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国为什么就是打不过秦国呢 这个上党有没有关系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7-21)140

还不知道:赵国为何打不过秦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关于长平之战,曾流行过一个观点:韩国上党太守冯亭包藏祸心,企图祸水东引;赵国平原君目光短浅,利令智昏主张接受上党郡,才有赵国惨败从此一蹶不振。

但事实上,受未必不利,不受未必有利。

一、长平之战背景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长平之战的历史背景:

此时正值秦大举东略之季,秦国在范雎远交近功这一战略方针的推动下,首要防止各国合纵,突破三晋封锁。

对于三晋,由于国力和地理位置的不同 ,秦一直是伐韩拉魏弱赵。

与赵国相反,韩国国力在“三晋”中最弱,而且离秦国最近,是被各国兼并的目标。

而魏国有霸主根基,但自魏惠王中期“东折于齐,南侮于楚,西丧西河七百里”后,早已江河日下,兼之魏处天下四战之地于,麻烦够多,秦国不打他反而给予好处拉拢魏国。

在魏国国君眼里,与秦亲善,当时理所当然的事情。

二、强秦的战略意图

战争从属于政治, 秦伐韩的意图,在秦相范雎的论述中已经阐述得很清楚。在范雎看来,秦国要取天下,韩国就是眼前的心病,必须要牢牢拉拢。

当秦昭王担心韩国不听话时,范雎更是一语中的:

您进兵去攻荥阳,那么韩国由巩县通成皋的道路被堵住;在北面切断太行山要道,那么上党的军队就不能南下。

大王一旦发兵进攻荥阳,那么韩国就会被分割成三块孤立的地区。韩国眼见必将灭亡,怎么能不听从呢?

所以,上党的得失,关乎着韩国的存亡,更关乎着魏赵两国的战略安全。

范雎的谋划中,充分体现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先韩后魏再赵,蚕食桑叶一样,彻底剪除赵国的屏障而弱赵,秦国进攻荥阳,胁迫上党,将韩国变成自己的保护国,本就是釜底抽薪,三晋唇寒齿亡,其他两国若是有远见卓识,不可能不有所行动。

所以, 韩国被拦腰斩成三段,上党与韩国都城新郑之间交通被完全中断,已经再不可能受到韩国的庇护,那么冯亭思考和谋划上党郡的归属,是合情合理的。

冯亭选择了献地入赵:

之一,有强大的民意支持,在秦毋独攻其地而失去人民的策略下,顺秦凶多吉少,上党百姓皆不愿顺秦。

第二,赵国自胡服骑射改革后,国力尤其是军力大增,已经成为仅次于秦的二号军事强国,且秦上次进攻赵国,兵败阏与,能让大家看到信心。

第三,赵若接受上党,韩赵就结成战略同盟,在韩国在无望之下准备事秦的背景下,能让韩国决策者看到希望,坚定与赵国合纵抗秦之心。

而且,冯亭这一策略也体现了他对韩国的衷心,若是两国合纵抗抗秦成功,还可以另做打算。

既然接收上党没有错,那么赵国又错在哪?

三、赵国的抉择

赵国国内对于是否接受上党是有分歧的:

赵国接受上党,无异于从秦虎口夺食,跟秦国正面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接受的好处又实在是大。

主张接受上党的平原君得的很清楚:发动百万大军作战,经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这是大利,不能失去这个机会。

而其实反对接受上党的平阳君赵豹,也是从“利”出发,他指出冯亭不将上党交给秦国,是想嫁祸给赵国,接受它带来的灾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的多。

可以看出,赵国在胡服骑射改革背景下,缺乏清晰明确的战略规划才是他失败的原因。

其实,后来长平之战的走向,也印证了平原君这个判断:

