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上官婉儿涉及一桩宫廷秘闻 所以李隆基非要杀她不可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6-30)320

还不知道:上官婉儿为何必须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大多数人想到唐朝的女性人物,之一直觉就是女皇武则天,因为她是历史上公认的女帝,在位期间有颇多建树,执政手段丝毫不比男人弱,做事雷厉风行。但当时还有一位厉害女子,入朝为官,她就是上官婉儿,其实这两位女性是有联系的,是武则天改变了上官婉儿的命运,或者可以说是他们家的命运也是被武则天改写的。

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是她的祖父,祖父不仅有政治才能,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但后来因为他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而被罚满门抄斩,当时的婉儿不满周岁,武则天放过了她们母女,让她们去掖庭宫做奴,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上官婉儿并没有变得自卑懦弱,相反成长为了一个美丽的才女,以才华而在宫中出名。

这一切离不开母亲郑氏的教导,在她怀孕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巨人给了她一个秤,还告诉她,将来孩子能够拿的这个秤,一定能够称量天下之士,即便是生下了女儿,郑氏还是抱着希望,女儿将来能够成为经世之才。

而且权倾朝野的武则天也是女子,所以她相信自己的女儿将来也能够成就大事,所以即便是在掖庭,她还是会每天教导女儿学习各种知识,诗词歌赋,文史吏事,皆广泛涉猎,或许是因为家门缘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成为了一个才女,她的名声传遍了后宫。

根据后世发现的墓碑,墓志上写着她十三岁就被封为才人,武则天曾经也获封过这个封号,年龄虽然有些出入,但她却是实在那时就被武则天赏识,武则天见识过她的文章后,免除了她的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她在武则天手下做事,聪慧灵敏,长袖善舞,很快就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让她去管理大小军政要务的诏书。后来她甚至是被称为“巾帼宰相”,足以可见她手中的权力有多大。

上官婉儿爱权势,但也喜欢研究诗书,当时唐朝有很多赛诗会,婉儿都会做评委,评定天下才子的优劣,夺冠的人从此仕途一路坦途,所以他们对上官婉儿十分膜拜。

上官婉儿不慌不忙登上彩楼,一篇一篇阅读,不中意的就把诗文往下扔,最后她选了宋之问的诗为之一名。

上官婉儿涉及一桩宫廷秘闻 所以李隆基非要杀她不可

上官婉儿的诗作如何呢?她擅长写山水诗词,以女性独有的细腻笔触将自然景观写出来,为豪迈向上的大唐之气注入一股清流——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

当初她凭借出彩的文章和秀美的小楷得到了赏识,这还显现在她的诗作中,格律严谨,或是清新自然,或是壮大恢弘,感受独特,很少有女子的诗作能够达到如此程度。上官婉儿是有着玲珑心思的女子,但即便她在聪明,毕竟不是圣人,也总会犯下错误,差点性命不保。当时她被准许自由出入内宫,一来二去她和男宠张昌宗相熟,两人勾搭在了一起。

上官婉儿涉及一桩宫廷秘闻 所以李隆基非要杀她不可

有一次被武则天撞破了,有人竟敢和她的男宠厮混,武则天当即发怒,拔出金刀指向上官婉儿,两人跪下哭喊着求饶恕,武则天念及男宠的求情和上官婉儿的才华,最终没有严惩,只是在她的额头上割了一道浅浅的伤痕,痛斥一番后,便放过了两人,可上官婉儿额头上的疤痕却无法消除。

女子一向在意容貌,上官婉儿在把疤痕处刺了一朵红色的美貌,显得她愈发美貌动人,宫中女人也纷纷模仿,当时流行开了红梅妆。不过还有另一种红梅妆的说法,武则天怪罪她私自篡改诏书,便判她“黥面”,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红梅都是为了掩盖疤痕的。

顺风顺水的上官婉儿经过这个教训后,她对武则天更加恭敬了,不敢冒犯,两人在处理政事方面上都是得心应手,武则天很信任她,让她贴身参与朝政事务,书写重要诏书。其实上官婉儿是将野心隐藏了,她想要更多,在武则天病重之时,她找了太子李显作为靠山,两人有了感情,在随后的神龙政变中,她也出了一份力。

上官婉儿涉及一桩宫廷秘闻 所以李隆基非要杀她不可

没了武则天,宫中还有一个韦皇后,她也有着极大的野心,似乎想要效仿当年的武后,就连中宗不敢反抗她,所以上官婉儿转了念头,投靠韦皇后,她向韦皇后拉拢了许多的官员,还引荐了武三思,此人曾是她的情夫。此后这一派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太子李重俊要铲除这些官员,还要抓捕上官婉儿。

