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惠文王处死商鞅和汉文帝诛杀晁错是一个道理吗?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5-28)15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商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商鞅这个人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从一个小小的无名之辈到最终用惊世变法改变战国时代的格局,从最初的游历魏国而不得志,到后来成为了秦国发展的根基,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

也正是因为商鞅的存在,秦国的发展才能够顺风顺水,秦国才能够在战国时代崛起,才能够有与各大诸侯国进行争霸的机会,秦国之所以能够在最后一统中原与这个人的变法也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的。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就是这样一个为秦国的发展奠定了根基的人,他最终的结局却并不美好。据说商鞅最终死于五马分尸,这可谓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法。事实上,史书上说,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支撑,那些曾经在商鞅变法当中受到利益损害的贵族们,想要置商鞅于死地之后进行复辟,而没有了秦孝公对于商鞅的庇护,他便成为了刀俎上的鱼肉,最终被逼谋反,死在了战场之上。

在他死后,贵族们依旧不解气,对他的尸体实施了车裂之刑,一代传奇商鞅就这样消亡在了历史当中。那么秦惠文王为什么要放任商鞅被贵族们迫害呢?又为什么在商鞅死后一就要对他实施车裂之刑呢?

商鞅之死的真正原因

有人说那是因为秦惠文王幼年时期,曾经因为商鞅而受到严重的惩罚,因此对商鞅怀恨在心。有人说是因为秦惠文王的老师赢虔被商鞅实施惩罚而导致残疾,为了替自己的老师报仇才害死了商鞅,那么这两种说法真的是正确的吗?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秦惠文王为什么要杀死商鞅?他究竟是为了公报私仇还是有什么需要掩人耳目的目的呢?

秦惠文王处死商鞅和汉文帝诛杀晁错是一个道理吗?

实际上,秦惠文王之所以要杀死商鞅,表面上来看是要顺应贵族的想法,给贵族重新登上秦国权力舞台的机会。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以缓兵之计,想要用商鞅的死来安抚跃跃欲试的贵族们,同时安抚自己愤懑不平的老师,为他进一步的推行变法争取机会,我们之所以这么说,有以下几个原因来进行例证。

商鞅死后,变法继续进行

之一个在商鞅死后他的变法并没有停止,甚至在秦惠文王的推动之下,商鞅的变法在秦国实施的更加顺风顺水。在秦孝公时期,因为秦国积贫积弱已久,变法推行的并不是十分的顺利,那个时候贵族对于秦国发展的阻拦还比较严重,百姓们也处在那种“有功无赏,有田无耕”的状态之下,并不能够为秦国整个国家的发展提供多少力量,所以在秦孝公时期变法其实是磕磕绊绊地进行的,虽然到了后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那毕竟只是一个开始。

商鞅臣服贵族,变法能够成功得益于秦孝公的支持

可是秦孝公却是死在正值壮年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商鞅是因为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才能够在秦国进行变法,贵族之所以能够臣服在商鞅的变法之下,也是因为秦孝公的原因;而这个时候,秦孝公却突然离世,贵族们失去了压制,自然不甘心就这样交出手中的权利,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时间段内,秦国是最为危险,而变法也是最为脆弱的。

我们上面已经说过,秦国在之前其实是积贫积弱已久,受贵族的影响已经有几百年,所以贵族在秦国的扎根是非常深,而变法才实行了几十年,所以如果在这个时候,秦惠文王与想要复辟的贵族势力硬碰硬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致使秦国陷入内部混乱,让秦国刚刚积蓄的国家实力被挥霍一空,同时在那样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里,一个陷入了内部混乱的国家,很容易成为其他国家争相讨伐的对象。

秦惠文王杀死商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如此一来,秦国就极其容易土崩瓦解,前辈们的努力也将功亏一篑。所以在这个时候,秦惠文王需要做的必须是首先安抚贵族,所以只能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顺应贵族的意志除掉商鞅,但是在暗地里需要加强商鞅变法在秦国的影响,让变法成为秦国发展道路上不可割裂的因素,也只有这样秦国才能够保持之前的发展状态。

其实如果秦惠文王真的是站在贵族那一边的话,那么在商鞅死后,他的变法必定不会在秦国继续推行下去,可是事实却恰好相反,商鞅虽然离开人世了,但是他的变法却遗留了下来,秦国依旧在根据他的变法蓝图进行发展和规划,依旧以它的变法为根基,不断地发展壮大。所以我们从商鞅变法并没有停止这一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秦惠文往首先不是真正的站在贵族那一边的君主,这也就表明她并非是与商鞅的变法对立的人。