廉颇的固守,让秦国前进不得。虽然赵国消耗极大,但两军僵持背景下,人们说狭路相逢勇者胜,秦向勇者,但是长平并非狭路。

赵国背靠六国,比秦国的地理位置优越,如果能乘势拉拢各国,长平之战,谁胜谁服尚未可知。

但这个关键时刻,赵王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派高级使臣郑朱出使秦商议议和。

尽管赵国虞卿反复警告:郑朱入秦,秦王与范睢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

楚国、魏国以为赵国已经议和,必定不出兵救赵。秦国知道天下之不救赵国,则议和不能成功,议和不成,赵军必败。

之后,秦国大肆宣扬赵国求和,齐楚各国跟着就坡下驴,纷纷按兵不动,困境里的赵国,彻底孤立。

赵国为什么就是打不过秦国呢 这个上党有没有关系

这种孤军奋战的境地,完全是赵王错误的应对所造成的。

而接受上党,不过是将秦赵间的战略决战时间提前,赵国未有充足的准备,这才更大的弊端,如果不接受上党,赵国依然要联合各国牵制秦国,因此,与接受上党或者不接受没有必然关系。

这个道理,就像读书无用论在中国盛行,不能因为读书后没有成就,就认为读书是错误的。而赵国庙算失策,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参考资料:《战国策》、《史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7/263727.html

“赵国为什么就是打不过秦国呢 这个上党有没有关系” 的相关文章

王昶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昶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昶(2世纪-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少有名气,进入曹丕幕府,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撰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提供施政参考。魏明帝曹叡即位...

司马澹:晋武帝司马懿之孙,生性酗酒,最终被石勒所杀

司马澹:晋武帝司马懿之孙,生性酗酒,最终被石勒所杀

司马澹(?-311),字思弘 ,晋宣帝司马懿之孙、琅邪武王司马伷次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叔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初为冗从仆射,武帝太康十年(289),封东武公。性忌害,屡谮弟东安王司马繇于汝南王司马亮。惠帝元康九年(299),承贾后旨,共废太子司马遹。赵王司...

刘备早期作为常败将军还爱哭 刘备为什么还能得到尊重

刘备早期作为常败将军还爱哭 刘备为什么还能得到尊重

对刘备初期打仗没赢过,还动不动就哭,为何会被那么多人尊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是个常败将军,之所以受到各路诸侯的尊重,主要是刘备为人、处事值得别人佩服。刘备的胆识令人敬佩。《三国演义》中,刘备主要以仁爱的形象出现,大多时候哭哭啼啼,表现的反而有些软弱。但《三国...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kūn)(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仕州郡,随孙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坚殁,随孙策战伐,孙策上表徐琨领丹阳太守,恰逢吴景从广陵归吴,吴景更得人心,因此孙策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任徐琨为督军中郎将。从督军中郎将破庐...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还不知道:为什么统治基础最稳固的孙权,偏偏是三国中称帝最晚的那个?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已经初见雏形,从父兄手中继承家业孙权巩固了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可谓是志得意满,坐断东南。江东世族们也从抵抗、反对孙权的统治,变成了合作、支持,在淮泗将领与江东...

康熙为什么会传位给雍正 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吗

康熙为什么会传位给雍正 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皇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四阿哥胤禛?还是四阿哥自己夺来的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从康熙皇帝的角度来看,传位给老四胤禛的话,就会发现康熙传位给老四是完全正确的,完全延续康熙本人的执政思路。先从康熙初年讲起,康熙朝最大的政治事件是康熙除鳌拜,那么康熙除掉鳌拜这件...

汉中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被刘备打败 曹操就没有兵力优势吗

汉中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被刘备打败 曹操就没有兵力优势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兵力在汉中之战中有没有优势?为什么还是被刘备打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代末年至三国时期,曹操集团和刘备集团在陕西汉中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汉中之战。这场战斗以刘备获得胜利、占据汉中而结束。但是,这场战争给历史留下了很多悬念,让人们至今津津乐道。比...

裴寂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裴寂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裴寂唐朝开国功臣、也是唐朝第一位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裴寂是唐高祖李渊最宠幸的大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并逼迫李渊退位以后,他是怎么对待李渊这位最宠幸的老部下的呢?先来说说裴寂为什么是李渊最宠幸的大臣。李渊在起兵以前,裴寂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