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魏国将领乐羊为了国家看着儿子被杀是真的吗?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10)130

春秋末期,晋国国君权力日益下降,实权被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大把持着。他们都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而这四家中智家的势力更大,智家想用大水淹了赵家,后来赵家联合韩家、魏家一起打败了智家,进而又瓜分了晋国的土地,扩大了自己的地盘魏国的魏文侯魏斯是个开明的君主,为人忠厚,有气魄又有胆识,而且爱民如子。他的德才被百姓传颂,在百姓中的威望很高,许多有学问的人都慕名而来。魏侯也很重视人才,他一听说哪里有人才,必亲身拜访。这样一来,魏文侯身边有许多人才帮助他治理江山。魏文侯知人善任,而且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因此魏国很快脱颖而出,国势增强,军队力量明显壮大。

翟璜就是魏文侯从一个茅草屋请来的隐士,后来得到魏文侯的重用天,翟璜对魏文侯说:“现在中山国国势衰败,而中山国国君昏庸,对待百十分残忍,我们何不出兵灭掉中山国?魏文侯早有扩张势力的心思,一听翟璜所述,心里非常高兴,对翟璜说:“中山国百姓受苦受难,我们可以攻打它,以解救百姓,扩大我们的领土。但是我们魏国缺少武将,你看这次出兵派谁做元帅呢?翟璜说:“主公,我魏国只有一人能够担当此任,那就是乐羊。这位大将军,能征善战,足智多谋,他几次出兵,屡屡获胜。”魏文侯一听,说道:“明日我第二天上朝,朝中再议。魏文侯把自已要攻打中山国及派乐羊为主帅的想法和大臣们一说到朝中再大臣们议论纷纷。他们对攻打中山国都持赞同的态度,但许多人反对派乐羊任主帅。

揭秘:魏国将领乐羊为了国家看着儿子被杀是真的吗?

一位大臣说道:“主公,我觉得乐羊不能任元帅,您想一想,乐羊的儿子乐舒中山国任大夫之职,如果我们攻打中山国,他们必然会派乐舒守城,乐羊怎么会忍杀了自己的儿子去攻城呢?翟璜反驳道:“乐羊之子虽在城中,但乐羊很早以前就劝儿子乐舒离开那个昏君而乐舒不听。而且我听说中山国国君派人来请乐羊到中山国做官,乐羊义正严词地绝了,所以我觉得乐羊不会念及父子之情而心慈手软的。魏文侯听了,说了一句“恶虎不食子,乐羊食子否?众臣一愣,不知魏文侯是何意。

乐羊听说要攻打中山国,而且听说有人反对自己做元帅,便找到魏文侯。他对文侯说:“主公,今日我乐羊是前来和您立军令状的,如果我乐羊因儿子乐舒守城放弃攻城,回来您就杀了我!”魏文侯赶紧相搀,说道:“大将军,言重了,我魏文信任你,命你率五万兵马,去攻打中山国,早日解救中山国的百姓。切记,一定不打扰百姓乐羊点头答应,想和魏文侯立下一份军令状。魏文侯赶紧拒绝,说道:“用人疑,疑人不用。我在此等候你的佳音。

乐羊亲自率军攻打中山国,他想:“为了不打扰百姓的生活,我们不能打草惊蛇以免中山国从百姓中抓壮丁充当士兵。”乐羊和士兵一起跋山涉水,从小路去进攻山乐羊率领的军队作战英勇无比,而且军纪严明。乐羊下令途中如有骚扰百姓者斩!所以乐羊的军队得到了中山国百姓的拥护,这些百姓受尽昏君的压榨,早就盼着有朝一日,昏君灭亡。魏国军,一路势如破竹,没有遇到多大困难。这一日,魏军已打到了中山国都城,中山国毫无准备。中山国国君听说是乐羊军而来,便找来乐舒说:“我愿意给你父亲一块土地,让他退兵,你去劝劝你父亲。乐舒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见父亲。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乐羊没有答应还劝儿子投降,不要再保那个昏君了,否则自己性命难保。

乐舒说:“父亲你先别攻城,我和国君商议一下,看他是否愿意献城投降。你给我一个月的时个月一晃就过去了,仍不见中山国投降。乐羊准备攻城,这时乐舒又在城头请求再给一个月的时乐羊又答应们议论纷纷,说乐羊不忍心攻城,怕害死儿子乐舒,而随军出征的将士也众说纷纭。

又过了一个中山国还不投降。大乐舒第三次出现在城头上,请求再宽限一个月。将士们忍无可忍,对乐羊的不满之言便传到了乐羊的耳中。乐羊并没有生气,反而对大家语重心长地说:“众位将请想一想,如果我们硬要攻打,我们很可能攻破城门,但是那样必然会不得人心。如果我们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考虑清楚,百姓知道我们是来拯救他们的,一定拥护我们,我们既得人心又有利于将来的统治。出征之前,主公一再叮嘱我们不要扰百姓。我们现在硬是攻城,百姓将苦不堪言。众将士一听乐羊的话,才知道错怪了主帅,都深表内疚,暗下决心:攻城之一定会奋勇杀敌。

揭秘:魏国将领乐羊为了国家看着儿子被杀是真的吗?

