必然非常慎重,忠心、功绩、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将军方面只能从关张赵马黄魏里面去找了,马超、黄忠、魏延(魏延还是算很有本事的一名将军,后来刘备将汉中要地派给他镇守,其能力足见一斑,史载“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就先不考虑了,新近才投降的,还不了解,任谁也不敢放心用,毕竟荆州对于成都来说属于天高皇帝远。剩下的只有张飞、关羽、赵云三个。先看张飞,“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以张飞的性格,部下忍受不了都会杀他,镇守荆州更是想都不要想。赵云呢?赵云本质上一直都是刘备的保镖兼近卫军将军,没有独当一面的资历和声望,统领荆州也不可能,选来选去那就只有关羽了。
魏延
再说说关羽其人,在古代对于一个武将的评价,往往是从“忠、勇、智”三个方面来看待分析的,史料记载“先主与羽、飞恩若兄弟,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以上资料都说明关羽和张飞是刘备创业最早的班底,也是当时最忠于刘备的人,而且关羽对刘备的忠心连曹操都非常欣赏--“曹公义之”,大家都知道,曹操能成就一番霸业,与他的看人识人的毒辣眼光是分不开的,连曹操都欣赏关羽的忠心。所以,关羽对刘备的“忠”没有任何问题。
再来看看“勇”,不管是关羽的千里走单骑还是其他人评价“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据险守要而不可犯”还是“关羽骁锐,必将为患”,还是后来的“围曹仁,斩庞德,禽于禁”等等,“勇”之一字,关羽当之无愧。
再说“智”,这一点,很多朋友就会反问,认为关羽都丢失荆州,怎么会有“智”呢?我们先不看丢不丢荆州,先单独说说关羽的“智”,刘备集团本来就人才匮乏,大家都公认的,武将就那么几个,谋士也屈指可数,主力入川之后,在荆州就没有留下什么像样的谋士,而且荆州距成都、汉中的距离可不是一般的远,所以,很多事情都要靠关羽独自解决,这才有刘备后来“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的名号来镇守荆州(此前一直有实无名)。可问题是,刘备给了他名号和权力,可没有给关羽人,关羽治荆州,只能依靠博士仁、糜芳、郝普和潘濬等人来治理荆州(关羽虽然假节钺,却没有人事任免权,古代君主对镇守一方的将军大臣基本从不授予地方人事权,防止坐大),所以,关羽镇守荆州只能一人独自应付,其他人又指望不上,不论是“单刀赴会”与孙权集团周旋,还是“遥授梁、郏、陆浑群盗印号,以为支党”为刘备进图中原做前期准备,只能由他一人独自完成。
所以,关羽独当一面的“忠、勇、智”都没有问题,那么关羽为何还会丢失荆州呢?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句话:“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也就是说,关羽体恤手下的士卒,但对于那些士大夫阶层则不是那么特别尊重了。而且,关羽、张飞是最早跟随刘备打天下的人,刘备对他们二人自然非常了解,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刘备对张飞是有过劝告的,但为何对关羽没有?因为在刘备看来“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那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对于关羽北伐襄阳,有人会说那是关羽擅自行动,毁了刘备的大局,对于这种说法,首先,我们要知道,关羽对刘备的忠诚没有任何问题,他作为刘备集团统镇一方的大将,自然是了解整个蜀汉的战略意图的,也就是说诸葛亮为蜀汉集团制定的战略方针他是知道的,刘备于建安二十四年春,拿下了汉中,在刘备拿下汉中之前,关羽也在同时间不断与曹魏集团交锋,不断吸引曹魏注意力“(建安二十三年)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也就是说,关羽与曹魏集团的战事,退一万步讲,就算刘备没有下令(刘备没有下令的可能性不大),但刘备绝对是知道的,战事从建安二十三年初持续到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不可能没得到消息,但刘备并未反对关羽北伐与曹仁的战事,说明是刘备下令关羽(至少默认关羽)北伐的。
那么,关羽北伐是为了执行“一路出秦川,一路出荆向宛、洛”的战略吗?建安二十四年春,刘备就已经拿下汉中,同时,关羽就开始准备发动襄阳战役,同时进行,按推断,这就是刘备的安排,刘备应该是准备从汉中出发进攻关中的,但为什么后来又没有呢?“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关羽发动襄阳战役,刘备在汉中,无论如何也要发动战役以呼应关羽的战事,但刘备没有,而是在筹备“进位汉中王”的事情。
“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博士仁、糜芳、潘濬“与关羽不穆”,郝普则“为吴将吕蒙所谲,开城诣蒙”,作为一个官员,在存亡面前,至少能够分清楚对错,但他们的行为很奇怪,虽然“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但并没有像张飞“鞭挝健儿”那样鞭挞士大夫,就算再不和,也不至于拿国家存亡开玩笑,但那三个恰恰相反,而且糜芳和刘备的关系不一般,而郝普则更搞笑,居然是被吕蒙骗的,要知道,郝普是刘备直接亲自任命的。而刘封、孟达在关羽危亡之际居然也作壁上观,这个也很不符合常理。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关羽发动襄阳战役,至少刘备是同意的,但刘备并没有真的想让关羽攻下许昌,“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这句话就很能说明问题,而“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关羽是“降汉不降曹”的,也就是说,刘备默许关羽发动襄阳之战(以刘备的威望,要是想阻止关羽北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关羽则以为发动襄阳之战是为了救出汉献帝!刘备一直都以汉室忠臣的面貌出现的,救出汉献帝,他刘备怎么办?真的当大臣?刘备当然不愿意,不然也不会在曹丕篡汉之后,“不加确认”的情况下登基称帝了。所以,关羽想救出汉献帝,而刘备又不能反对,就只能暗中让其他人拖关羽的后腿了,再加上门阀思想作祟,于是才有了其他不可思议的一幕。只是后来,刘备玩砸了,没料到死了关羽还丢了荆州。关羽肯定不知道这是刘备的意思,底下人也不敢说这是刘备让他们干的,而且关羽前线作战,后面这一帮子人拖后腿,关羽绝对会找他们算账,于是,两下一合计想活命就只能倒向了孙权,只是找了个“有隙”的拙劣借口。在三国时期,官僚选拔基本都是基于九品中正制,出身门阀世家的官僚很多都看不起出身草根的官员。(后来刘备伐吴前,孙权想议和,刘备也没有讨要这些人)。
关羽北伐襄阳“威震华夏”、“中原震恐”,刘备没出川,关中地区没事儿,曹魏就以举国之力来对付关羽,为了对付关羽,曹操连徐晃,张辽,于禁都派过去了,曹仁都被关羽包围了(基本能打的都到场了),孙权集团则为了夺回荆州,也是挖空心思对付关羽(为此策划多年,从鲁肃时代就开始了),也就是说,关羽以一己之力对抗曹魏和孙吴两大势力的同时,还捎带着蜀汉半个势力以及当时的门阀势力,这个局面,别说关羽,就是曹操来了也无解,所以,关羽丢了荆州,他的责任还真没多少。
当然,以上只是我一人看法,如有其他看法,可以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