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逍遥津之战,孙权的十万大军被八百人杀得丢盔弃甲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6-20)210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逍遥津之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三国时期,天下英雄风起云涌,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讲的是三国以少胜多的战役双方人数差异更大一战——逍遥津之战。

逍遥津之战,孙权的十万大军被八百人杀得丢盔弃甲

公元215 年(即赤壁之战七年后),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不仅吕蒙、陈武、甘宁、凌统、潘璋、宋谦、徐盛、丁奉、贺齐、蒋钦等东吴名将参战,由于曹魏因西征汉中的张鲁而在江淮地区的兵力非常空虚,所以,当时驻守于江淮附近的东吴将领孙皎、周泰、朱然、朱桓、全琮等人,都应参与此役。此时,合肥只有七千守军,曹军主力又在关中,不可能来得及赴援,在各方面来说,这场战役东吴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曹操在出征张鲁前,派护军薛悌送函到合肥,写到“贼至乃发(贼军到时就打开)”,在大军压境之际,张辽等便打开曹操之函,写到:“若孙权军来到,张、李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出战。”因双方兵力悬殊,诸将都对此指示感到疑惑。本来张辽、李典二人不睦,曹操为了防止战中二人间隙至于不利之境,于是命令乐进守城接应。于是当夜张辽就在七千人中募选死士,选出了八百人。杀牛宴飨将士,预备次日“迎接”孙权,给他来个“惊喜”。

第二天凌晨,天色刚亮,张辽被甲持戟,亲自策马在前列。在他率军冲入东吴营垒之前,张辽就已经亲自斩杀了东吴军队的数十人和两名将领。随后,他一边大声呼喊自己的名号:“张辽在此!”,一边拼杀,冲入了东吴阵营。敢死队直冲进孙权主阵,在混战中,东吴猛将陈武不幸战死,宋谦、徐盛都负伤往后退,潘璋这时正好在他们后面,便驰马上前,斩杀了宋谦、徐盛的后退士兵两人。原本往后退的败军看到这种情形,尽皆回到自己岗位戮力死战。但张辽依然冲到了孙权的主帅麾旗之下。孙权大惊,周围人不知该怎么办,于是便逃向一座较高的山冢,孙权的卫队持着长戟防止曹军冲上来。张辽在山脚下吼着,要孙权下来决一死战。孙权不敢有所举动,后来等局势稍稳一看,张辽军也不过数百人而已,就下令其它在外的军队从后面把张辽这些敢死队围起来,围了数圈不让他们有机会逃跑。

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毕竟八百对十万实力悬殊过大,张辽就算是战神下凡也是必死无疑。

然而……

在东吴军队“围辽数重”之后,张辽看局势不对,连忙率左右将士突围,杀出一条血路。张辽与左右数十人杀出重围后,回头一看,其馀陷在重围的战士们高喊著:“张将军难道要丢下我们不管了吗?”于是张辽又再领着这数十人,杀进包围几层的东吴军,把其它人带了出来。东吴军人人都被张辽军震撼到,没有人敢抵挡他们。从凌晨战到中午,吴军将士原本高昂的斗志都萎靡下去了,张辽遂领军回城,整备守城事宜。而曹军初战告捷,军心大振,将领们对张辽也心悦诚服。

数日之后……

孙权大军到齐后,就展开了攻城作战。谁知合肥城在以前的杨州刺史刘馥的积极建设下,城墙高又坚固,木柱石头等防御器材一样不少。而且,在张辽800将士成功以少胜多之后,合肥城内因为军心稳定而守则必固,反观孙权的军队则丧失了斗志与信心。东吴诸将连续强攻了十几日都打不下来,吕蒙、甘宁等人一时也都想不出什麼破城之计,此时东吴军中疾疫流行,再打下去也没什麼意义,孙权只好下令班师。

逍遥津之战,孙权的十万大军被八百人杀得丢盔弃甲

东吴各兵团接获命令就依次各自退去了。张辽在城上看著吴军退去,却发现孙权主阵押於后面,其余部队都已先行出发了。东吴军部队散退,孙权身边正是兵力最少的时候,机会岂可错过。“好客”的张辽自然要亲自相送(毕竟人家大老远地带着十万弟兄来做客,人家要走了的确是要送一送。)

孙权要诸军先退,然后本阵自逍遥津口渡河南撤,所以此时北岸只剩孙权的一千余名车下虎士以及吕蒙、凌统、蒋钦与甘宁。此时孙权看到合肥城内步骑齐出,心知不妙,赶紧派人去将前面已撤退的部队叫回,无奈那些部队已上路一段时间,一时还赶不回来。所幸有东吴众将拼死相救,并且在张辽即将活捉孙权时驾马越河才侥幸逃脱。

有诗云:

諕杀东吴众小儿,张辽名字透深闺 。 才闻乳母低声说,夜静更阑不敢啼。

逍遥津之战的胜利对曹魏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因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带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经过此战,曹魏一血赤壁之耻,曹军士气大震,而东吴也因此错失进军中原的良机,东吴在此后的十五年里不敢进军合肥(张辽以逍遥津之战奠定了五子良将之首的地位,孙权也因此荣获“孙十万”的美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6/258406.html

“逍遥津之战,孙权的十万大军被八百人杀得丢盔弃甲” 的相关文章

雍正对兄弟们刻薄猜忌 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

雍正对兄弟们刻薄猜忌 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

对雍正对兄弟刻薄猜忌,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他对胤祥有多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皇帝在继位前和继位后对待兄弟们的态度完全不同,在继位前雍正对待兄弟们比较温和,还能团结兄弟,可是雍正继位之后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对兄弟们刻薄猜忌,尤其是对曾经参与争夺皇位的兄...

有哪些与姜夔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姜夔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曾著《大乐议》宁宗时献于朝,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其中《白石道人歌曲》是其自度曲附有旁谱。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轶事典故...

朱元璋派遣和尚去各藩地辅佐,是什么用意?

朱元璋派遣和尚去各藩地辅佐,是什么用意?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明史·姚广孝传》中,非常明确地记载了朱元璋在全国各地选拔和尚,以及把和尚派给各藩王的故事。“洪武中,诏通儒书僧试礼部。”“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第一段文字讲的是,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谋士,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见李儒对董卓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汉献帝时,李傕推举李儒为侍中,但被献帝拒绝,后不知所踪。一、 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董卓是汉末汉献帝时期的权臣,是他毒死少帝刘辩把献...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对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

有哪些与胡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胡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胡综(183年-243年),字伟则,豫州汝南郡固始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擅作辞赋。少年避难江东,十四岁时在孙策属下做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之后陆续任职金曹从事、鄂长、书部。东吴将领晋宗弃吴降魏,胡综与贺齐生擒晋宗,加官建武中郎将。建安二十...

刘备三顾茅庐时没有实力,没有地盘 诸葛亮为何还选择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时没有实力,没有地盘 诸葛亮为何还选择刘备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也是世人公认的智者形象代表。诸葛亮早年隐居隆中,后来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在他的辅佐下,刘备阵营迅速崛起,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穷二白到与曹操阵营、孙权阵营分庭抗礼,三足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