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贞观之治的真相 这个盛世真的是一个虚假的吗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6-30)240

很多人都不了解历史上的虚假盛世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唐太宗李世民,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的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唐太宗在位期间,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因其时年号为“贞观” ,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所以,他统治的这一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揭秘贞观之治的真相 这个盛世真的是一个虚假的吗

后世之人一直认为: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且在《新唐书》中有这样的叙述,大意如下:“贞观四年,市场上的米价为每斗四钱到五钱,外出几个月的百姓均无需闭户,街面上随处可见牛马等牲畜,百姓外出几千里都无需储备干粮。”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贞观四年的时候,唐朝的生产力已经达到了鼎盛,至少已从此前的战乱中有了根本性的复苏。

熟悉经济学的朋友都知道,用粮食价格来衡量社会状况显然是不准确的,也不具备说服力。用《汉书》中的一句话来反证,就是“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大意为:粮食的价格低得不合理,就会使农民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粮食的价格高得离谱,更会危害社会的经济命脉。

因此,粮食的价格处于不正常水平,这说明:贞观四年李氏王朝的政绩仍是不成功的,反倒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更何况,唐朝时期的首都很难出现每斗米四钱的怪事。想要了解真相,我们不妨继续拿《新唐书》中的内容来举例。

在《新唐书》的某部分中,有这样的记载,意为:唐朝时期的长安附近的土地虽然肥沃,但是,可供耕种的土地非常稀少,根本无法满足都城的日常需要。

因此,长安的粮食往往需要通过漕运这种方式从各个地方调运。

众所周知,漕运粮食需要耗费相当数量的运费,由于唐朝时期的交通不便,通常一斗米的运输成本要达到三钱左右。按照《新唐书》中,长安每斗米仅需四钱的说法来看,莫非这些粮食在出产地售卖的价格仅需一文一斗?显然这是不符合常理的,这也是《新唐书》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长安米贵”这句话,用来形容唐朝时期的长安经济再合适不过。

早年,白居易拜访前辈时,就曾听到过“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这样的风凉话。此外,贞元年间有据可考的关中更高米价为每斗千钱,而当时长安地区储备粮更大的粮仓——太仓,仅储备了供天子六宫食用十天的粮食。从唐太宗到唐高宗,短短几十年,米价就从四钱涨到千钱,显然这也是不符逻辑的。

其实,贞元年间,长安地区粮食的价格也曾创过“历史新低”,这是一次百年难遇的特例。

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贞元初年宰相陆贽曾建议朝廷向民间购买低价米,扩充太仓的粮食储备。随后,朝廷就在关中地区收购了大量的谷子,而这些未脱壳的谷子仍需七十钱一斗。在高宗登基之初,且史书中明确记载的“谷贱”时期,谷价就已达到了七十钱一斗,与前文中所提的贞观年间米价四钱相距甚远。

拨开重重迷雾,我们不妨继续推敲。在《新唐书》中,不可信的数字究竟说明了什么?笔者认为:完全是史官从中伪饰,所以,才为后人呈现了“米价四钱”的荒诞笑话。我们仅通过此一事管中窥豹,就有充足的理由怀疑发生在初唐时期的那场盛世。

那么,一个国家的国力究竟如何?

仅靠史官寥寥数笔是无法详细叙述的,还需看外人的评价。当时与唐朝交情匪浅的高昌国王鞠文泰,曾说过这样的话:“往吾入朝,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也。”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无非就是说:初唐的经济水平比不上前朝罢了。

实际上,终李世民的一辈子,也没能让唐朝的经济追赶上隋朝,在人口上更是与隋朝相距甚远。在李世民驾崩三年后,某日,李治曾向户部官员询问今年人口的增长量,偶然得知,隋朝时期全国总人口有八百余万户,而如今唐朝人口仅有不到四百万户。

由此可见,李世民奋斗了一辈子,也没能让国家的人口追赶上前朝,甚至连一半都不如。

伪造盛世古而有之,其实,早在贞观之前,就已有统治者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的王朝贴金了,相比之下,唐朝只能算作“后来者”。在《晋纪总论》中,曾如此评价过太康时期的社会状况:

“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

揭秘贞观之治的真相 这个盛世真的是一个虚假的吗

那么,太康时期的国家真的如此繁盛吗?显然,这非常值得推敲。如果真的像这段内容中所说,太康又怎会三代而亡国呢?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

由此看来,李世民不过是照搬了先人的套路,在史书中为自己的脸上贴金罢了。

参考资料:

【《新唐书·志四十一》、《贞观政要·卷一·政体》、《资治通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6/260039.html

“揭秘贞观之治的真相 这个盛世真的是一个虚假的吗” 的相关文章

李多祚曾协助发动神龙政变,为什么被李显处死?

李多祚曾协助发动神龙政变,为什么被李显处死?

李多祚(654年—707年),盖川人,靺鞨族,唐朝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唐朝的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将军。此人本是靺鞨族的一位酋长,后来率领部落,归降唐朝,成了唐朝的将军。归降唐朝之后,此人为唐朝征战四方,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皇帝信任。此后更是被调回京城,守...

火耗归公是什么 雍正为何要大力推广

火耗归公是什么 雍正为何要大力推广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火耗归公”是什么意思,雍正为什么要大力推行火耗归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勤政的皇帝,其中在清朝皇帝中雍正算得上是工作狂一般的存在。他的一生当中先后换过35副眼镜,这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视力不断下降。雍正在位时间不长批阅的奏...

张佳胤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佳胤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肖父,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万历...

马谡: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得诸葛亮器重

马谡: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得诸葛亮器重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

作为二婚女,刘娥有什么魅力迷得宋真宗神魂颠倒?

作为二婚女,刘娥有什么魅力迷得宋真宗神魂颠倒?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刘娥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作为二婚女,刘娥有什么魅力迷得宋真宗神魂颠倒?请听我详细道来。刘娥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刘延庆曾在五代十国的后汉政权出任右骁卫大将军之职,她的老爹刘通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曾出任四川嘉州(现今四川乐山)刺史...

许褚为何要杀许攸?事后曹操是如何对他的?

许褚为何要杀许攸?事后曹操是如何对他的?

许褚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将,曹操的重要部将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许攸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当时在睡觉,来不及穿鞋,赤脚跑出来迎接。许攸建议曹操奇袭乌巢,烧毁袁绍粮草,这一招釜底抽薪,使得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击败了袁绍,立下大功,也因为有功,所以许...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 他们是怎么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饿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 他们是怎么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饿

张飞和关羽,一个卖枣一个杀猪,哪来的一身武艺,助刘备夺天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有人问,关羽和张飞都是野路子出身,一个卖枣,一个杀猪,为何却能骁勇善战,助刘备三分天下?关于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的说法,其实是出自《三国演义》。这两个职业或...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东汉末年各方割据势力互相争斗,为了获得足够的实力,有能力的将领以及谋士,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出自名著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为有才能的人跳槽提供了正向的理论依据。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那段历史时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