她逃到了韦皇后跟皇帝跟前,说太子要造反,于是他们一行人连忙逃向了玄武门,而不明情况的太子跟着杀出了一条血路,但最终却被部下杀死了。这样的结果让韦皇后以为她是在帮助自己,所以更加重用她。她还成为了中宗的嫔妃,但私下里却养着情夫,和男子勾搭,中宗被皇后毒死了,对外宣称突然暴毙,但她意识到这其中有内幕,韦氏并不可靠,所以她又改变了主意。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颇有当年她母亲的风范,所以上官婉儿开始和太平公主频繁联络,可此时韦氏又让她拟写遗诏,这是关键的一步,决定着她属于哪一派,也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她做了二三十年的女官,早已看穿了其中的阴谋诡计,她认为韦氏想要模仿当年的武后,完全是自不量力,所以她重新确定了靠山,看中了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她去了公主府上,一同伪造了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参谋政事。

太平公主也有自己的心思,若是韦氏掌权,那么她将来必定不好过,所以她暗中扶持相王,还有他的儿子李隆基,最后的这句遗诏就是她授意加上的。这份遗诏遭到了韦氏一派的反对,他们要剥夺李旦的权力,让韦皇后参谋政事,所以太平公主的计划落空了,但上官婉儿已经表明了立场。

上官婉儿涉及一桩宫廷秘闻 所以李隆基非要杀她不可

后来等到李隆基一派清除韦氏势力之时,上官婉儿的住处也被包围,但她并不担忧着急,她认为自己当年的遗诏已经是表明对李唐皇室的忠心了,但她还是被以品行不端、迷惑皇帝、秽乱后宫的罪行被处死。其实她的遗诏写的是拥立李重茂,并非李旦,而且多年来她抬高武家,贬损李家,李隆基都看在眼里,对她早有不满,况且她极具能力,所以同样有野心的李隆基自然不会放过她。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6/260088.html

“上官婉儿涉及一桩宫廷秘闻 所以李隆基非要杀她不可” 的相关文章

如果张辽先去救援樊城会是什么结局?

如果张辽先去救援樊城会是什么结局?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这一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当时,交战双方,关羽取胜,于禁被俘,庞德被杀,于禁所督七军三万多人全军覆没。关羽取得辉煌胜利,威震华夏,曹操吓得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问题是,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原因,是于禁不会统兵打仗吗?...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穷苦出身,童年过得极其痛苦,常常饱一顿饥一顿的,这种悲惨经历直接导致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他坐上帝位之后,面对贪官,可以说是铁腕铁拳铁石心肠,曾经有一位贪官挑衅他,朱元璋只说了5个字,就震慑了所有人。那么,朱元璋是如何治理官员腐败的呢?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思想有些局限。...

历史上汉宣帝对刘贺非常提防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汉宣帝对刘贺非常提防是因为什么?

汉宣帝刘询,西汉第10位皇帝,前74-前49年在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宣帝当了皇帝以后,派了张敞等很多大臣去监督刘贺。当张敞把刘贺的日常作为报告给汉宣帝以后,《汉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上由此知贺不足忌。”也就是说,汉宣帝认为刘贺昏庸无比,胸无大志,因此完全不值得提...

嘉靖皇帝的一生中有过几次皇后?分别都是谁?

嘉靖皇帝的一生中有过几次皇后?分别都是谁?

嘉靖皇帝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明世宗的三位皇后都没有得到善终,各自命运多舛。陈后心胸狭窄,张后没有赢得欢心,方后死于非命。她们三位在历史上虽然没有被沦为政治牺牲品,可凄惨的结局总不免让人觉得些许惋惜。拨开历史迷雾,一起走进那个王朝。...

高阳公主作为李治的姐姐 李治为什么要赐死她

高阳公主作为李治的姐姐 李治为什么要赐死她

还不知道:李治为何要赐死风姿绰约的姐姐高阳公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治赐死姐姐高阳公主,源于一场香艳的“风流案”。贞观年间,长安城里抓获了一名小偷,按说偌大的长安城,抓个小偷也是正常的事,但关键是,从这名小偷的赃物里,搜出来一件特殊的东西。这件东西是一个枕头,...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崇祯和魏忠贤相比,他到底差了哪一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历史上始终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年崇祯皇帝不应该杀害魏忠贤,若是魏忠贤在位的话肯定崇祯皇帝不会把大明王朝给整垮,可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后果,虽然当时的朝廷可能会依旧的乌烟瘴气,但会有一种另外的...

黄巢用六十万大军攻破长安 唐朝为何没有被推翻

黄巢用六十万大军攻破长安 唐朝为何没有被推翻

你真的了解黄巢拥兵六十万,攻破长安城,为何却无法推翻唐朝?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880年十二月初一,黄巢率领六十万大军攻破了潼关,兵锋直指唐朝的都城长安。唐僖宗闻讯后仓皇出逃,黄巢坐在金色的肩舆上,在众多将士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进入了长安城。黄巢实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誓言,并在长安...

顾谭:三国时期东吴太常,特别受太子孙登看重

顾谭:三国时期东吴太常,特别受太子孙登看重

顾谭(205年—246年),字子默,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太常,顾邵之子,丞相顾雍之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顾谭少年时和诸葛恪、张休、陈表同为太子孙登的学友。而顾雍因为高见卓识,特别受太子看重。位在太尉范慎、谢景、羊衟之上,从中庶子转任辅正都尉。赤乌年间,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