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宫油水最多的机构,连皇帝都管不了?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7-15)10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内务府”这三个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清朝初期,皇太极建立了“内务府”这个机构。

顺治时期,内务府被改为十三衙门。康熙继位后,又重新折腾出内务府。

从此,内务府在制霸宫廷的路上越走越远,到最后连皇帝都不敢惹这个机构。

1。高级保姆

为了处理好宫廷内大大小小的事情,内务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内务府衙门主要包括七司、三院等,还有一些附属机构,如三织造处等等,皇帝家的衣、食、住、行问题通通由内务府解决。

再苦不能苦皇室,再累不能累天子。内务府算是清朝规模更大的机关,职官人数多达3000,比户部还要多十倍以上。

清宫油水最多的机构,连皇帝都管不了?

就拿内务部下面的“御膳茶房”来说,它分为膳房、茶房、干肉房等等。

但皇帝又不是永远待在一个地方,所以御膳房又包括“外膳房”、“养心殿御膳房”、“园庭膳房”、“行在御膳房”等等,保证皇帝宅在家、日常工作、外出旅游时都能吃好喝好。

此外,各宫各院都自带膳房,根据妃嫔等级有大小之分。

仅仅在养心殿御膳房这一处,就有几百人专为皇帝服务。

庖长2人,副庖长2人,庖人27人,领班拜唐阿2人,拜唐阿20人,承应长20人,承应人44人,催长2人,领催6人,三旗厨役57人,招募厨役10人,夫役30人……这仅仅是“承应膳差人”。另还有大量“司膳太监”,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

这又仅仅是正常编制内的,另又还有大量“额外招募厨役”。

可能皇帝看上某位大臣家的一道菜了,那个大臣的厨子就会直接调到御膳房,皇帝什么时候想吃这道菜了,他就什么时候做。不管是一年想起一次,还是一辈子都不被想起,这个厨子就这样被御膳房养着了。

但这不是全部,还有一批专门研究皇帝饮食的御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私人营养师。为了让皇帝吃得健康,这群御医会到处搜寻稀奇古怪的食谱。

所以,御膳房乃至整个内务府,就是皇帝家的保姆。

这么多人围着几个主子打转,可以想象皇帝们的生活有多精彩。

2。圈钱利器

内务府不仅负责宫廷的后勤工作,还负责给皇帝管钱。

皇帝所有的田庄、牧场、赋税等各种赚钱的项目都由内务府专人打理。

所以,内务府总管大臣一般由皇帝非常信任的满族王公大臣来担任。乾隆年间,内务府总管被升为正二品,和各省总督是一个级别的。

一般来说,皇帝想用钱了,就从内务府拿。因为户部管的是国库,是留给国家大事用的,皇帝要钱只会被拒绝。

傅恒曾担任总管大臣

为了增加收入,乾隆时期内务府牢牢把握了三条赚钱渠道:内务府官庄、关税盈余、议罪银。

什么是官庄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内务府通过圈地、查抄罪犯田产等方式,得到了大片土地,也就是官庄,从而获得巨大的收益。乾隆为了承包更多田地,就频繁查抄犯罪官吏的财产,一抄一个准,多抄多得。

乾隆五十五年,派驻伊犁的大臣承安被革职抄家,其罪名仅仅是“玩偈性成,复耽曲蘖”。也就是说,承安因为不务正业,耽误工作,直接被连根端了。乾隆对于他家的财产觊觎已久,连这么站不住脚的罪名都敢用。

关税盈余也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清朝的关税政策一直在变,到了乾隆时期,只开放了广州这一个通商口岸。当时,广州设立了专门的海关单位,海关关税正课之外盈余部分全部归内务府。

为了更大限度地给皇帝捞钱,内务府派去收钱的人就想尽办法,增加各种苛捐杂税。

“议罪银”是和珅提出的一项制度,具体操作就是:犯罪官员向内务府交一笔钱,可以减轻或者免除罪行。

乾隆觉得很棒棒,将这个办法写进了当时的公务员管理条例,也就是《钦定吏部处分则例》。内容是这样的:“官员承问引律不当,将应拟‘斩’、‘绞’人犯错拟‘凌迟’,及应拟‘监候处决’人犯错拟‘立决’者,承审官降一级调用,审转官降一级留任,臬司罚俸一年,督抚罚俸六个月。”

于是,官员们纷纷往内务府送钱。送得越多,处罚越轻。

说白了,不就是向皇帝贿赂吗?难怪和珅能当上内务府总管,被乾隆罩那么多年!