嬴虏是更大贵族,也是秦惠文王的老师

第二个是因为当时与商鞅站在对立面的人是赢虔,赢虔是什么人呢?他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哥哥,也是秦孝公能够登上秦国王位的主要推动者,实际上,赢虔的治国能力以及他的军事能力并不比秦孝公要弱,不过可惜的是,赢虔是秦献公的庶子,在身份地位上是没有资格去登上秦国的王位的,赢虔也十分明白这一点,所以与其与秦孝公争得头破血流,不如由自己做主将其推上王位,那么他将是秦孝公继位的大功臣,是秦国更大的贵族。

可是让赢虔没有想到的是,秦孝公继位之后,便任用了商鞅进行变法,而商鞅变法的核心便是革除贵族的权力,让贵族失去对秦国发展的控制。这就让赢虔的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后来赢虔又成为了秦惠文王的老师,那时年轻的秦惠文王还是秦国的太子,却触犯了秦国的法典,可商鞅变法在那个时候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法治的概念正在被人们渐渐地接受,如果这个时候不能让人们看到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话,那么商鞅的变法就会成为一纸空谈。

秦惠文王触犯法律,商鞅处罚嬴虏

但是太子毕竟是国家的根基,所以商鞅便选择了处罚秦惠文王的老师,也就是我们上述所说的赢虔。如此一来,赢虔与商鞅之间的恩怨就此开始,可是商鞅只是一介草民,如果没有秦孝公的赏识和任用,他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在历史上出人头地,但是赢虔却是当时秦国贵族之首,代表的是贵族的利益,代表的也是贵族的权威。

秦惠文王处死商鞅和汉文帝诛杀晁错是一个道理吗?

可以说,作为秦国旧贵族的首脑又作为秦惠文王曾经的老师,在秦孝公死后,他在秦国的地位可以说是无人能及。因此,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贵族与商鞅有着恩怨纠葛的话,那么秦惠文王或许还能从中调和,可是商鞅的死对头却是赢虔,一个刚刚继位的秦惠文王无法招惹的人,所以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也为了让秦国的发展更加稳定,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够让赢虔带领着臣服于他的贵族重新登上秦国的舞台,所以他必须除掉商鞅。

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秦惠文王之所以选择杀死商鞅,其实是为了变法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为了秦国不再承受像之前那样被贵族影响的磨难,为了能够让秦国先辈们的努力不功亏一篑。

或许他这样的做法对于商鞅不甚公平,可是作为一个继承了秦国历代先辈意志的君主,作为一个掌握着秦国发展命运的君主,他连自己的无奈都没有办法去消磨,连自己的命运都没有办法去安排,又如何能够让他为了一个人而放弃一个国家呢?或许如果他真的为了商鞅去贵族硬碰硬的话,那才是对秦国更大的不负责任,才是对先辈们更大的不尊重。

汉文帝诛杀晁错与商鞅之死如出一辙

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比如后来到汉文帝与晁错。在刘邦建立天下之后,采取郡国并行的制度,也就是说,在大汉王朝的统治范围之内还有诸侯王的存在,后来汉朝的权力传承到汉文帝手中之后,他手下的大臣晁错,清楚地看到了诸侯存在对于皇室权威的危险,主张削弱诸侯王的权力然后进一步收回他们的封地,以此来巩固皇帝的权力,来使社会更加和平稳定的发展。

汉文帝其实明知道晁错,这样的主张是正确的,可是晁错的这种策略却是侵犯了诸侯王的权力地位,因此,在众多诸侯王合力的逼迫之下,汉文帝不得不杀死晁错来安抚沆瀣一气的诸侯王,这其实就与我们上述所说的商鞅之死,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这也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个君主的纠结和无奈。

君主为了息事宁人而牺牲个人利益,实属无奈

很多时候君主的权力是否稳定,还要取决于朝中的势力是否均衡,像是赢虔那样身为贵族之首的王族,又像是汉朝那样庞大的诸侯王联合,这都是能够颠覆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潜在因素。

因此,作为一个君主,在没有完全的把握能够消除这些潜在因素的条件之下,只能够选择息事宁人,而这种息事宁人必定要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甚至是生命,可是这在当时那个社会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或许这种牺牲一个人来安定整个天下的做法,并不能够被绝大多数的人所认同。

秦惠文王处死商鞅和汉文帝诛杀晁错是一个道理吗?

