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为什么说刘邦应该很忌惮刘太公?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7-16)12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太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非常忌惮那些和他一起打江山的手握兵权的武将们,他接连不断地诛杀了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一大帮武将。就算手中没有兵权的文臣,他也很忌惮。以至于萧何要通过“自污”的办法,来消除他的怀疑。而张良干脆辞掉一切职务,退隐山林。

刘邦之所以忌惮这些文臣武将,无非是担心这些人或者利用手中的兵权,或者利用自身的影响,夺取他的皇位。

揭秘:为什么说刘邦应该很忌惮刘太公?

说起来,有一个人,其实刘邦应该是非常忌惮他的,这个人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为什么说刘邦应该很忌惮刘太公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太公是刘邦的父亲。

中国古代是礼治社会,按照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一般情况下,都是父亲当了君王后,儿子才可能当君王。而且父亲对儿子有巨大的权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话,那时候虽然还没人明确提出来,但其实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了。

既然父亲对儿子拥有巨大的权力,那么,理论上刘太公是可以夺去刘邦的皇位的。尽管这江山并不是刘太公打下来的,但是刘太公只要想,或者别人怂恿刘太公这样做,刘邦的江山转移到他父亲手里,也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事实上,我们看见刘邦似乎并没有忌惮刘太公。而且他对刘太公非常孝顺,每隔五天都会去朝见刘太公一次。去见刘太公的时候,也是恭恭敬敬对他行礼,丝毫没有看出刘邦在忌惮他的样子。

那么,刘邦真的对他父亲刘太公这个潜在的威胁,一点儿也不提防吗?

我觉得,按照刘邦的性格,他不提防别人夺取他的皇位,是不太可能的。就算他不提防别人夺位,也提防别人染指他的权力。就算他不提防别人染指他的权力,恐怕也会担心有人会借他父亲的名义,有意搞事。总之,作为一个多疑的人,这不符合刘邦一贯的行事作风。

我认为,刘邦其实也是很警惕刘太公的。从刘邦当了皇帝后,对刘太公非常孝道,五天就会去见刘太公一面,对刘太公嘘寒问暖就可以看出,刘邦有多么提防刘太公。

有人可能会问,刘邦这不是表现孝心吗?怎么就说他是提防他父亲呢?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我们来看看刘邦当皇帝之前,五十多年里,他对待刘太公的态度。在没有起兵造反之前,刘邦是一个不顾家的人,整天都在外面混吃混喝,从来不照顾家庭。为此,刘太公没有少埋怨他,说他不顾家。可是埋怨归埋怨,刘邦依然我行我素,没有任何一点照顾家庭、孝敬父亲的举动。也就是说,刘邦之前一点儿也没表现出孝敬父亲的样子,为什么当了皇帝后,却表现得那么孝道呢?

有人可能会说,孝道是要讲能力的。刘邦之前一穷二白,他想孝道,但是没那个能力。这话我认为是不对的。孝道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能力。就算没有能力,堂前问安,也是孝心。古代“二十四孝”中有“卧冰求鱼”的故事,这个故事看起来有点假,但其实不假。因为里面讲的就是这个人没有能力获得鱼,但是他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

刘邦除了在当混混的时候,对刘太公不孝道外,在战争期间,对刘太公也非常不孝道。在和项羽作战中,他的父亲刘太公被项羽捉去了。项羽拿着刘太公威胁刘邦,说刘邦如果不投降,他就要烹了刘太公。当时刘邦说,我和你是兄弟,我爹也是你爹,你要是烹了你爹,记得分一杯肉汤给我喝。

对于刘邦的这个回答,有人说,这是因为刘邦了解项羽这个人,知道他有妇人之仁,绝对不会杀掉刘太公。但是,项羽能够不眨眼就坑杀20万秦卒,怎么就不敢杀一个刘太公呢?逼急了,项羽什么都敢做,何况是杀一个人!

由此可见,当时刘邦根本就是不把他父亲的性命当一回事。既然他连父亲的性命都不顾,怎么还说他是一个孝道的人呢?

