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从军达到十二年之久 为何十二年里没有人发现她的女子
还不知道:花木兰从军为什么没有被发现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不光是读过《木兰诗》的人知道,很多喜爱戏曲的人也知道,这是一段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的故事。但是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如果的确有这样一段历史,花木兰身为女子,为什么能够单独在军营里面女扮男装从军达到十二年之久,这十二年竟然还没有被人发现,直到最后回了家里,才主动说明自己的身份?花木兰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木兰诗》在我们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朗朗上口,大多数人都会背几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歌,讲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因为多部影视剧改编,花木兰在银屏上经常出现,代父从军故事也走进千家万户。
那么为何花木兰不得不替父从军呢?花木兰这十二年军旅生涯这么久没有被发现女儿身,是怎么做到的?让我们一起来聊聊,看是否从中找到答案。
从小个聪明伶俐、志气高昂的花木兰,得知年迈的父亲将被征招入伍 ,以对抗日渐入侵的匈奴时,她担心父亲的安危。花木兰决定告别家乡,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邂逅大将军李亮。这段时光虽然艰苦,但却是花木兰表现自我的舞台,保卫国家,又得民心拥护。’
如果你读过北朝民歌《木兰辞》,就会知道那是因为“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北魏皇帝(可汗)发下征兵令,花木兰父亲名列其中,必须应征。
但花木兰父亲年岁已大,又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如何是好?显然,可汗的这次大点兵,已经给木兰一家子带来了愁苦,所以《木兰辞》开篇写道:“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花木兰想必辗转难眠,思量了一夜,才终于想到了对策,下定了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那么你会不会问道:既然“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北魏 *** 又为什么非要木兰家派丁入伍呢?木兰家不 *** 从军不行吗?不行。因为北魏实行的是府兵制。
所谓府兵制,就是朝廷将一部分民户划为“府户”(军户),免其“租调”(人口税),但军户必须世世代代服兵役,当朝廷需要士兵上战场时,每户要出一名男丁 *** 出征。父死子替,兄亡弟代,不可以逃役。军令传下来,花木兰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让老父亲上阵,要么自己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花木兰在军营中,为何十年之久没有被发现女人身呢?
10年之久,不是仅仅的几天时间,只要是女人都知道;女人每个月都会来列假事,她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同男军他们同睡一起和洗澡时怎么没被发现呢?各种问题……
首先大家都是知道的,古代没有卫生巾,解决这个基本都是热水等,在艰苦的战场上,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烧热水呢?基本是冷水或不洗澡解决的,冷水多了,自认也可能会月经推迟或不来,花木兰心好人缘好,或许跟烧水丫头拉好关系,特为她烧热水,个人偷偷的在那边洗,一次夜袭敌营木兰不幸箭伤,养伤在民女韩梅家。数日后,曾受木兰救助的韩梅,对花将军产生痴爱之情,求婚不允欲自别,情急中木兰只好吐露女儿身份。
当后来被大将军李亮(评书里的校尉金勇)发现,韩梅为木兰百般辩解,说出木兰原是女儿身。自此,二人相濡以沫,情感笃深,誓同生死,痴情如火,苦受煎熬,木兰也是难抑依恋之情,后成为花木兰的丈夫。他们都是大将军和校尉,在军营里有权力和威望,单独让花木兰洗澡或独住一房,即使军营有人知道,碍着大将军的面子也不会对外说出去。
每打完一次仗,累的都不行,战士们都是倒地就睡着了,连吃饭恐怕都是时间极少的,那时战士们只想着能多睡一会觉呢。
再者花木兰既然想好出来替父从军,女扮男装,都也早想好做好解决这些问题了。
《木兰诗》里“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称可汗,明显说明花木兰是少数民族,南北朝时期的北地中原是鲜卑人入主,少数民族的子女舞刀弄枪很正常,而“木兰当户织”又说明当时北地少数民族已经汉化了,但还保留游牧民族的特性,上马能征战,下马能耕织。
《魏书》和《北史》原本应该有她的传记,但“以事闻于朝”,她的女儿身暴露了,犯下欺君之罪,虽赦免,青史留名的机会随即被褫夺。
当然,不管花木兰军营十年之久没有发现女儿身到底是什么原因,但一代巾帼花木兰的事迹值得敬佩和学习的榜样,她的传奇不属于哪个统治阶级,而属于广大的老百姓,其孝、其忠、其勇,是我们民族大家庭共有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