据估算,乾隆皇帝在位60年,内务府总收入在8000万两银子以上。

为什么乾隆皇帝那么烧钱?因为他赚得多呀!

为什么他的子孙浪不起来?因为乾隆赚的是快钱,扰乱了大环境呀!

3。黑心中介

内务府有这么大的能量,里面的工作人员自然也想捞点好处。捞着捞着胃口就养大了,差点把皇帝都给吞了。

就拿吃饭这件小事来说,奇葩操作就一大堆。

雍正皇帝是一个崇尚节俭的人,他曾叮嘱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类,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

主子吃不完的饭菜,要留给下人吃。人不吃的剩菜,就拿来喂猫狗。如果实在不能吃了,就晒干之后用来喂鸟。

嗯,仿佛回到了故乡的老屋,听老奶奶讲述生活的大智慧……

到了乾隆时期,这一套根本行不通,光是乾隆帝一个人就不知道要消耗多少食材。

在乾隆二十五年,他去承德避暑山庄住了53天,总共用掉羊1445只,平均每天27只。

宫中平时用的羊,都是庆丰司饲养的。先由西华门外的内羊圈供应,不过不够用就到丰台、南苑外圈捉羊,还不够就到张家口牧场去。养羊的地方那么多,绝对管够。

死掉的羊和御膳房用过的羊皮,都交给广储司处理。死羊的羊肉交给奉宸苑拿去喂老虎、老鹰这些动物。如果不需要喂食,就拿到外面去卖钱。

像庆丰司、广储司、奉宸苑这些,都和御膳房一样,是内务府下面的分支。它们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让皇室生活无忧。

但有时候,下面的人就喜欢搞事情。

某年,御膳房很久没有用鲜嫩的羊肉做菜,乾隆帝就派人去问原因。御膳房的人表示:“羊肉以肥者为佳,今庆丰司所进皆瘦羊,故不敢用羊肉。”

乾隆帝不信,命人去检查庆丰司放的羊,发现都是肥羊,于是做菜的负责人就暴露了。

乾隆这里对于御膳房的小心思,还能应付过去。到他的子孙后代,情况就大大不同了。

之前我在道光那篇文里说过,道光皇帝想吃个片儿汤都要被御膳房敲一笔,气得道光帝从此再也不提片儿汤的事了。

做一个皇帝,好难!连外卖都吃不上!

但这不是最惨的,光绪皇帝才是皇帝中的弟弟。

他从小爱吃鸡蛋,每天早上要吃四颗。按照当时的物价,四颗鸡蛋也就需要十二三个铜钱而已,但是御膳房开价三十四两银子。

于是,光绪帝就以为鸡蛋是非常珍贵的东西。

有一天,他和老师翁同龢聊天,问道:鸡蛋真好吃,可这东西这么贵,翁师傅你能吃得起吗?

翁同龢很无语,但他又不敢说实话得罪内务府,就说:回皇上,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则不敢也。

于是,光绪帝就这么一直被骗下去了。

做一个皇帝,好难!连茶叶蛋都吃不起!

在采购食材方面,内务府非常精通虚报数据。

如果每天需要20颗鸡蛋,就会报备成采购500颗鸡蛋。如果皇帝突然想加菜,需要3只羊,就会被报备成购买300只羊。

买是不可能多买的,多出来的钱就都被相关人员瓜分了。

慈禧太后对这种事情有所耳闻,但内侍近臣小心翼翼地说:“老祖宗吃用,奴才们跟着也得吃点!”这个事就翻篇了。

清宫油水最多的机构,连皇帝都管不了?

