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才女蔡文姬,她的一生有多坎坷?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蔡文姬的故事。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字昭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同时还精于天文、数理,通晓音律,在洛阳依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王灿以及后来文武兼资、终成一方霸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于文,又善诗词歌赋,兼长辩才,音律就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破了这种幸福。
在蔡文姬16岁时,由母亲做主嫁给河东世族卫家卫仲道为妻。卫仲道身为为河东世族,自然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当时也是有名的大才子。这夫妻二人才学相吸、志趣相投也算得上神仙伴侣,可惜的是不久之后卫仲道因病去世。
卫仲道的死不仅让蔡文姬伤心欲绝,还让蔡文姬背负了克死丈夫的骂名。无可奈何的蔡文姬只得重回娘家,在她父母去世之后,蔡文姬便成为了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在东汉末年那个动乱的年代的孤单飘浮。
东汉朝政的腐败,终于引发了黄巾军动乱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开始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身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甚至连升三级,拜封为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方势力的联合反对。
董卓火烧洛阳之后,迁都于长安,后来董卓被吕布刺杀,余众也皆被收监治罪,蔡邕请求枭首删足以谢罪,《汉史》,士大夫也多叹惜而想救他,但终究免不了一死,徒然地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以议论的话题。董卓死去之后,他的部将又想要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族人便乘机掠掳中原一带,父死无依的蔡文姬不幸也被胡人抢走了,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起被带到番地,饱受番兵的 *** 和鞭笞。
她在被虏获时创作的《悲愤诗》写道: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表达了她生不如死的心情。
这年她才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在这十二年当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
《后汉书》只是这么记载: 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我们无法想象语言不通的文姬如何在异地生活。
在这十二年之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了北方群雄。当他得知自己老师的女儿被掠到了南匈奴之后,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把她赎了回来。蔡文姬多年被携持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膏肉酯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不觉泪流满面。在汉使的催促之下,她在忧虑之中登车而去,十二年的生活,一时使她意念丛生,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离去之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拍》,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文姬在周近的护卫下回到故乡陈留都,但故乡已经是破败不堪,已无栖身之处,在曹操的安排之下,她嫁给了校尉董祀。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她每日小心翼翼地伺候丈夫,只求他不要嫌弃自己。
生活好像又重回了正轨,谁知命运对蔡文姬的捉弄并未停止。没几年,董祀犯罪当斩。文姬不想再失去丈夫,失去唯一的家。她不顾什么大家闺秀的风范,严冬雪天,披头散发,光着脚跑去相府求情,用凭借记忆默写出父亲蔡邕的藏书作为交换,换回了丈夫的命。
这样奋不顾身的救命之举,再冷酷的心也被融化了。从那之后,董祀才真正地了解蔡文姬,与她相知相守。后来两人相爱,隐居在蓝田,生了双儿女。即使是先婚后爱,历经磨难的文姬也算终于找到了幸福的归宿。
因为文姬留下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作品,很多人给她冠上了天下之一怨妇的称号。对文姬是很不公平的!与其说她是怨女,不如说她是强女。
她的一生,浸透了汉末乱世人命如草芥的时运,受尽命运的捉弄,经历了别人几辈子才能经历的不幸。她有着杂草般的生命力和平凡女子所没有的坚强,正是这份韧性,让她在乱世中活成了一个奇迹。
曹操的文学也是震古传今的,这样的人就特别地爱书,尤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惊恐答道:妄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之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成一体。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远嫁河东卫家。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咳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老家。她最后嫁给董祀,也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1700多年后的1956年,已经对历史剧封笔十六年的郭沫若先生在七天之内著就一部历史剧,这部剧的名字就叫《蔡文姬》。他曾对人说: 我就是蔡文姬。
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
她不仅才华横溢,更是才智过人,弱女子一肩担日月,救董祀垂死之命,续蔡邕未成之书。
千百年来,她把她的才华,她的灵气,她的磁场,甚至她的声音,她的呼吸,她的味道。。。。。。她把一切都留在她触摸过的历史中,
使这个历史也附着有她的魔力,幻化出一件美丽的霓裳,随时等待着将你紧紧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