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和元朝都是征服王朝 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认同感如此之高呢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6-30)300

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认同感如此之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元朝从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开始,到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为止,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前后共计98年。

元朝的前身是大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建立了大蒙古国。之后,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于1227年8月攻灭西夏,1234年3月攻灭金朝,完全占领了华北地区。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了三次西征,最终,使得蒙古帝国称霸了欧亚大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起,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共296年的历史。

清朝和元朝都是征服王朝 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认同感如此之高呢

然而,元、清两个朝代,作为两个由外来民族征服中原而创造的王朝,却有着很高的相似度。两个朝代均在中原维持了相当长久的统治,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两个由外来民族统治的朝代,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二”的外来民族大一统王朝,二者之间各有异同。

元、清在创建王朝之前,都只是盘踞一方且人口不足百万的部落民族,而他们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前,所面对的对手均是人口达上亿的中原帝国。从建国的时间点来看,这两个朝代均是在前朝处于末期,政权变得四分五裂后趁虚而入,且统一的方式也是如出一辙的逐一击破。

再从统一战争中,展现出的战斗力来看,蒙、满两大民族均势不可挡,在中原大地上所向披靡。从朝代发展上来看,两大外来民族在入主中原后,均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中原儒学文化,并继承了中原帝国的国统,在短时间内迅速“自废武功”,如此这般,不一而足。

清朝和元朝都是征服王朝 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认同感如此之高呢

讲完了相同点,我们不妨再来聊聊它们的不同点。

正是这两大朝代存在一点极大的不同,才使元、清两朝的历史变得大相径庭。这一点不同就是,蒙古人和满人统一中原所耗费的时间,自1205年西夏遭到蒙古入侵开始,直至1279年南宋覆灭,蒙古人用了足足七十五年的时间成为中原之主。

在这一过程中,蒙古铁骑的恶名传遍了大江南北,使西夏、金、吐蕃、大理、南宋等诸国迅速沦陷。相比之下,满人一统中原却只用了短短二十年时间。自1644年满人入主山海关,直至1664年成规模的最后一股反满势力被铲除,不多不少刚好二十年。在这一过程中,八旗精锐同样将恶名传遍了中原大地。

那么,二者同样属于“征服王朝”,为何这两大民族统一中原的时间相差这么大呢?笔者认为,其中存在几点客观原因:

首先,满人十分擅长拿捏 *** 的心理。在满人入主中原后,并未显露出争霸天下的野心,而是打出为崇祯帝复仇的名号,使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收割民心。在随后的战争中,归顺满人的明朝降军为满人效死忠,冲在满人面前做挡箭牌,分担了大部分战争任务。

而部分有识之士看破了满人的野心后,也曾尝试组织反清势力,不过,这些势力由于内部不合,自身发生严重内耗,所以,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

以至于,在满人平定北方后,天下大局已定,南明已无回天之力了。

其次,入主中原的蒙古人并非蒙古主力。由于在南侵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同时进行着西征,所以,绝大部分兵力都被调往西方战场。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蒙古人都未将进攻重心放在中原,他们的主要战略为蚕食而非强攻。因此,我们很难看到蒙古在南侵之初,发动过大规模战争。

正因如此,蒙古才与西夏打了将近二十五年,与金国打了二十三年。蒙古人无主力在中原,而他们在中原面对的却是各势力的王牌军,例如金朝的忠孝军、南宋的川陕军、西夏的步跋子。要知道,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在当时象征着世界王牌,战斗力不容小觑。

蒙古人在一统北方后,战况有所好转,然而,蒙古铁骑却遇到了新的麻烦。在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区,铁骑可谓是无往不利的大杀器。然而,到了地形复杂的中原南部,这些仰仗机动性作战的铁骑,就失去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变得捉襟见肘。

很多朋友受到资料的误导,认为:蒙古人之所以能够平定中原靠的就是骑兵。

实则不然。

蒙古人能够统一南方,靠的是水军和步兵,在南侵的过程中,蒙古人极少动用骑兵。此外,我国南方的气候非常复杂,来自苦寒之地的蒙古人很难适应这种气候,在长途奔袭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一定数目的折损。相反,清军在南侵的过程中,动用了大量土生土长的汉族降军,有效杜绝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清朝和元朝都是征服王朝 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认同感如此之高呢