谣言四起,魏国宫中的大臣们早已忍耐不住,但魏文侯非常有主见,他相信乐不会顾及父子情意而不攻城,一定是有别的难处。于是派翟璜去慰问乐羊。乐羊见了翟璜,对翟璜说:“我之所以久久不攻城,是顾及百姓疾苦,现已到了最后期限我们不会辜负主公的厚望的。中山国国君仍不投降。三个月最后的期限到了,只见城头上绑着乐舒,中山国君对乐羊说:“你若想活着见你儿子,你就退兵。”乐舒哭得伤心欲绝,他一是恨当没听父亲的话;二是想让父亲看见他如此伤心,顾及父子情义,放弃攻城。乐羊大喊一声:“攻城!”全体将士深受感动,纷纷英勇杀敌。中山国的军队怎么会敌得过魏军呢?一番拼杀之后,中山国连连失利,城门已攻破。

中山国国君一看大势已去,一刀杀了乐舒,自已也上吊而亡。乐羊率大军攻入城中,中山国军队统统投降。乐羊下命令:一定要善待俘虏,待百姓不许骚扰。这位叱咤战场的老将军找到儿子的尸首,放声痛哭,老年丧子,老将军能不心吗?将士们也被老将军深深打动,对元帅肃然起敬。魏军大胜,不但疆土扩大,而且又得人心。魏文侯大悦,他知道乐羊为国弃子也大受感动,决定封给乐羊一块地,给他盖一座将军府。乐羊婉言谢绝了魏文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8/267128.html

“揭秘:魏国将领乐羊为了国家看着儿子被杀是真的吗?” 的相关文章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 乾隆晚年时期为何杀和珅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 乾隆晚年时期为何杀和珅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乾隆皇帝很“自恋”,号称十全老人,晚年为什么没有杀和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清朝乾隆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长寿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时间长达64年之久,同时他一生创作多达四万多首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多产的诗人。乾隆帝其实很“自恋”,在晚年为了体现自己的功...

历史上曹操受到过几次偷袭?分别是在何时?

历史上曹操受到过几次偷袭?分别是在何时?

曹操,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打,连年征战。曹操远征时,经常后方空虚,如国有人偷袭,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曹操两次都化险为夷。可以说,曹操非常幸运。这两次惊险的事件,正史中均有记载。...

赵云作为刘备的保镖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赵云作为刘备的保镖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最强保镖赵云,刘备20多年不重用他,刘禅继位才发现刘备高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三国演义》中的众多人物,不知道最受大家喜爱的会是谁?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答案一定各不相同。不过长板坡上七进七出的赵云,应该会是很多朋友的选择之一。可只要仔细观察...

李重进是什么来历?他最后为何没能恢复后周?

李重进是什么来历?他最后为何没能恢复后周?

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隆元年(960年),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起兵反宋,意图恢复后周。但李重进起兵不到两个月就被北宋消灭,被迫投火自杀。为何李重进反宋没能成功呢一,郭威外甥李重进为郭威外甥,因此很早就...

马岱斩杀魏延后去了什么地方 他为何突然消失了

马岱斩杀魏延后去了什么地方 他为何突然消失了

斩杀魏延后,马岱去哪了,为何后来突然消失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人,发生了很多事,也流下了不少特别的故事,比如魏延和马岱之间的恩怨纠葛。魏延,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是三国时...

历史上长孙无忌是如何败给武则天的?

历史上长孙无忌是如何败给武则天的?

长孙无忌,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同母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最毒妇人心”也许表述欠妥,但这句话用在武则天身上还是比较契合的。凡事有果必有因。单就武则天赐死长孙无忌这件事来看,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但长孙无忌也是自食恶果、宿命所归。细分析这个问题,还要先从唐高宗李治说起。三个维度来探讨:一...

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的时候 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上策而不是其他选择

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的时候 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上策而不是其他选择

李世民如何处置李承乾方为上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作为唐高祖李渊的次子。虽然其因为并非长子而无缘太子之位,但由于其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手下人才济济。所以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用武力夺取了本应是兄长...

唐中宗李显最后是什么结局?真相是什么?

唐中宗李显最后是什么结局?真相是什么?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人心的变幻无常,有时让人难以置信。一对患难中生死与共的夫妻,一旦时来运转,便反目为仇。这里说的是唐朝时韦后谋害他的亲夫唐中宗李显,参与谋杀的还有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当初,武则天执政时,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和韦后被...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