以上这些操作都还只是小case,内务府还有更能体现商业头脑的捞钱手段——倒卖剩菜。

宫中的贵人每顿饭都要吃一百多道菜,不可能吃完。为了人身安全,还有一道菜不超过三筷子的规矩。所以,每天都有大量剩菜。

一般情况下,皇帝吃剩的菜肴,会赏给后宫妃嫔、皇子公主、王公大臣。还剩下一大部分,都被内务府的人拿到宫外倒卖了。

剩菜中品相较好的,五折卖给饭馆。饭馆随便加工一下,打着御膳的名头卖给有钱人吃。

品相不好的,就直接卖给宫外的倒卖分子。他们再加米注水熬成各种粥,到街头巷尾零售,价格便宜,穷人也吃得起。

这么看,雍正帝物尽其用的思想倒是被实现了,只不过他们是为了捞钱,而不是为了节约。

皇帝一顿饭,养活了无数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7/262713.html

“清宫油水最多的机构,连皇帝都管不了?” 的相关文章

康熙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谁?分别是什么下场

康熙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谁?分别是什么下场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苏克萨哈是顺治给康熙选定的四个辅政大臣中的一员。这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其中,苏克萨哈排位第二。不过,后来苏克萨哈被鳌拜整理出二十四大罪状,要求康熙把苏克萨哈满门超产。鳌拜这样做,明显是想罗织罪名,扳倒苏克萨哈。康熙...

司马澹:晋武帝司马懿之孙,生性酗酒,最终被石勒所杀

司马澹:晋武帝司马懿之孙,生性酗酒,最终被石勒所杀

司马澹(?-311),字思弘 ,晋宣帝司马懿之孙、琅邪武王司马伷次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叔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初为冗从仆射,武帝太康十年(289),封东武公。性忌害,屡谮弟东安王司马繇于汝南王司马亮。惠帝元康九年(299),承贾后旨,共废太子司马遹。赵王司...

早年间曹操能吸引众多人才,靠的是什么?

早年间曹操能吸引众多人才,靠的是什么?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马援是东汉著名的伏波将军,也是说出“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老将军。他本是割据势力隗嚣的大将,后来先后见了公孙述和刘秀,马援说出了上面那一段话。马援所处的时代,正是王莽代汉之后,...

陈祗: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世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

陈祗: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世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

陈祗(?―258年),字奉宗,汝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祗早年受费祎的赏拔,董允死后担任侍中,逐渐成为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官至尚书令、镇军将军,权力甚至超过大将军姜维。陈祗支持姜维的北伐中原,假意与宦官黄皓交好,导致黄皓开始...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为先锋,驻扎街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安排,对兵法生搬硬套,被张郃切断水源,遭到惨败。危急时刻,魏延和王平赶来救援,迎战张郃,但是,为何未能改变整个街亭惨败的战局?魏延...

百里奚为什么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走向人生巅峰?

百里奚为什么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走向人生巅峰?

百里奚(约公元前725—前621年),姜姓,春秋时期虞国人,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时期,在虞国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一位很有才学的人,名叫百里奚。他三十多岁才娶妻子杜氏,夫妻非常恩爱,生了一个儿子叫孟明视。只...

曹操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两人之间有没有见过面

曹操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两人之间有没有见过面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为汉末三国一方豪杰,曹操和孙权有没有见过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各自作为一方霸主,乃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那么两人是否见过面呢?关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有两个答案,正史中两人应该是没有见过面的,但在《三国演义》中,两人却是...

刘备作为三国一方霸主 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君

刘备作为三国一方霸主 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是仁君还是伪君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天下三分,天下陷入了魏蜀吴三国竞争的时期。放眼三国的君主中,除了吴国孙家的后代子孙算是封疆大吏的后代,受到了祖辈的福泽,其他两人几乎都是出生卑微。东汉末期宦官把持朝政,曹操背后有着宦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