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中经过怎么升级 妃子们究竟是如何晋升的
还不知道:清朝后宫制度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清宫剧一直都是很多人喜欢的一种类型,虽然都是现代人臆想出来的,但是却也满足了很多人“升级打怪”的心理,看着主角一路上升,打倒所有的对手荣登高位,自己也获得了一些满足。不过,真实的后宫不是这样,不过后宫那么多妃子,也是有等级划分的,那么如果在清朝后宫里,该如何去进行升级?清宫的妃子们是如何晋升的呢?
清朝的时候,是有着两种不同的选秀方式,出身不同,对应的选秀当然也是不同的,我们下面先来看之一种选秀方式,出生在八旗的秀女,会被选为妃子,清朝的时候,有着明确的规定,八旗的女子们,只要到了13、14岁的,就必须先要参加选秀,只有落选以后,才可以自行婚配。
第二种,就是内务府的选秀女,其实也就是选宫女,家世好的,出生高贵的女子才能直接选妃,内务府出来的女子出身都不算高,所以只能是送进宫来选宫女的。当然,清代的时候,一般很少有麻雀变凤凰的事情出现,所以挑选宫女的时候,也是对血统有一定要求的,因此,宫女得到了皇上的宠爱,也是可以升为妃子的。
那么这样精挑细选进宫后的女子,是不是真的各个都是美人呢?其实不是的,清代选妃,其实更加挑选家世修养都高的女子,对颜值要求反而是其次的,如果贪恋美色就和清朝祖宗传下的规矩相违背的了。
清朝的时候,妃子的等级分了很多的,更低的就是答应、常在了,一般是宫女被宠幸以后可以有的封号,直接选的秀女,一般都会被封贵人、嫔、妃,再往上升就是贵妃了,而皇贵妃虽然是很尊贵的位置,但是一般皇后在位时,通常是不立皇贵妃的,更高位的,当然就是皇后了,母仪天下,皇上所有女人中,地位更高的女性。
而这些后妃们的位置所对应的年例也是大不相同的,皇后身边有10个宫女,每年还有1000两银子的年例,妃是有6宫女,300两银子,答应就只有2个宫女,30两银子,这个差距真的就是很大的了,这也是后宫女人想要晋位的原因之一。
而如果后妃们想要升级,要有几个要素,皇上的宠爱,生育了皇子公主、家族的势力大、宫中的资历老,如果有这些要素,那么一般才能晋升,所以,后宫中,从答应升到皇后,的确的非常的不容易的。
进宫看背景
和大国企一样,要想拿到清代后宫的编制,首先要看背景,看娘娘您路子够不够硬。
观清一代,绝大多数后妃都来自显赫之家,并且是选自上三旗八旗女子。清朝的后妃大部分来自满族和蒙古族, 以及一些汉军八旗和其他的少数民族女子。而一般民间女子尤其是汉族女子是不可能进皇宫,亦不可能封为妃嫔的。
看过各种“孝庄xx”“xx顺治”的同学想必也知道了,清初统治者所制定的“满蒙联姻”政策, 主要是由于清初的政治形势和满清习俗决定。想要征服和控制一个地区,最简便又不流血的 *** 就是和亲。于是清初大力和蒙古联姻,既保住清的大后方又能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
故清初,大部分的后妃都来自蒙古,如大清册封的之一位皇后———太宗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懿靖大贵妃、康淑惠妃、世祖废后、孝惠章皇后、淑惠妃等都是来自蒙古,并且都是来自一个氏族—博尔济吉特氏。当时,一个家族出了三位皇后,可谓是显赫一时。
后来,清已经在中原获得了统治权。这时,通过选秀,特选取有功大臣之女、将军之女或妹、各地封王的格格等,充实后宫,广诞皇子皇孙,为清王朝的千秋万世做贡献;又可以通过选秀与大臣联姻成为“亲家”,使得大臣更加忠心为朝廷卖命。
此种制度不同于明代选秀。 明代恪守明太祖的规定:“天子及亲王后妃宫嫔等, 必选良家女子而聘焉, 戒勿受大臣所进, 恐其食缘为奸,不利于国也”。故代除明成祖徐皇后出身显赫之外,是中山王徐达之女,其余均来自下层之家的女子。在清朝,出身不好想进入后宫并得到很高的位份,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当然,万事都有例外。传说在雍王府门口卖豆浆的甄嬛,能够一路通关当上太后,实属奇迹;而她的儿媳妇儿令妃,内务府包衣出身,也能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摇身成为嘉庆帝的生母,也是清代后宫自主创业,杀出一条血路的大魔头。
升职熬资历
清代后宫中等级森严,皇后身为国母,与妃嫔既是妻妾关系,又是君臣关系。在等级和礼仪上有着严格的区别,妃殡见皇后和见皇帝一样必须行臣妾之礼。
所以在《延禧攻略》里,富察氏之一次对高贵妃发飙,说的话就是:“高贵妃真心急,我还没来就急着走。”正是在用这个规矩压制她。
不同于新式互联网公司都在追求扁平化管理,经理和员工也都是坐在一起办公,国企更强调地位差异、等级制度。而在清朝后宫这种典型“国企”,自然也不会出现公司常有的薪资倒挂现象,资历、地位与薪资待遇强挂钩。
但这样僵化的制度也有好处。就是即便你没有真性情让皇上好奇生真爱,也没有艳冠群芳以色侍人,更没有宫斗手段800招。每天就是佛系打卡混吃等死,照样能够混到普调级别。每逢遇到大升职机会,按部就班就能升职加薪。拿固定工资,有过节福利,确实是一份不错的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