可是作为一个君主,他的直接目的或者说根本利益,就是天下的安定,就是朝堂局势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之下,以一个人作为筹码是完全可以实施的,我们并不能说这就是君主的错误,因为对于他们来讲,很多事情也不是能够凭借一个人去掌控的。

无论是汉文帝也好还是秦惠文王也好,他们都曾经在无奈之下做了让后来人不甚理解的事情,可是不得不说他们这样的做法却是确实为国家谋取了实际利益的,或许在我们看不到的黑暗深处,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他们也曾独自痛惜过。

秦惠文王能力有目共睹,国家利益至上

其实秦惠文王作为秦国的之一位王,他在执政方面的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在商鞅死后,他安抚了那些躁动的贵族,让他们再也没有借口来威胁君主,之后又趁此机会大力推行商鞅变法,让秦国的发展更加的迅速,后来又任用张仪为秦国谋取了很多的实际利益,并派遣司马错攻打下了巴蜀地区,为秦国增添了一个天然粮仓,为后使战争爆发提供了很大的粮草支撑。

实际上我们从张仪与司马错对于巴蜀问题的主张上来看,就能够发现秦惠文王这个人并不是任人唯亲的。张仪是秦惠文王一手提拔起来的大臣,也是秦惠文王身边的红人,可是在面对张仪攻打韩国与司马错攻打巴蜀主张的冲突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听信张仪的建议,而是经过了慎重的考量和商议,最终支持了司马错的主张。

所以由此来看,秦惠文王其实是一个将国家的发展利益放在最前端的人,无论是自己十分宠幸的大臣也好,还是由别人推上位的大臣也好,只要能为秦国的发展谋取切实的利益,那么他们的处张在何时何地都能站稳脚跟。

或许秦惠文王与商鞅之间或许曾经发生过摩擦,但是对于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来说,他能够选择去推行商鞅的变法,就表明着他是认同法治制度的,所以如果说他是因为自己的私人恩怨将商鞅逼上绝路的话,也是说不通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5/254439.html

“秦惠文王处死商鞅和汉文帝诛杀晁错是一个道理吗?” 的相关文章

夏侯玄最后为何会被夷三族?他做了什么?

夏侯玄最后为何会被夷三族?他做了什么?

夏侯玄在魏、晋之世咸有重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夏侯玄是魏晋禅代之际的一个关键人物,他和曹家、司马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司马懿对他青睐有加,司马师却执意要杀死他,司马昭流着泪为他求情。但司马师还是心狠手辣的诛杀了夏侯玄并夷三族。名重天下的大名士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是地讲,在正史中...

同样都是汉武帝的妃子 卫子夫和钩弋夫人谁的结局更惨

同样都是汉武帝的妃子 卫子夫和钩弋夫人谁的结局更惨

还不知道:卫子夫和钩弋夫人,同是汉武帝宠爱的妃子,哪个结局比较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88年,汉武帝已经年近七十,有一天,钩弋夫人摘下自己的发簪耳环,跪下磕头如捣蒜,求汉武帝宽恕自己的罪过,汉武帝却说:“带下去,送入掖庭监狱!”钩弋夫人立刻被几个人架着就要...

曹操活到了66岁 后代寿命为何那么短

曹操活到了66岁 后代寿命为何那么短

为什么曹操的后代都短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魏政权延续46年,皇帝换了5个,一个比一个短命。曹操活到66岁,也算长寿,可仿佛诅咒,他的后人,没有一个人活过他。这是为何?作为三国时赫赫有名的枭雄,曹操活到了66岁,不算短命了,可他的后人却都不给...

被围困麦城时,关羽没有选择挟持诸葛瑾脱困是为什么?

被围困麦城时,关羽没有选择挟持诸葛瑾脱困是为什么?

麦城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场战役,在《三国演义》里被浓墨重彩地描写。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勾结孙权,夹击关羽,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刘封、孟达不救,糜芳、傅士仁投降,关羽孤立无援,退守麦城,被东吴大军围困,弹尽...

谢裒:东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谢裒:东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谢裒(282年~347年),本名谢魮,字幼儒,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散骑常侍谢衡的儿子,太保谢安的父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陈郡谢氏,才兼文武。永嘉年间,起家琅琊王(司马睿)掾、丞相参军。晋元帝即位,授丹阳郡尉。永昌元年(322年),授太常卿。永和三年(347...

有哪些与王敦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王敦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于清谈,迎娶襄城公主,授驸马都尉,历任太子舍人、给事黄门侍郎。支持晋惠帝复位,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卿、侍中,...

吴范: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擅长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

吴范: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擅长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

吴范(?-226年),字文则,会稽上虞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擅长术数。与刘惇、赵达、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吴范以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闻名于郡中。孙权起于东南,他委身事奉,每推算灾祥多应验,遂显名。孙权委以骑都尉,领太史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