所以说,刘邦当皇帝后对待刘太公所表现出来的,其实不是孝道,而是提防。

后来的事情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很快,就有管家对刘太公说,天上不会有两个太阳,地上也不能有两个皇帝,怎么能让皇上朝拜您老人家呢?您应该主动做出人臣的样子来。于是,下一次,当刘邦去见刘太公的时候,刘太公就拿一把扫帚站在门口恭敬地迎接。再接着,刘邦就把刘太公封为“太上皇”。

刘太公的这个管家说出的这番话,是他自己想到说出来的呢?还是有人教他这么说的呢?现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不过,一个小小的,连名字都没留下来的管家,能有这番认识,其实是很让我们怀疑的。

不管怎么说,刘邦通过这事,确立了刘太公的地位,也确立了刘太公的身份,同时也确立了刘太公的职权。这样一番确立,从此后,刘太公对刘邦就不构成任何威胁,刘邦也不用再提防他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7/262789.html

“揭秘:为什么说刘邦应该很忌惮刘太公?” 的相关文章

郭孝恪:唐朝初年名将,屡立战功,最后以身殉国

郭孝恪:唐朝初年名将,屡立战功,最后以身殉国

郭孝恪(?~649年),本名郭敬,字孝恪,许州阳翟人,唐朝初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徐世勣把守黎阳。归降大唐,授宋州刺史、阳翟公。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时,献上“固守虎牢,军临汜水,随机应变”策略,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拜上柱国、贝赵江泾四...

姜维当初拥兵十万军队 姜维为何守不住蜀汉

姜维当初拥兵十万军队 姜维为何守不住蜀汉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拥兵10万,为何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北伐撤兵,魏蜀两国的均衡似乎要被打破,蜀国似乎已难以匹敌魏国,事实并非如此!姜维拥兵10万,却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问题出在哪儿?姜维北伐是否耗尽了国库?回答是否定的。...

孙权的位置都是孙策给的 孙策后代为何断子绝孙

孙权的位置都是孙策给的 孙策后代为何断子绝孙

孙策将江东留给孙权,孙权为啥弄得他断子绝孙?这么回报合适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对孙权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这件事耿耿于怀,为啥?因为东吴的江山是孙策打下来的,怎么也得追封个皇帝吧?那么我们来看看司马家类似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司马师被侄儿司马...

司马光砸缸讲的是什么故事?司马光救的是谁?

司马光砸缸讲的是什么故事?司马光救的是谁?

司马光是中国北宋思想家、历史学家。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司马光砸缸》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个故事一度还被现代人改编成了儿歌。故事里的有两个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司马光,一个是被救的孩童。没错,司马光就是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不过比起他所写的这本史书而言,可能很多人更为熟悉的是发...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可谓是言听计从 刘备做皇帝后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可谓是言听计从 刘备做皇帝后为何态度大变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

张彦远:唐朝画家、绘画理论家,擅长书画,精于鉴赏

张彦远:唐朝画家、绘画理论家,擅长书画,精于鉴赏

张彦远(815年~907年),字爱宾,蒲州猗氏人。唐朝大臣、画家、绘画理论家,中书令张嘉贞玄孙,殿中侍御史张文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三代相门,博学有文辞。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初为左补阙。大中初年(847年),迁任祠部员外郎。咸通三年(862年),任舒州刺史。...

雍正宠幸宫女又在怀孕后打落冷宫 雍正为何要这么做

雍正宠幸宫女又在怀孕后打落冷宫 雍正为何要这么做

对雍正帝宠幸了一个婢女,婢女怀孕后却被打入了冷宫,这是为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论你权力如何滔天,都不可能悠悠众口对你的留言传播。即使你是主宰万人生命的帝王也不例外。乾隆帝,清朝建立以后的第四任帝王,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将国家政治打理的井井有条。即位之初便实施“...

诸葛亮死后正是攻打蜀汉的好机会 司马懿为何始终没有出兵

诸葛亮死后正是攻打蜀汉的好机会 司马懿为何始终没有出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死后,为何没有趁机一举灭掉蜀国?他在怕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分天下,三足鼎立,在东汉末年,百姓们民不聊生,连年的战时,国家皆生灵涂炭。此时豪杰并起,一时间翻起天下风雨,先是诸侯割据,再到三足鼎立,其中最令我们瞩目的可能就是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