最后,蒙古人和满人所遭遇的抗元势力和抗清势力,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蒙古人遇到的是西夏、金、南宋之精锐,而满人遇到的多为农民军及地方武装。显然,二者的对手有着天壤之别,使得征服中原的难度自然不同。因此,清军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统一大业,而蒙古却花费了数倍的时间。

并且,统一后,满清比起元朝更会团结 *** ,虽然,基本也是满汉分治满人高贵,但相比于元朝 *** 位列蒙古人、金人、色目人之后,好多了。甚至,前期的清朝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平定叛乱,击准部于西北,平三藩于西南,拒沙俄于东北,复台湾于东南,现今中国之疆域,基本上就是清朝确立的。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认同感比对元朝的认同感要高了。

参考资料:

【《清史稿·太宗本纪》、《明实录·崇祯实录》、《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传》、《中国文明史·元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6/260066.html

“清朝和元朝都是征服王朝 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认同感如此之高呢” 的相关文章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真的不行吗 历史上有人试验过吗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真的不行吗 历史上有人试验过吗

对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行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子午谷奇谋”是三国时期一次大胆的军事构想,由于当时并未实施,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支持的人说,“兵者,诡道也”,如果诸葛亮当时采用此计,那么蜀汉的命运将被改写;反对的人说,此计风险太大,几乎等同于直接送命。1400年后,...

婉贵妃一生无儿无女,为何最后还能得以善终?

婉贵妃一生无儿无女,为何最后还能得以善终?

婉贵妃,陈氏,陈延璋之女,乾隆帝妃嫔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有别于白月光的富察皇后,嚣张跋扈的高贵妃,心思歹毒的娴妃还有嫉恶如仇的魏璎珞,婉贵妃则属于知进退、懂格局、识大体的女子。婉贵妃一生不争不抢,一生无儿无女,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封建社会,尤其是置身皇宫大院,有子嗣跟无子嗣则是自...

刘备最后选择赐死刘封是因为诸葛亮说的吗?

刘备最后选择赐死刘封是因为诸葛亮说的吗?

刘封,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三国演义》中,对刘封的死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关羽在败走麦城后,遭遇了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关羽父子被擒后遇难。这期间,关羽曾派廖化向刘封、孟达求助。但两人见死不救,致使关羽遭难。关公死后,廖化去成都哭告刘...

孙桓: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桓: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桓(198年-223年),字叔武,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建武将军。孙河第三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仪容端正,器怀聪明,博学强记,能论议应对,孙权常称为“宗室颜渊”。初擢为武卫都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参与由吕蒙指挥的袭击荆州行动,从讨关羽于华容,招揽...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字孝则,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丞相顾雍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览群书,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孙权将孙策之女许配于他。以善于识人为名,官至豫章太守。人物生平顾邵博览群书,少年时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在成都称帝时,只有三个大臣反对,结果最终都没有好下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建安二十五年的时候,曹丕终于按捺不住寂寞,强迫汉献帝将皇位传让给他,延续400多年的大汉朝终于灭亡。而这个时候也就给了刘备一个机会,要知道刘备是三国之中唯一一个打着匡复汉室...

曹操能统一中原是因为挟天子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操能统一中原是因为挟天子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孟德为何能统一中原?不只是挟天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有一位口碑两极分化的枭雄,他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世人都说曹操是乱臣贼子,以要挟天子来得到天下,这样一个人就算成就了大业,但也因此遗臭万年。可是纵观他在三国...

杭州将军是什么官职?雍正帝为何会调任年羹尧去担任?

杭州将军是什么官职?雍正帝为何会调任年羹尧去担任?

胤禛是情仇第五位行第,年号雍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对年羹尧已经非常不满,准备打击他。当时雍正已经把打击年羹尧的想法付诸行动。先是,年羹尧弹劾四川巡抚蔡珽。但是雍正却不听年羹尧的弹劾。本来蔡珽是有罪的,但是雍正却认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